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来
我无数次这样向别人介绍自己
你好!我是报社的小陈
好象有哪里不对
是啦,小陈一点都不小
奔四张了,而且,长得壮啊
除此
这个我暗自细量过的称呼
报社的,小陈
基本是准确的
并且蕴着一股我想要的
心安与平稳
嗯,我总是私心有意
不提记者
简直就是一种下意识
直到此刻
我才正经八百地
想问问自己
为什么
你这么呆萌地瞅着我
是在等答案吗
好吧
事已至此,拿酒来
满上,我说
(说恶心了,接茬就吐)
隆隆呃够,很久很久以前
我不知道从哪看来一句话
“最好的爱,是暗恋”
噗
每读一次
都得画风突变地笑一回
更“jian”的是下半句
“因为连说出口都不忍
怕蒙尘了,风干了,不纯净了”
哈哈哈哈
各自散去
扶墙大笑五分钟再回来吧
很多时候
多彪悍癫狂的笑声
都掩不住心底
那个微小而固执的响动
就像,你曾那样暗恋过
就像,我不想自称记者
都是因为
认真地当回事了在我心里
记者当然是有形象的
所以,我掐指算了好几算
达不到,够不上
真的,你憋住,别再劝我了
说什么谦虚啦,自黑啊
我们村的乡亲们
就觉得我所言不虚
自我定位也算合理
回回见面,他们总爱问我
“听说你是记者啊!?
那我天天看新闻联播
咋一次都没见过你?”
我只能说
大爷,您有心了,看挺细啊
给您点个赞。
转念再想
而我真切地
在报社待了十三年
何其有幸
接热线,跑校园
夜班编辑,伪文艺
假装旅游新闻一点就通
十三年不长
故事太多
懵懵懂懂
磕磕碰碰
干过多少“不是大人办的事”
那一天,瓢泼大雨
市领导会见外宾
我迟到了
踩着灌满水的球鞋
走在长长的走廊里
我曾有过次的念头
转身,跑吧,别进去了
终于还是来到了
扎扎实实闭着的两扇大门前
敲,不敲?
进,不进?
可能是内心交战的场面
过于恢弘暴烈
门,竟像收到感应一样,裂了缝
我
缩了进去
那一刻,我自豪!
那么胖都没卡住!
是晚宴前的简单交流
主客双方相谈甚欢
会客厅很小,座位有限
记者们大多站着
我头都不敢抬
幻想自己是隐形人
贴在墙角
最靠近我的哥们
应该也是刚到
他正在掏笔和本
从塑料手提袋往外掏
我能感觉到
他也紧张得要命
大气都不敢出
但塑料袋哪里懂
咔,嗒,咔咔,嗒嗒……
间歇性怪响
“呀,都站着呢
那我们入席吧,边吃边谈!”
是的,哼唧的塑料袋成功引起注意
市领导笑语盈盈
我终于抬头,直楞楞看着他
这就……欧啦!?
我本子还没翻开呢
写!什!么!
记者们呼啦啦收拾设备
都要回家赶稿了
一个,两个,三个……从我身边走过
都不认识,不认识
终于,我又一个人了
这次,在门内
同样,举步维艰,不知所往
仅存的一点脑子
支持我,跑出去
追上一个陌生人
“刚刚都说什么了
能借我抄一下吗”
“领导都被你气跑了
还能说什么!”那天的那条稿子
我写没写
怎么写的
其实早就忘了
但那夜回报社的心情
如此英勇
我竟记到现在
我当时想——
“这应该是最后一次采访
等着被开除吧!”
然
此后至今
又过了十一年
我想说的是
我的这十多年
是因了多少
同事、战友、对接口线好朋友们的
包容与帮衬
才真实并总有欢乐地发生了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
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我们为了讲述
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这文字赞吧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的
在他的自传里
提辞职的那个傍晚
我坐在诺大的编辑大厅里
编辑们都去吃饭了
暗暗的,静静的
其实,什么都没想
就是坐着,看手机
“你在干吗?
是不是有点
无事一身轻的感觉?”
有同事进来了。
“并没有。
我有点怅然。”
他笑我,“虚伪了哦。”
而我又该怎么告诉他
我将作别的
不仅是一份工作
还有十三年报社岁月里的
那些生活
我们的生活采访、赶稿
等稿、超时
做不出标题
拼不出版面
独家漏了
民生信息没get到
重大政策解读不清晰
……
你不厌其烦
提供线索、发送通稿
找采访对象、讲解新闻要点
助我写出稿子
你说:
“我把录音打出来,贴你一份”
“我已经到了
别着急,帮你抢座了”
你明知不可行,仍依我
把标题折成三四行
哦,真的难看,推倒再来
你说,写天气一定要钻进去
“比如副热带高压
概念,成因,特点、规律
通通要搞得清清楚楚”
我说,“你是我的偶像哦!”
你这么鼓励我
“三八,你也很棒啊!”
你说,“赶紧立刻马上现身!”
我大叫
“除非有重大八卦
不然你惨了!”
我说,我想去体验报社之外的生活
你发来一句话
“没了同事关系
可以专心做好朋友了”
……这就是我想记住的日子
有你有我的十三年报社生活
你好,我是报社的小陈
我想
再一次这么说
然后
共祝未来美好
愿我们
总能遇见
更好的自己
愿我们的心上
每天都开着一朵花PS
*创办于年的厦门商报于年更名为海西晨报,这是唯一面向海西市民发行的都市报。
*要闻小伙伴们送的礼物,你们城里人真会玩。谢啦~~~
红尘做伴|互相点赞
阿卡遛马CCplay66长按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白癜风的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