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olandoweb.org/chaoliu/xinchao/1412.html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与经济日报社10月22日在京共同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创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8:劲草迎疾风:中国的城市与楼市》”(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
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城市依次为:
深圳、香港、
上海、北京、
广州、苏州、
台北、南京、
武汉、无锡。
深圳同时在可持续竞争力、当地要素竞争力、经济活力竞争力分项排行中居首位,在生活环境竞争力、营商硬环境竞争力、营商软环境竞争力、全球联系竞争力、环境韧性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等分项排名中居前十。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作首席研究员,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联合完成。
据介绍,通过课题组的长期研究,按照指标最小化原则,报告构建了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除此之外,其内部又分别有五个分项竞争力,分别形成“1+5”框架格局,共11个部分,对年中国两岸四地个城市的方方面面进行衡量。
排名第十一到第二十的城市依次为:
杭州、成都、
宁波、佛山、
澳门、长沙、
青岛、常州、
东莞、郑州。
中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前十强格局基本稳定,中部只有武汉进入前十强,其余均为东部城市。
相对于年综合经济竞争力而言,深圳、香港和上海综合经济竞争力依旧保持为前3名。
综合经济竞争力较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以及中部的中心城市。
报告分项排名还包括:
年中国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香港、深圳、台北、上海、北京、广州、苏州、南京、青岛、武汉;
年中国当地要素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北京、香港、广州、台北、成都、杭州、南京、天津;
年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排行前十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北京、广州、上海、珠海、香港、南京、杭州、苏州、厦门;
年中国生活环境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台北、香港、台南、高雄、台中、上海、广州、新竹、澳门、深圳;
年中国营商硬环境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上海、香港、天津、深圳、台北、北京、澳门、苏州、无锡、广州;
年中国营商软环境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北京、香港、上海、台北、杭州、南京、广州、深圳、武汉、西安;
年中国全球联系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上海、香港、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天津、青岛、西安、南京;
年中国环境韧性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香港、深圳、澳门、台北、东莞、中山、新竹、佛山、厦门、广州;
年中国社会包容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台北、台南、台中、西安、高雄、武汉、南京、杭州、大连、苏州;
年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杭州、深圳、武汉、广州、南京、西安。
★倪鹏飞博士表示,年中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研究发现:从总体格局看,大都市圈格局主导全国,经济增量竞争力是导致综合经济竞争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综合经济竞争力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东升西稳,南升北降”的状态格局;
从区域角度来看,“南强北弱,东中一体”更加强化,区域中心城市主导的多中心经济竞争力格局引领全国,特别是中心城市引领周边城市形成的大都市圈格局,如北京及周边城市、青岛及周边城市、济南及周边城市、郑州及周边城市、西安及周边城市、武汉及周边城市、长沙及周边城市、成都及周边城市等等成为主导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中坚力量;
从层级角度来看,一二线城市内部差异较小、竞争激烈;
从省份角度来看,各省基本均呈现一擎驱动、多擎驱动格局;
从城市群角度来看,辽中南城市群综合经济竞争力大幅降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稳步提升,中部城市群迅速崛起。
主题报告还发现,受疫情以及逆全球化回头浪的外部影响,产业链在中国城市间的布局正在发生变化。
从区域视角来看,需求结构转换引致的产业西移将给中西部地区城市带来巨大机遇;
从城市群视角来看,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将加速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崛起;
从城市视角来看,不同层级城市在国内产业链体系中的位置变动将驱动城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
商报君精选等你来pick→
官宣!小型汽车驾照申请年龄放宽,取消70周岁上限
吴尊友:普通人不用着急打疫苗,原因是…
读创/深圳商报驻京记者宋华
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宁可坚责编李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