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箕山告诉世界——访河南省许姓委员会原会长、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道生之三许卫国/记者
记者:您任会长这么多年,主要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道生:20多年来,我始终坚持以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四千四万”(想尽千方万计、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克服千难万阻)精神,和“诚实守信为人,脚踏实地干事,拼搏开拓进取”的人生信念和工作作风,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著名书画家许砚清于年书赠的王道生“诚实守信为人,脚踏实地干事,拼搏开拓进取,成败顺其自然”的人生信条,
第一学术研究。研究会重点做好学术研究是题中应有之意,否则就是徒有虚名。因此一直以来,我始终把抓学术研究,夯实许由与许氏文化的理论基础放在首位。先后成功组织举行过12次国际及国内不同规格和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其中尤以年9月,我策划组织与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联合召开的“许由、许国与许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年7月召开的“全国许由文化研讨会”最为成功。
年9月9-11日,研究会与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联合组织的“许由、许国与许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登封市隆重举行,40多位中国著名姓氏、考古、历史研究专家、教授和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及国内广东、河南等省许氏宗亲代表共多人出席并参加了这次会议。年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仅取得了许氏“祖乃许由,根在箕山”的研究成果,为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事业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这种民间组织与社科院专家联合开展学术研讨的方法,也成了河南省姓氏研究方法的首创之举而被不断复制。
年召开的“全国许由文化研讨会”,则是在我于7至用两年时间,先后奔赴山西、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北、河南等9省29个县市(含9年我又到湖北当阳市和电话询查四川合江等县市),对有关许由的文物遗迹进行广泛深入实地探访的基础上,与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联合,组织邀请全国10位著名姓氏、历史、考古专家和香港、湖南、山西等地40多位许氏宗亲代表召开的一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彻底弄清了只有登封的许由故里、箕山、许由墓等文物遗迹才是真实的。而全国其他地方的15座箕山(许由山)、5个许由故里、5座许由冢(墓)、15处许由洗耳泉(洗耳河、洗耳溪、洗耳滩)等等都是附会的。从而还原了真实的历史,解答了令不少许氏宗亲,甚至有关专家学者都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给了天下许氏一个明白。
年7月10-12日,研究会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联合组织召开的“全国许由文化研讨会暨年许氏箕山祭祖活动”在许由故里登封市登封市举行。在会议上,专家和许氏宗亲们对我这种不怕吃苦,迈开双腿走出去,到实地探访调研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有史以来对许由故里等遗迹、遗址的第一次全面考证”,是“许由文化研究的里程碑”等等。会后我与李立新博士合作编著了《许由圣迹探访与研究》一书,该书于年荣获了“第一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优秀成果奖”。
年3月28日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年会上《许由圣迹探访与研究》一书,荣获第一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优秀成果奖,王道生会长亦同时被第四次评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先进工作者。第二大力宣传。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涉及天下近千万许姓人,可谓范围广、人数多,并且因许由距今年代久远,历史上对其与许氏的关系记载模糊、且多有牴悟,因此如不狠抓宣传,扩大影响,把对其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宣传弘扬出去,最终植根于广大许氏的头脑中,记载到许氏的家谱、会刊里,而是束之高阁,那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你再好的成果也会很快被淹没。所以,一直以来我始终都把宣传工作,作为研究会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并采取了“著书立说、自办报刊、利用社媒、参加活动、撰写书信”五种宣传方式:
①著书立说。20多年来,我坚持积极编著出版书刊,及时固定保存取得的研究成果,以达永久宣传之目的。期间先后与李立新博士、郭振峰、高天星等合作,编著出版了许由与许氏文化文集——《根在箕山》、《历代名人咏箕山许由诗集》、《许氏源流》、《许由圣迹探访与研究》,《许由的传说》、《许氏名人录》一至三卷、《研究会五周年、十周年、十五周年纪念特刊》共11本,达多万字的书刊。
王道生、李立新主编,编著出版的许由与许氏文化文集《根在箕山》等4本专著
王道生、郭振峰主编,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的《许氏名人录》1-3卷
研究会出版的五周年、十周年、十五周年、二十周年纪念特刊
②自办报刊。20多年间,我坚持不懈的自办报刊网络进行宣传。主要编辑出版有《许氏文化》报一期/月、共84期,《许氏文化》/半年刊、共24期,总计期40多万份,向世界各地许氏宗亲读者邮寄发行;同时,还积极发挥网络优势,于年就建起了许由与许氏文化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xmsbjj/11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