李小平老师
先进事迹宣传
李小平老师系新闻传播学院专任教师,年留校任教至今,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37年。李小平老师热爱教育事业,恪守职业道德,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
37年来,他教学态度端正,以饱满的热情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热心工作,快乐奉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长期担任《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该课程曾两次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他总结的教学方法“还原法教学”曾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成立新闻传播学院之后,他克服困难,努力使原先的教学与新的专业特点更好的联系起来。结合自己原先的课程开发出新的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传播》)。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选修课《20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20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以及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课《中国现代名家名作重读重解》,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每年的学生评教分数都居于高位。
李小平老师在教学之余,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做好科研工作。先后主持过并完成校级教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与现代传播》)、校级科研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教育厅科研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与现代传播之电影》);先后参与福建省社科研究项目(《林语堂与文学文化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的研究。
发表的学术论文《互生共长的常青藤与参天大树——从文学作品改编看20世纪中国文学与现代传播之电影》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新诗发轫不可忽略的“歌谣征集”——从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说开去》、《“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的疏离与结合》发表在B类学术刊物《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上。三次获得学校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漳州籍著名现代作家杨骚研究系列论文》,获“漳州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李小平老师关心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传媒类专业特点,他发起并参与执行策划的12集系列纪录片《小草的守望——闽南师范大学校友风采录》的实践拍摄获得很大成功,先后在福建教育电视台播出其中四集,在漳州电视台播出全部的十二集,取得了诸多方面的良好效果。
该项实践教学做为新闻传播学院的集体项目,获得了年校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学校推选参加福建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该项目还被学校推荐参加教育部高校教育成就展览,为闽南师范大学、为新闻传播学院争得一份荣誉。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了多部闽南文化影视化纪录片的调研、策划与拍摄。
李小平老师担任过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及函授生、自考生等各种类型的班主任,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这也为日后担任新闻传播学院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开展校友工作,密切与校友的联系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近十年来,他充分利用许多校友担任媒体单位领导的有利优势,使得新闻传播学院的外联工作有很好的发展。
如:福建教育电视台,《厦门商报》(现更名为海西晨报),闽南日报社,漳州广播电台等。他关心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持续、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一个老教师丰富的人脉资源及作用,密切学院与兄弟院校、媒体、企业的合作互动。先后参与了学院与数十家媒体、企业签订实习实践基地、产学研用基地的签约、挂牌以及相关的合作活动。
他关心集体,团结同事,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他长期负责学院成教工作,为改善学院教师的福利待遇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仅近十年,解放成教办学的传统思想,打破旧的办学框框,创新思路,突破种种困难,为学院创收做出重大贡献,得到了学校领导、继教院领导、学院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也得到学院老师、同事的好评。
感谢阅读?
文编美编/简卓琳
责编/刘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