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报上看到有影展的消息,近百名河南商报小记者及家长来到活动现场,参观欣赏
小记者薛逸轩的妈妈,在《废品堆里的渴望》前跟孩子说:“你每天坐在图书馆里看书,可是有人却像他这样在废品堆里还坚持看书”
不管是什么仪式,最终都要结束而柴米油盐的生活,却是日复一日实实在在的你若用心发现和感受,身边必定有同样触动人的故事
河南商报记者李肖肖/文影像新闻部/图
现在中国不缺乏财富,缺乏的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关怀这个影展的主题,恰恰给人展示了这样一种关怀,传递了友爱和温情,每张照片我都很喜欢
最感人处就在于,不同的人都能看到打动自己的东西
“百姓故事”等你投稿
即日起3周内为投稿时间,我们将在商报《这个世界是由老百姓构成的》栏厦门商报广告刊例目中刊发优秀作品第四周,我们将进行评选,分别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有奖品送上
征集
河南商报改版五周年,我们没有酒会,没有庆典,把主角全部给了“老百姓”
影展上,《这个世界是由老百姓构成的》同名画册首发该画册收录了影展中部分照片,并刊发了拍摄背后的故事一些想收藏这本书的读者,买书后还要主创人员给他们签个名
小记者们先看图片,再读旁边的图说,还有不少人趴在墙上把图说一字一句抄写下来,非常认真“没带相机,就把照片‘抄’回去”
现场
凌晨5点半,开车看影展
影展还展出了去年元宵节曾让无数网友动容的“微笑哥”陈更生说:“这张照片得了奖,看看这个看烟花的流浪汉,他的幸福感不比任何人低”
新闻图片,就是提厦门商报电话供一种独特的视角
不同的人看这些照片,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如果自己出身底层,会感同身受;如果生活略好一点,也会体谅父母、家人的不容易;如果是一些富人或者政府部门的人看到,也许会想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过了“头版瘾”的人,排队领取现场打印的照片
来拍照的读者排成了长队,很多小朋友欢乐地摆各种姿势拍照有人带着孩子,留下一张“亲子照”;还有一对认识多年的姐妹,拍“姐妹照”留作纪念
自己diy,读者过了把“头版瘾”
qq:商报微信:hnshangbaomail:@qq.com
常法武非常喜欢一张特写,一双拧螺丝的粗糙的手他感慨:“这就是劳动者的手”
影展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李先生、王女士夫妇:
影友们带着自己心爱的相机厦门商报数字版,来现场免费清洗
很多外国摄影师来中国,喜欢选择北京、上海、桂林等地,或者拍都市生活,或者拍自然风景我却喜欢郑州,因为这个城市有更多的爱,还有更多勤劳的人
河南商报《这个世界是由老百姓构成的》栏目已开办近两年,迄今刊发了百余期,拥有大量“粉丝”昨日,该栏目优秀图片在河南省美术馆展出,众多读者和摄影界人士前来参观
不到7点,来的人多了河南省美术馆还没开门,赵双只好提醒大家,先去附近找个地方吃饭
微博:@光影咖啡馆请在邮件中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我们与你联系
被问到最喜欢哪幅作品时,小记者张钰佳指着《我不练了,我要去看喜羊羊》说:“我最喜欢这幅里面的小男孩儿非常有趣,他不想练习了,就跟教练说实话,我喜欢他的诚实”
投厦门商报广告部稿地址:
点评
河南新闻摄影学会主席、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原总编辑常法武,新华社河南分社图片总监王颂,以及河南日报摄影部副主任陈更生等人边看边点评,几乎是看一张喜欢一张
河南省美术馆的保安赵双,在昨天凌晨5点半,就发现有人来了——两名读者开着车过来,在门口等
a
商报影展到7月3日结束,想去观展的读者,这两天请到河南艺术中心河南省美术馆一号展厅
家长们也不忘借此机会给孩子们上一堂社会认知课
在开幕式上,商报“百姓故事”摄影大赛正式启动欢迎你用镜头给我们讲述身边老百姓的故事,给我们投稿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董林说,他是《这个世界是由老百姓构成的》栏目的忠实粉丝,这个栏目关注生活,充满了正能量,人们感兴趣的地方也正在这厦门商报广告价格里
c
没带相机,就把照片“抄”回去
很多人还带来了心爱的相机,由众邦摄影俱乐部的专业技师现场给做了免费保养
嘉宾为摄影展剪彩他们说,这个影展的主题很好、视角独特
龙龙说,“老百姓”影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一张图片他都很喜欢
河南省美术馆展厅里,商报展出的百余幅照片,诉说着百余个老百姓的故事,展示着这个社会最普通人物的酸甜苦辣
龙龙(摩洛哥小伙,给商报投稿的忠实粉丝):
还有住在淮河路的读者,因为要转3趟车,凌晨5点就出发了,坐的还是夜班公交
在这个两米多高的商报头版前,两个摄影记者专门给参观者拍照,并现场将照片打印出来
韩桂兰已经订了20多年商报,对商报的活动如数家珍创业梦工场、小记者训练营、高档社区文化行等,她全都厦门商报电话喜欢这次来看影展,也是因为她对这个栏目印象深刻
昨天的“拍照区”,让众多读者过了一把“头版瘾”
这是商报名栏目《这个世界是由老百姓构成的》优秀照片的展览,也是商报回馈给读者的视觉和心灵盛宴
花絮
他们说,这个影展主题很好,新闻摄影,本就是为社会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
b
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