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针对近期外界频繁发出的所谓“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在今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此予以了澄清。沈丹阳承认目前确实有部分外资企业在华遭遇经营困难,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但这并不能直接归结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只有那些比较在乎优惠政策和想挣快钱的企业才会感觉投资环境变差了。在众多吸引外资政策密集落地的“撑腰”下,沈丹阳再次明确,中国政府将坚持积极有效吸收外资方针。
中国坚持积极吸引外资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今日的例行发布会上,沈丹阳用这样一句话回应了外媒口中的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沈丹阳表示,之所以外界会对中国投资环境产生抱怨,是因为一些比较以来低成本和优惠政策的外资企业确实遇到了经营困难,部分企业盈利水平所下降,而这背后的原因并不能直接归结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沈丹阳直言,最近国内外也有分析认为,一些在华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困难主要原因是相对优势逐渐缩小所致,这主要源于全球市场需求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内在要素成本上升,外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减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并非所谓的投资环境恶化所致。
沈丹阳直言,事实上,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共取消和下放了项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审批事项的36%,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去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类的条目减少了一半,是历次修订中开放幅度最大的;上海等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由最初的项特别管理措施缩减到现在的项,而且还要进一步压减;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4部法律修正案,从今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变更事项,将由审批改为备案,大幅度提高了外资准入开放度和便利度……这些都使得在华外资企业近几年面临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比过去更规范、更透明、更公平,“对于比较在乎优惠政策和想挣快钱的外资企业,他们可能感觉中国投资环境变差了,但是对于真正有眼光、有竞争力、愿意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外资企业,他们会感到中国的投资环境变得更好了。”
不过,尽管如此,沈丹阳还是重申,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积极有效吸收外资的方针,保持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重视外资企业的关切,不断营造更加公平、更为透明、更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沈丹阳承诺,在中国,外商投资的领域不会缩窄,只会更宽,中国的投资营商环境不会恶化,只会更好。
唱衰论站不住脚
外界针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质疑,源自多机构先后的所谓担忧提醒。上个月,中国欧盟商会就公开发表声明,表示中国的地方政府在反垄断风暴中使用了恐吓手段,滥用手中的权力,近期有数十家外国公司成为中国反垄断调查的目标。
随后,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国瑞近期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美国商会的成员已经日趋感受到中国政府机构正在对跨国公司进行有选择性和主观地执法,法律法规缺乏透明度,而且有时只是与具体案件存在模糊的关联。“美国商会成员担心中国的规则开始向不利于外国公司的方向转变,公司的本土管理者很难预见或适应这种不透明的方式”,葛国瑞表示,“我们的会员企业努力遵守法规,但是需要得到支持和更大的透明度。”
然而,多项数据均能证明,这类无端的指责和猜忌站不住脚跟。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年和年中国继续被列为最具前景的投资目的国首位。沈丹阳则进一步披露,去年中国吸收外资增长了6.4%,今年前8个月又增长了4.5%,连续24年中国位居发展中国家实际利用外资的首位。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也保持着高速增长,今年1-8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0.2%,8月当月全国新设立企业就达家,同比增长13.2%。
即使作为此轮唱衰论最大鼓吹者之一,中国美国商会此前主导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超过60%的会员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68%的会员企业有扩大在华投资的计划。此外,无论是杭州的G20工商峰会还是厦门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跨国公司参会都积极踊跃,这些都表明了多数国外企业对中国投资的信心。
有分析认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卷土重来,不过是一些反华势利借以遏制中国的阴谋,真正意图是扭转国际投资流向,阻挠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美欧日的“再平衡”和“再工业化”争取时间。
外企营商环境向好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给予外商企业的都是超国民待遇,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外商待遇正逐步与国民待遇看齐,即与国内企业享受同等所得税率”,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外,近期我国发起的针对国外产品的反倾销诉讼也成抬头趋势,部分外商企业察觉优惠减少,可能会产生抱怨。”不过张建平也坦言,随着国内劳动力水平逐渐上涨,一些比较依赖低成本和优惠政策的外资企业确实遇到了经营困难,部分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诚然,当前外商投资营商环境确实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为吸引更多外企落地,多项扶持政策正密集落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就曾表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需要和世界各国取长补短,互学互鉴,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的开放,为外商提供更多投资机会,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国家发改委此前也宣布,将加大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提高便利化程度,促进公平开放竞争,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此外,还将积极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快同有关国家商签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推进国内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同时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采取切实行动促进贸易增长。
在张建平看来,我国针对外商的待遇政策,确实有待提高的空间,“由于此前通行的准入前国民待遇,我国对外资项目的审核、批准自有一套繁琐流程,实施的正面清单管理也不受主流投资国的欢迎,都是未来亟待变革的领域,不过总体上看,无论对于哪个国家而言,中国未来的投资营商环境,都是积极向好的。”
精彩回顾?"北马"豹变丨停不下来的城市中产,一路看涨的跑步消费
?京城房价猛涨,谁是背后推手?
赞赏
长按专业从事白癜风诊疗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bbfz/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