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 今年下半年以来,在海沧区持续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工作的浪潮中,该区教育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事务协商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师生、校校、家校、校社“四个协商”,共同缔造美丽教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在市缔造办负责人看来,海沧区的“四个协商”,实现了“家、校、社”横向到边全方位覆盖,探索教育事务协商民主的创新体系,破解了教育公共事务中的现实问题,寻求教育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标志着该区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1“小蜜蜂”退出,还学生“原生态”课堂 “小蜜蜂”(便携式麦克风),因为能保护嗓子、让学生听得更清楚,几乎已成为课堂的“标配”。不久前,对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北师大海沧附校一些教师质疑:在“小蜜蜂”面前,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是那么的微弱。如果学生每天都要面对,九年下来,对学生会有什么影响呢? 为此,北师大海沧附校的师生针对上课该不该用“小蜜蜂”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通过共同协商,绝大多数认为使用“小蜜蜂”不符合人本课堂的要求,弊大于利。 于是,老师们纷纷取下“小蜜蜂”,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协商,对课堂使用的PPT字体、字号,课堂上要拉几扇窗帘等细节一一进行规范,这些人性化的做法得到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 “再找不到桑叶,蚕宝宝就要饿死了……”一个周日的上午,北师大海沧附属学校校园内,一名二年级学生焦急的话语,引起了蔡稳良校长的注意。 原来,由于养蚕的孩子太多,校园内唯一的一棵桑树供不应求,已被捋成了光杆。为此,蔡校长召开师生座谈会,通过共同协商,大家一致认为在城市化钢筋水泥的侵蚀之下,养蚕这种童趣能一年年流传下来,实在难得。很快,学校决定在校园内增植桑树,为孩子们解除了“心病”,找回了“乡愁”。 海沧区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校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师生协商的生动事例在海沧校园内随处“上演”,通过搭建教师协商平台、学生协商平台、师生网上协商平台等,及时广泛地进行协商,形成了师生互动共治的良好局面。2两岸教育理念,协商中碰撞闪亮火花 “大陆与台湾教师双方取长补短,都感觉收获多多。返程之时,双方依依不舍。”日前,谈起今年3月赴台姐妹校交流的情景,海沧延奎小学校长易增加仍记忆犹新。 今年3月,在区教育局的组织下,海沧延奎小学的黄芬芬等四名老师前往台湾新北市大丰小学,展开21天的交流。 “刚开始,台湾老师对我们的教学方式不是太感兴趣。到后来,我们严谨的教研学术气息感染了对方,他们纷纷抢着来听咱们的公开课,座无虚席。”黄芬芬笑着说。 与此同时,黄芬芬等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得心应手,细心感悟着台湾的“慢教育”理念,找出可取之处。通过双方交流协商,两岸教育理念碰撞出闪亮火花。 通过开展合作办学,北师大、华中师大等相继落户海沧。随着与东北师大的牵手成功,3所国内优质师范类高校全部落户海沧,全省唯一;如今,校校协商在海沧区持续展开,通过推广“小片区管理”,优质校带薄弱校等方式,有效推动海沧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方听取片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北师大海沧附校与北师大就体育中心小学的接管问题进行校校协商,两校通过电话、邮件、函件等形式进行沟通协商,互派人员多次通过实地考察、召开会议等方式协商深化合作,全面评估两校合作方案。最终,两校合作方案在今年8月确定,由北师大校方接管体育中心小学,北师大厦门海沧附校体育中心校区于今年9月1日开学,极大地满足了学校周边片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3义务蹲点,“小卫士”监管食堂安全 “我们学校食堂操作很规范,食品卫生很安全。”近日的一个凌晨,一位义务蹲点的家长躲在暗处,悄悄观察了双十海沧附校的食堂安全后,随即在家长 孩子的午餐问题,无疑是家长广泛 随后,学校对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通过协商,提出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那就是开设食堂,为多名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午餐,减轻家长及孩子的负担,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值得一提的是,食堂由谁来承包、做哪些菜、菜谱研发过程,这些都是家长来参与协商,投票审定的。每天食堂还预留10份饭菜,由学生的家长试吃和监督,以便不断改进。 双十海沧附校校长黄马福告诉记者,学校家委会膳食组的家长们还自发当起了监督食堂卫生安全的“小卫士”,他们义务进行现场蹲点,对食堂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在学校家委会办公室协商解决。 海沧区中小学民乐协会,是海沧区开展家校协商结出的又一“硕果”。今年9月,该协会在延奎小学、海娃民乐团家委会与区青少年宫的共同推动下成立。热心家长李荣嵩担任该协会会长,他主动捐出5万元助力协会发展,并抽出时间参加协会的每一次外出演出交流。 记者了解到,海娃民乐团家委会共有90名像李荣嵩这样积极参与家校互动的家长,他们自发筹资,有的负责演出化妆,有的负责活动宣传,成为孩子专心学习民乐强有力的后盾。 据了解,如今,海沧区各校园都成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的家长委员会,许多家长自发成立了“家长志愿服务队”、“家长义工队”等自治组织,共同深化家校合作进一步发展,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4资源共享,公办校开放体育场所 “如今,我们再也不愁没地方跳广场舞啦!”日前,家住海沧绿苑新城小区的王大妈欣喜地对记者说。 这样令人欣喜的“红利”得益于学校与社区主动对接,共同协商,共享优质资源。据介绍,日前,海沧全区36个公办学校将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实现全区全覆盖,12.7万人次因此受益,让校园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健身乐园,有效充实了完整产业社区的公共空间。 此外,学校选派优秀教师进社区为家长开讲座、举办早教活动、共建社区书院……校社协商的例子在海沧比比皆是。通过校社协商,促进校社和谐共处、共建共育。 海沧通过“四个协商”,共同缔造进校园,推动全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分获评全省首批“教育强区”;高水平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验收;获评“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五连冠”。
·记者杨继祥林岑通讯员林晓蕾
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