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老街走出四位名大学校长

来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古大厝、开元寺、东西塔……它们矗立在老街上,人们来来往往,无论是成名还是平凡,老西街都是他们非比寻常的“启蒙老师”。

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与东南大学校长谢希德、林祖赓、庄善裕、陈笃信从西街走出,地缘、人缘、学缘剪不断,多元激越的泉州文化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明灯。

近几年,泉州对西街分期进行保护性改造,每一次改造都牵引着市民的目光。因为,它是泉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堪称这座城市发展史上的一块“活化石”。

在这条老街上,有被誉为“撒落在民间的皇宫”的古大厝,“出砖露石”、燕尾脊;壮观宏大的开元寺,凌云耸立的东西塔……祖辈们自然传承下来的生活氛围,蕴含着无限智慧及启示,这依旧是西街人亘古不变的“魂”。这“魂”指引着西街的后人。

在这条老街上,名人荟萃、灿若星河。南宋宰相曾从龙的府邸在曾井巷内;泉州登科甲第一人欧阳詹故宅位于甲第巷内;北宋宰相留正连续三朝为相,三朝巷因他而名;明万历相国李廷机筑相府于甘棠巷;著名理学家蔡清故居则位于孝感巷内。此外,裴巷有明朝南京监察御史粘灿的府邸;文魁巷有明万历太仆寺少卿杨廷相、广东提学副使擢湖广参政陈鸣华两大家族的故居;旧馆驿内藏着大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当年在泉州的讲学处——“香吟别馆”……

在这条老街上,记者最近探访得知,还先后诞生了四位新中国的著名大学校长,谢希德、林祖赓、庄善裕、陈笃信,他们曾在不同时期分别担任过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校长。中西文化交融、具有丰富人文底蕴的老西街是他们非比寻常的“启蒙老师”。

这四位中国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不管在地缘、人缘还是学缘上,都颇有渊源。

谢希德的父亲谢玉铭与陈笃信的父亲陈泗传都精通外语,惺惺相惜,两家时有礼访。陈笃信幼时住在平水庙巷与谢希德的居住地距离在百米之内,庄善裕的家就在井亭巷城心塔的附近,而林祖赓住在曾井巷的巷口。谢希德、陈笃信、庄善裕三人的住所相距甚近,住的最远的林祖赓,离他们也不过1公里多。

林祖赓和陈笃信的堂哥陈笃平关系甚密,经常来陈氏大宅玩耍,与陈笃信慢慢熟络。年龄相仿,三人打小就常在一块玩耍,算得上是“穿开裆裤长大”的发小。林祖赓和陈笃信后来都就读于培元中学,成了名副其实的“师兄弟”。

林祖赓、陈笃信、庄善裕都毕业于西隅小学。陈家与庄家在祖父辈上就已有往来,陈笃信的父亲和庄善裕的父亲都曾是西隅小学的教员。

谢希德年出生,在四人当中最为年长。她于年1月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年62岁。林祖赓年12月出生,担任厦门大学校长始于年7月,当时是56岁。庄善裕年出生,掌舵华侨大学是在年8月,那时的他是57岁。陈笃信年3月出生,年11月出任东南大学校长,时年56岁。

前后短短十年间,一条街的四位“老邻居”先后担任四所新中国知名大学的校长,这在福建,乃至整个中国,都属罕见。

他们在西街留下过什么样的故事?这条老街又给了他们怎样的感悟?本期调查带您走进四位校长的老街。

泉州湾翻腾着搏击的波浪

在与老西街相隔不足一公里的街巷内,竟然出了四位新中国的名牌大学校长,为何如此“高产”名人呢?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陈志泽先生对记者谈了他的看法。

“现代泉州,仅一条小小的西街就出现四位大学校长,这是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景象。古代泉州,丁拱辰、李光地、施琅、郑成功、张瑞图、何朝宗、李贽、俞大猷、何乔远、曾公亮、蔡襄、王十朋、欧阳詹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杰出人才难以计数。”

陈志泽先生称,“古往今来泉州频出人才不会是没有来由的,我以为这是雄厚的泉州文化所决定的,也是泉州这样的名城所决定的,地灵人杰一点不假。”

“泉州面海,泉州湾千古不息翻腾着搏击的波浪、永远的召唤与无尽的财富,吸引、造就了层出不穷的‘弄潮儿’。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人原本就遗存着古越人独立不覊、敢于冒险的性格基因,长期的海外交通、贸易更形成它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吸纳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先进性。融入了海洋文化和植入中原文化的泉州文化,以及泉州优越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泉州人才辈出创造了强大的催生条件。”

从古至今,人才都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古时,唐贞元年间泉州郡守席相为了开拓乡邦文化,亲自为欧阳詹等八人上京应试饯行。今天,培养、发现人才,尊重人才、使用人才更是当务之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要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离不开肥沃的土壤、科学的养护。人才成长发展,同样需要沃壤与呵护。古城泉州是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城市,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城市的未来将更加美好,一如那条传奇的老街。

陈笃信:父辈教诲如钟鸣

陈笃信

平水庙巷不长,一两百米,曲折幽宁,世俗的喧嚣、嘈杂都被关在巷外。陈笃信诞生在平水庙巷的一个名门望族,祖辈自金门洋宅迁居泉州平水庙。祖父陈仲瑾清光绪二十八年中举,辛亥革命前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泉州同盟会总务股长。后与挚友创办了西隅学校。父亲陈泗传和母亲王瑞美都是学富五车的名教师,先后在西隅学校任教。

“那时候家族里面的学术氛围太浓厚了,就算是在饭桌上,我们也能为学术见解、时事观念争得面红耳赤。”陈笃信之妹、厦门大学教授陈笃惠回忆道,“父亲精通中、英、日、德、俄五国语言,他在那时能翻译众多进步书刊。有一次,他带回一本很厚的英文版《居里夫人》,当着我们的面译成汉语,念给我们听。我和哥哥(陈笃信)对父亲羡慕、景仰,暗下决心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除父亲外,家族里面的伯、叔、姑、姨,也不乏通晓古今、诗文并俊的人物。他们对晚辈的教诲,不约而同地最先要求一个字——“德”。陈笃惠称,泉州古有“满街皆圣人”的说法,所以“从祖上传下来的做人准则就是正直、善良。这两个词,也是父亲在厦门大学教书时,给家里写信使用最频繁的字眼。”

陈笃信继承了父亲才思敏捷、记忆力超群的天赋,更传承了父亲高风亮节的优良品德。在担任东南大学校长时,他很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致力推进教学改革,使学校良好学风劲吹。陈笃信在我国首次编写出版了高校教材《无线电发送设备》和《电子线路》,对我国无线电和电子学事业影响颇深。

为了纪念双亲,陈笃信和陈笃惠今年在平水庙旧居处建了一幢“传美楼”,取父母名字中最后一个字组成,又有传播美德之意。当离楼不远的开元寺晚课古钟敲响时,凝肃、执重之感,铺天盖地,再细观“传美”二字,不觉如酣。

林祖赓:状元井前立鸿儒

林祖赓

林祖赓在街坊邻居的眼里是个很执著的“石头人”,只要打定主意,他就不会动摇,一“硬”到底。“他初中时想读晋江县立中学(现泉州一中),拼命用功,后来如愿以偿。高中时,他想念培元中学,又是一番努力,也顺利实现。考大学时,他认准厦门大学,不出所料,又过关了。只要他肯下功夫去做的事,几乎没有不成功的。”

西街的“旺伯”(音)在谈及林祖赓时感叹道:“这样的性格倒真是像曾井巷内出的状元宰相曾从龙。”

曾从龙是北宋名相曾公亮四世从孙,南宋庆元五年状元及第。端平元年,被拜为资政殿大学士,担任宰相。他性格极“硬”,从不趋炎附势。为纪念他,后人将其厝边古井叫做状元井,古厝所在的巷子被叫做曾井巷。

林祖赓的老家就在曾井巷巷口,离状元井仅四五十米。家中一株龙眼树,就算没人打理,也生机勃勃,几十年来硕果累累。林祖赓打小就被家人灌输这样的理念:“要向曾从龙一样,刻苦用功,当个状元!”

不过,林祖赓对状元兴趣不大,他的爱好是无线电。

年8月,林祖赓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年下半学期,田昭武教授负责筹建厦门大学电化学专业,由于许多实验设备需自己设计组装,当时三年级学生林祖赓,常利用课余时间协助田昭武组装实验仪器。年9月,他协助田昭武指导专门实验工作,正式开始了他漫长的电化学研究历程。在担任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他还兼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年5月-年7月)、校长(年7月-年4月)长达13年。

从曾井巷走出来的林祖赓秉承先贤遗风,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刚正不阿。他像枝叶繁茂的大树,为后辈结下取之不尽的硕果。

谢希德:中西文化点慧心

谢希德

谢希德,“新中国科学殿堂最美丽的女人”。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她留给复旦师生最深的印象,是智慧从容的举止和平易近人的风度。而这一切,与她童年生活在泉州西街时受到的中西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

谢希德老家在石狮祥芝赤湖村。父亲谢玉铭于泉州培元中学任教,当时就住在西街平水庙巷的培元中学教师宿舍,不过那幢宿舍楼现在已不复存在。年,谢希德在泉州城内呱呱落地。

谢希德的祖母常给小希德讲“乐群、开朗、博爱”的做人道理。教堂附近的甲第巷是她时常去买东西、听讲古的地方,巷内有个欧阳詹故居,这位唐贞元八年的进士开了闽中甲第之先河。希德的祖母每次路过欧阳詹故居,都不忘把古代杰出名人的事迹说给小希德听,勉励、启发之意不在话下。祥和宁谧的开元寺,也在常随祖母去那里的希德的内心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现年92岁的陈璧玉女士在谈及“师妹”谢希德时,仍不禁为她的风度折服,“希德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卓尔不群,她总是和蔼、友善,真正做到厚德载物……”即使是在经历自幼丧母的凄凉,又饱受几十年股关节结核病的折磨,谢希德仍然保持开朗、从容的心态。几乎每一位谢希德的学生,都珍藏着她为自己修改的论文稿,稿件空白处满是细细密密的意见和鼓劲话语。

谢希德在6岁多时,随父亲去北京。上世纪八十年代她重返泉州时,她说,泉州古城的生活印象是她一生中最宝贵、最美好的回忆。应该说,多元激越的泉州文化,在孩童时代就已点燃她心头的智慧明灯。

庄善裕:城心塔下明心定

庄善裕

井亭巷位于西街中部,巷北端有城心塔(也称定心塔)、玉泉井,并建有一亭,玉泉井大旱之年未涸,城心塔据传是古城“城中心”。井亭巷出过明朝户部侍郎,还出过探花、进士数十人。庄善裕的祖宅就在此巷。

标注“定心塔”的大铭牌就在巷口附近,整个塔藏身于私宅院内,塔身八角九层,系仿木密檐式造型。在离城心塔十来米的地方就是庄善裕家祖宅,宅邸三层高,红砖碧瓦。庄氏家族是泉州的名门望族,庄善裕曾祖父在清朝官拜两浙江南九省盐运使(二品官)。庄家后人分布在中、美、英、加、澳、菲等地,称得上流芳四海。

庄善裕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兄弟姐妹全在西隅小学念过书。庄老说:“我对西街的印象很深,特别是街口那座气势非凡的钟楼。每天快上学时,我都要急急忙忙地跑到二楼,看一眼钟楼上的时间,然后才能放心进学校。钟楼就像是那时生命里的一处坐标。”

在井亭巷中,有明代户部侍郎庄国桢的府第,七进五开的大宅子,庄善裕小时常同伙伴去玩。在文化底蕴深厚的老西街上生活,庄善裕经常会有一些莫名的感悟,开元寺、城心塔、侍郎第,对他影响至深。

年以来,庄善裕在华侨大学任教,曾任教务处副处长、法律系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务。他在工作岗位上耕耘不辍,对华侨大学的成长、壮大,贡献卓著。

作为当代著名的民商法学家和经验丰富的高校管理者,庄善裕在卸任华侨大学校长之职后,接受了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的邀请,前往澳门出任该校校长。庄老在澳门一待就是8年半,当合约一完成后,老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回故乡,我要回泉州!

一个人最难改的是乡音,最难忘的是乡情,真是一点不错。

如今,他又回到了泉州,回到了古老的城心塔身边。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北京白癜风能治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zn/4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