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玉丛林说民国画报画刊

前记

丛林是我的画友。本篇不是介绍丛林的书画作品,而是分享丛林的“家有收藏”及其心得。

本篇以下文字中的“笔者”,为丛林。即以下文字的作者是丛林。

(向上滑动启阅)

民国画报画刊想说藏你不容易

民国画报画刊的集藏,笔者始于年6月集报启程时,无奈一直来缘于画报画刊价高且藏品稀少,所藏不多。所谓“可遇不可求”,大致指的就是这种收藏经历。有心想搜集一点民国画报画刊,但就是少见。有时候,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才偶尔碰上几种,赶上读图时代,价格高得吓人。穿越了24年的集报时空,囊中搜集旋生旋灭的民国画报画刊,充其量不过60多种,勉强凑成一个专题。个中酸甜苦辣咸,谁解其中味?

所谓画报画刊,顾名思义,自然有图有画,摄影术兴盛以后,自然又有了照片。自晚清始,至民国时期,画报画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参见阿英为良友画报期纪念号作的﹤中国画报发展之经过)。第一个时期,以晚清《小孩月报》(有3种,一说最早的为年创刊)、《寰瀛画报》(年创刊)、《画图新报》(年创刊,创刊时刊名《花图画报》,后即改此刊名)等为代表,这些耳熟能详的镂版老画刊,成为中国画报的先驱。第二个时期,以创刊于年5月8日的《点石斋画报》为代表,首开石印画报先河,《飞影阁画报》、《图画日报》等接踵而至。第三个时期,是以年在法国巴黎创办的中文《世界》画报(该杂志仅出了2期)为代表的铜锌板时期。国内则有年6月创刊的《真相画报》为代表,该刊附大页画幅甚多,封面彩印。第四个时期,则以《良友》画报(年2月创刊)为代表,其他有《中华》《时代》《光华》和《大众》画报等,进入了影写版时期。发展至上个世纪30年代,曾是漫画杂志风光无限的时期,出现过许多才华横溢的漫画家,如华君武、张乐平、叶浅予、丁聪、廖冰兄、丰子恺等等。

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画报画刊占有重要的位置。画报画刊为什么颇受藏家乃至大众的欢迎,究其原因,有美的图画,美的摄影,美的文字,撩人眼球,即图文并茂,是个首要的因素。历经兵灾水灾的劫难,沧海桑田的变幻,老画报画刊留给后人的是永久的历史定格,有一种凝重的魅力。

民国时期出版的画报画刊,初期沿裘晚清惯例,报与刊难分伯仲。出版的种类很多,浩如烟海。既有国统区的,日伪统治区的,也有解放区出版的画报画刊,后者代表了新生力量,人民意志,弥足珍贵。报纸型画报的出现,大体与随报附送不另取资扩大报纸的影响力有关。据许志浩著《中国美术期刊过眼录》(-)(上海书店出版社年6月第一版)一书,收录的专业美术期刊,包括绘画类的,有近种。此书末收录报纸型画报,估计其数量也不会少于美术期刊数。据彭永祥编著的《中国画报画刊》(-)(中国摄影出版社年1月一版一印)介绍,近现代出版的画刊名录有近种之多,本书作者“抗战前(年)我国出版的画刊已搜集到种,中共从年起至年在江西、延安、抗日根据地、抗日游击区出版的画报近种,总计约种。”数量相当可观。

收藏界专门搜集民国画报画刊的大有人在,且有不少后来加入者。笔者自集报开始的26年间,寻寻觅觅,已收藏有晚清画刊10余种,内有《点石斋画报》(年出版的,下同)《飞影阁画报》(年)《飞影阁画册》(年)《飞影阁士记画册》(年)《启蒙画报》(年)《浅说日日新闻画报》(年)《北京白话画图日报》(年)《时事报图画旬报》(年)《图画日报》(年)和《图画报》(年)等。民国报纸型画报50多种和少量民国画刊《良友》等。民间虽有收藏不分迟早,重在要有先进理念引领之说,但起早的鸟儿有虫吃,此话不假。当初花了几百元购来的晚清画报,早几年的转让价,就突破了4位数,而民国画报也跟着涨。老画报画刊,想说藏你不容易。笔者收藏的这些画报画刊,大多为北京、天津、上海和杭州等地出版的,发行年代为-年,横跨了近60年光景。扪心自问,在介入集报后,之所以比较注重画报画刊的收藏,除了视觉效应即图文并茂动因外,画报画刊上的一些杭州元素,譬如西湖风景图片,杭州年首届西湖博览会照片,杭州品牌都锦生织锦广告等,是自己悉心收藏老画报画刊的一种驱动力,成为每次家有集报朋友来访时必定浏览翻阅的一个精品专题。

在笔者收藏到的这些民国画报画刊中,其中有一份刊布上海战事的《良友》画报,和两份杭州早期报纸型画报,值得在此说一说。

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良友》画报,堪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8开大型画报。这份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编辑出版的画报,在长达近20年的出版生涯中,曾数次因战事或其他原因而停刊。笔者藏有一份16开小开本的《良友》画报,系因战事耽搁停刊数月后首次出刊本。

这份年5月出版的第65期小开本《良友》画报,封面按照惯例,刊发了一幅由陈昺德摄影,题为《春光明媚》的靓女照片,但温情脉脉的背后却是战争。画报扉页右上角刊出了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题写的“良友”二字,刊出了题照并箴言:“凭自己的双腿站立着,靠自己的肩膀担责任。拳头不向空处打,眼睛望前望。胆量要大心要细,胜利的幸福从奋斗中来。”本期《良友》画报,重点报道了1月28日开始的“上海战事”。画报以3-7页篇幅,分我军作战写真、空前浩劫、暴敌横行、同仇敌忾等主题,翔实报道了战事近况。在“作战写真”画页中,刊有吴淞前线之十九路军及军长蔡廷锴,步兵作战,闸北巷战我军拒敌奋战等图片。淞沪战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刊中刊有退防后蔡廷锴军长亲笔题诗《苏州病接家书感言》:“戎马倥偬至此间,身心劳瘁负艰难,家书两载叮咛寄,不扫倭奴誓不还。”

在本期小开本《良友》封底,编者就为什么要改小开本作了说明:原画报影写版印刷向与商务印书馆联络,此次日军炸毁了商务印刷所,《良友》画报一期稿全部焚去。现暂行办法为“改用铜版,缩小面积”。页数从36页增至60页,内容质量力求丰实。总编辑梁得所在本期编辑室谈话中说:“日本军阀与中国民众的决斗还末了结。将来变动如何难以预测,可是历史告诉我们,军阀迟早崩溃,民众愈受逼迫愈有力量。”

上个世纪30和40年代,浙江有过一份不仅在本省乃至在沪、苏、闽整个东南地区都颇有影响力的《东南日报》,该报的前身为年3月12日创刊的《杭州民国日报》。笔者藏有年5月26日出版的第34号《杭州民国日报画报》和年1月11日出版的第66号《东南日报画报》,两报均每逢星期六出版,随报附送不另取资。前者刊有时事新闻、人物和风景照片10幅,后者为石窟造像专号,二版均为万金油、时代霜和美丽牌香烟等广告。经查有关报刊史料,昔时《东南日报》办得最有特色的是副刊,“自由色彩”最浓郁的也是副刊。画刊方面,每周刊行的《东南日报画报》(后改《金石书画》旬刊半月刊),刊登时事美术照片,由来自上海的钱今昔主编。记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殷强教授曾说过,收藏和研究一天的报纸,有点像锯开一颗大树观察它的年份,树的纹络可以告诉人们生命的规律和秘密。笔者以为,这种通过“横断面”来研究报纸的年轮,可以窥一斑而见其全貌。毫无疑问,像《东南日报》这些既有文化含量又有个性、精彩多姿、随报附送的画报,为《东南日报》成为全国性的大报至少起到了一种锦上添花的功效。

综上所藏,笔者注意到,民国有不少报纸随报附送画报,这一特有的现象,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去研究和玩味。

——丛林

年8月

《民国画报画刊想说藏你不容易》附图:

-1-

-2-

-3-

-4-

-5-

-6-

-7-

-8-

笔者丛林简介

张雪根,笔名丛林,男,出生杭州,高级工程师。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三星级“中国集报之家”,杭州市首届十大“书香人家”,杭州一张斋藏报馆馆主。

自年开始集报,主集各时期老报纸(清代、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试、创、终、停刊报,重大事件报,号外报,专题报等,兼集各个时期文史类杂志创刊号和书籍。已藏有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清朝报纸余种,民国报纸余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报纸、浙江报纸00余种,集报重点专题40个,民国杂志余种,文史类杂志创刊号余种,文史类书籍0余种。

集报20余年来,寻寻觅觅,藏藏写写,撰写了0余篇集报研报报史文章,著有《故纸堆里觅苍黄-民国报刊札记》(浙江古籍出版社年7月出版),《藏报记》(杭州出版社年7月出版),《从﹤邸报到光复报-清朝报刊藏记》(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年6月出版)等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xmsbjj/11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