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珠煌(六中校友)
拍摄于年1月27日的厦门六中高一(3)班师生合影,我在后排右一。
▲年8月,我获得高中毕业证书。
很有意思的是,今年是厦门六中首届学生毕业60周年,而我正好60周岁。也就是说,厦门六中首届学生离开母校的时候,我离开了娘胎。14年后,我也像他们那样,有幸成为了六中的学子。
那是年,全国都在学习解放军,我的班级被编为七连四排。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教室,第一印象是教室陈旧,里面空空的,我们只能坐在地板上听班主任庄韵茹老师训话。当时她说了些什么,我已记不得,但她温文尔雅的语态,和蔼可亲的面容,至今仍历历在目。可惜,庄老师只带我们到初一结束,之后被调到上一年级教化学。同学们念念不舍她走。要求学校留她继续当我们的班主任。
那时,全国上下都在贯彻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毛主席说:“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因此,我们在校的一大部分时间都在学工、学农、学军。我们到过电镀厂、橡胶厂学工,到过灌口双岭大队和金鸡亭学校农场学农,还野营拉练到黄厝大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初中阶段,文化课只设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政治、英语等课程。其中,语文课刚开始没有教材,就学《毛主席语录》。我们排被列为学校的学农排,除了连里分配给各排一垄菜地外,我们还自己动手,在教室后面挖出一块水稻田。有一次,天下起倾盆大雨,眼看水稻快被淹了,许多同学不顾正在上课,纷纷冲出去排水,衣服湿透了也不在乎。
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十分丰富,经常开讲用会、批判会、忆苦思甜会。那时,我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出黑板报、写墙报、刷标语……因而练就了一手好字和文字功力。这让我在以后的下乡务农和回城工作中,得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有一年暑期,连里组织我们部分学生干部(我当时混了个副排长、“红代会”委员,还被评过优秀团员)到岛内某大队集训。集训队规定每天清晨5点20分以哨声为令,集合晨练。有一天,吹哨人不知怎么回事,竟然在4点多就“半夜鸡叫”,大伙儿迷迷糊糊穿上衣服迅速冲到集合地点。原来,吹哨人看走眼了,将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弄颠倒了。于是,大家又回宿舍补觉去了。
到了高中阶段,学校慢慢恢复了教学秩序,开始重视文化课的教学了。在六中,4年的学习生涯里,尽管文化知识掌握不是很多,但学工、学农、学军的经历,也让我们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亲爱的母校,如果可能的话,到了我们毕业60周年的时候,我们也想回到您的怀抱里,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
以上图文转自年6月22日的《厦门日报》
上图为陈珠煌校友
皮肤病专科医院哪家好北京到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