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国内第六大汽车集团,然而近期其却因收购重组的车企业绩不佳或另有打算,屡屡“上头条”。记者调查发现,广汽集团在收购或重组广汽吉奥、广汽日野和广汽长丰的过程中,共投入了78亿元,而这三家车企不是即将停产或解散清算,就是想独立发展,给广汽集团的稳定发展埋下隐患。同时,又有消息向记者称,广汽集团有意并购全球第七大汽车集团,上演“蛇吞象”的大戏。5月18日,业内人士表示,广汽集团剥离不良资产是明智之举,在销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更应该立足国内市场,稳扎稳打。广汽吉奥4月份仅生产一辆汽车5月8日至14日,来自厦门、长沙、深圳等地的50多家广汽吉奥经销商,聚集在位于杭州萧山工业园的广汽吉奥总部。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因为厂方长期断货,导致其全面严重亏损,要求厂方补偿损失,以及回购所有库存车辆及配件。广汽吉奥的一名经销商代表表示,年初,他和广汽吉奥预订了台的提车计划,然而截止到年末,广汽吉奥一共才发给他台汽车。到了年,再也没有提车给他的4S店,他因此损近万元。目前,广汽吉奥给出确定的答复,包括6月底前结清经销商账户在经销商管理系统中明确的金额、经销商提出完整资料后在规定的日期内退还入网保证金等。至此,吉奥经销商“逼宫事件”算是告一段落。然而就在两个月前,3月18日,广汽集团宣布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拟收购浙江吉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广汽吉奥汽车有限公司49%股权,并进行后续生产改造、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7.51亿元。4月27日,广汽吉奥更名为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杭州)有限公司。一位接近广汽集团的内部人士透露,新公司将不再生产吉奥品牌的车型。实际上,从年广汽收购吉奥布局“大自主”开始,吉奥品牌加速被边缘化。统计数据显示,年广汽吉奥全年的销量仅为1.14万辆,相比同期下降了55.43%。长江商报记者查阅广汽发布的年4月份产销快报发现,今年前4月,广汽吉奥销量辆,同比下降72.80%;产量仅辆,同比下滑89.00%,其中4月份产量仅1辆。由此看来,广汽吉奥停产一说并非空穴来风。广汽日野解散清算是理性之举就在广州吉奥被“逼宫”的同时,5月10日,广汽集团对外发布公告,集团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广汽日野(沈阳)解散清算的议案》,同意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日野(沈阳)汽车有限公司因连年亏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散清算。数据显示,截至年3月31日,未经审计的总资产为.17万元,净资产为-.46万元,利润总额为-.80万元。早在年12月,广汽集团和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按50:50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约31亿元。广汽日野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两个基地”方式进行运营。在南方,重组了广汽羊城并且在广州从化建厂,主要生产重型卡车及轻型卡车;在北方,重组了沈阳沈飞日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控股成立广汽日野(沈阳)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客车。广汽日野(沈阳)也因此被誉为广东首个跨省重组汽车项目。两年后,也就是年,广汽集团再度与日本日野集团联姻,合资成立广汽日野(沈阳)汽车有限公司,引进丰田控股的日野汽车成熟的客车体系。在产能方面,由现有年产客车整车辆,底盘台,逐步将产能扩大到客车整车辆,底盘台。然而,记者发现,广汽日野今年前4月销量为辆,同比下降52.84%,其中4月销量仅为辆。不过,业内对广汽日野的破产持乐观态度。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表示,因销量不佳,广汽日野基于市场考虑被剥离,实属正常现象也是理性之举。广汽长丰只剩一个“空壳”如果广汽日野的解散清算是理智的,那广汽集团旗下的长丰汽车“不守规矩”则多了一份悲情。年9月,广汽斥资10.05亿元收购长丰汽车29%的股权,成为长丰汽车第一大股东,长丰集团退居二股东,三菱退至三股东。抱上广汽的“大腿”,并没有让长丰得到快速发展。不久后,广汽长丰与三菱剥离,广汽仅保留其“象征性”的10%股份。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这次喧闹无比的重组案中,长丰扮演的似乎更多是一个悲情的角色:广汽和三菱联姻,各取所需,但长丰当时连猎豹品牌在内的优质资产均被剥离,只剩一个“空壳”。今年4月,有媒体报道称,长丰汽车近期在考虑回购广汽10%的股份,以此宣告彻底独立。长丰集团董事长李建新曾表示,不想让有数年汽车整车生产经验的长丰,最后沦为只能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边角料”公司——即使是生产零部件,长丰也没有话语权。由于长丰的“不放弃”,事情发生了转变:广汽集团做出让步,把本来属于广汽乘用车的猎豹汽车,交回长丰集团独立经营和管理。记者发现,在广汽集团的年报和月快报中,均见不到长丰的影子。事实上,长丰和广汽早已彼此独立,也早已没有“广汽长丰”这一说法。在双方的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安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ls/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