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叫郁颜,我的名字,和那个生我养我的小镇有着同样的读音。
”《成都商报》专访
▲郁颜出版的三部文学专著
在这个功利的时代,写无用的诗。
出生于年的郁颜,始终保持对文字的敬畏,找寻属于他的“理想国”。
最近,郁颜十年诗歌创作精选集《虚无集》,入选《星星》诗刊历届年度诗歌奖获奖者书系,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他创作至今最具代表性、最为完整的作品集。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诗刊》原主编叶延滨,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梁平,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著名诗人霍俊明作重点推介,在诗坛引起较大反响。
“在郁颜的诗里,无论悟道、修身还是养性,我们能够读到一种朴素、一种开阔。可以说,在80后诗人群体写作中,郁颜无疑有极高的辨析度。”梁平评价道,“郁颜的诗有自己的特质,这是难能可贵的。他笔下的山水、草木与人世,可以听见呼吸和血脉的流动,皆有冷暖。”
18岁开始写作;21岁开始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作品;22岁获“中国·星星年度校园诗人奖”,出版首部文集;28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开了挂的诗意人生……
1
故土情结诗意情怀
在浙西南的山旮旯里,有一个小镇。小镇的名字秀气又拙朴——“玉岩”。
约莫是初中三年级,有个名叫钟根清的大个子小伙,给自己起了一个秀气的笔名——郁颜,和那个生他养他的小镇有着同样的读音。
“写山水诗使郁颜得到了诗坛的认可。”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诗刊》原主编叶延滨评价说,“郁颜在继承传统和吸收浙江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同时又找到了自己一些新的可能的发展空间,找到了旧山水诗的现代性突破。”
近年来,偏居于浙西南一隅的郁颜,将笔触伸向家乡的山水风光和风物,试图通过诗歌,重现山水之美,重新找回山水梦。从写瓯江,到写一草一木,再到写丛林、山野,完成了与自然的一次次对话,也让他的工作和生活,显得更加简单从容,更加充满诗味。
年,郁颜的诗歌创作进入第十个年头,也迎来诗歌创作的丰收期。
▲年10月15—18日,诗刊社第29届“青春诗会”在绍兴召开,郁颜(后排右二)与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当年10月15日—18日,诗歌界翘首以盼的诗刊社第29届“青春诗会”在浙江省绍兴市隆重召开,全国15名优秀的青年诗人受邀参会,27岁的郁颜凭借一组山水诗,幸运地成为最年轻的参会代表,正如著名诗人谢冕所言“正式向诗坛报到”。这个被誉为中国诗坛“黄埔军校”的文学笔会,曾推出过舒婷、顾城等著名诗人,在诗坛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著名诗人汤养宗给郁颜写的“青春诗会”参会推荐语里说:“放眼于自然,寄情怀于山水,并无需自作聪明地寻思人世的规则和秩序,这是一个诗人的好心肠,也是一个诗人放下自己,让诗出现的最好心态……”
年,郁颜在《诗刊》年1月下半月重点栏目“双子星座”发表《山水》(组诗12首),并配发诗歌创作谈《山水皆诗》。《诗刊》年12月上半月“青春诗会专号”刊发《山水经》(组诗10首),并配发照片、简介、推荐语及随笔《归还》,在诗坛引发广泛 在山中游荡,与山径同行,和它一样默不作声
并顺应自然朴素的安排,有点悠然自得
似乎已经不需要再拥有什么了
其实,说无欲求是假的
来此山,以求抵抗山下更多有形之物的勇气
和面对山中景物时才有的深深的愧疚
——《愧疚》
亲近山水,被它们深深吸引。深爱它们,却从不说出口。抬头看看白云在天上飘荡,一晃眼,就变了形。
这真是难以捉摸,却又如此美好。
远山不语,也学我,登高、望远……风在念经,在落叶面前,下跪、沉湎。
丽水,浙西南山水小城。在此蛰居十年有余,从求学,到谋生,一路走来,皆有诗陪伴,我有幸。
这座山水小城里,山野、丛林、草木、河流……曾隐瞒了多少遗世风骨和虚弱时光,未走尽她的千山万水,未放下更多,我有愧。
独行于山野,林间的树木,纹理分明。山坡上遍地的植物,散发香气。它们有着温暖的脸庞和气息。我和它们,在长久的对视里,彼此相认。
枯坐,打坐,怀人,怀古。这么多年,它们跟时间交换了什么?忍耐、消磨、抵抗?抑或朴素地衰老?
山涧的水声,稀里哗啦响个不停。惊喜地照见,尘世里那副陌生的嘴脸。呼吸,可以沉默一样无声,涟漪一般荡漾。想想,还有什么事情,值得如此痴迷。
白日里的一次次徒劳,此刻都得到了谅解和宽恕。
我不曾带来什么,过客一般。山风吹过,似在歌咏,又在低吟,有如故人引领。
李白、白居易、陆游、谢灵运、苏东坡……他们远道而来啊!以雕塑的外形,在森林公园投下了前世今生的身影。
这,何尝不是一种相遇?
我突然激动起来,跟着他们着长衫,捋须吟咏,翻阅线装书,醉卧山水间……跟随他们观天象,与他们谈理想,仿佛就学会了爱、懂得、隐忍与宽容。
山水皆诗。叮咚作响的山泉,像一滴滴照见澄明之镜的诗;树丛上的枝桠,又何尝不像一条条岁月之河里——分叉的诗?
我有幸。诗,让我放下更多。
若能生前做这山居图中,一枚闲章,心中有气象万千,去虚度这满天的光阴。
若能死后做这林子里,一方镇纸,起于风而止于风,不让落叶和山雨纷飞,像一截枯木般,待后人存念。
去爱山水,去受人间更多的苦,试着放弃更多。
如此,便可以无畏无惧。仿佛,这样就可以度过这短暂而漫长的一生——
从林子里走出来,带着一身露水
重新汇入茫茫人潮中……学习隐身术
成为众多未知的隐秘的事物
——《相遇》
[评说]
郁颜的诗歌基本为抒情短篇,他的诗歌不缺乏沉思的冥想性,又不缺乏在日常性生活场景中,来自于灵魂思忖的温度以及与当下场景之间的诘问。正是有了焦虑和紧张以及世事粉尘的侵染,郁颜的诗歌有着不言自明的时间性,这种时间性既直接指向了个体生命的冷暖明暗,也牵涉了与此相连接的个人化的成长体验,以及存在自身的宿命性的追挽。
霍俊明(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
郁颜的山水诗很有浙江诗歌的特点。写山水使郁颜得到了诗坛的认可,郁颜在继承传统和吸收浙江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同时又找到了自己一些新的可能的发展空间,找到了旧山水诗的现代性突破。
叶延滨(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诗刊》原主编)
郁颜不随波逐流,不故弄玄虚,写得结实而富于想像。他笔下的山水、草木与人世,可以听见呼吸和血脉的流动,皆有冷暖。因而,在他的诗里,无论悟道、修身还是养性,我们能够读到一种朴素、一种开阔。可以说,在80后诗人群体写作中,郁颜无疑有极高的辨析度。
梁平(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星星》诗刊原主编)
本文来源《处州晚报》专访、专题推介▲以上为报纸版面截图,可分别点击图片查看正文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fz/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