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传岱屿之神,现仰蓬壶之美(1)。周环玉之秀山,底纳湖之清水。永邑之中,泉州之北。建制于开皇,兴乡于今岁(2)。爰贾聚街之三角,贸易发达;儒谈地之四方,人文荟萃(3)。何况时蒸夏之温泉,季赏春之丽蕊。胜概天然,勿庸置喙。是解翁之醉也(4)。
若乃万民皆晓,三教共栖。溯夫神农至,仙洞跻(5)。创农播谷,尝草始医。明毒药乃伸两指,给验符则化千疾。四海扬名,香烛不灭;五洲显圣,信善常祈。乃知黑脸确因毒草,赤足真为庶黎焉。是谓道也。况乃仙姑坐化,马寺皈依(6)。肉身成像,人口赞奇。尚且开甲刹,驻弘一(7)。禅光普照,梵乐时弥。鉴伦回之法册,抄生死之经集。此谓佛也。更有知柔深造,元晦慕习(8)。同吟对饮,互敬相惜。谏议琅琅之韵调,文公赫赫之诗题。赞神农之芥子,扬孝道之廷机(9)。斯谓儒也。这般圣境,能不群趋乎?
至于神灵庇佑之形,景色幽娟之貌。抬头可望,千年古柏之球;放眼能达,百丈梯田之稻。骑侧岭之骆驼,问横峰之姑嫂。来三圣殿则庄,赏七叠泉乃妙。鼓奏钟鸣,云翻雾绕。既真实,又缥缈。此乃东岳于闽南,登临则山小也。且夫金字塔及雄狮,陈岩山之远眺(10)。入稠林,来众鸟。焕焕通灵,巍巍真宝。“美山耸翠”,碑刻一方;孔雀开屏,竹竿四角。游上下于瑞峰,有益之行;悟方圆于“心”字,无为之道。更有石笋之屈曲,鹤台之险峭。是为仙洞之秘奇,神农之殊造也。再说殿伟僧勤,林葱树矫。悲鸿献其油图,亚子留其凤藻(11)。斯则普济之繁昌,蓬壶之显耀也。乃明颐养之天堂,此间为最好矣。
夫其脉穴独特,文武俱全。慷慨立学之孝首,精诚授乐之庶烟(12)。多奉不挠,革命精神之表;采居无懈,华文教育之先(13)。不朽英魂,士带赎国甚烈;长存浩气,一心爱党非凡(14)。系家乡之侨务,修华大之学园。沈氏豪商,兴庠助教;林家大将,促统平藩(15)。深伏吴寇,痛败俄蛮。四代承膺一品,一侯胜过百官。皆并荣于历史,响于桃源也。
诚乃地利时雍,民康物阜(16)。茶花艳于枝头,香桂繁于垄亩。咬开炸粿,可沁心脾;端起肉羹,难停碗箸。枇杷闪色,勾苏学士之怀;荔果流浆,引杨贵妃之慕。菜包品其鲜香,龙眼食以滋补。此诚让君思甜忘苦矣。
善哉!彪彪俊彦,炜炜仙乡。仙界南音乃著,观山鹤术则昌(17)。节孝已传,常说陈妇;马蹄虽去,总念杨郎(18)。练瀑飞流,白水漈题于仲晦;洁亭守拱,壶口桥写于龙光(19)。汇书家之手迹,留沈院以金镶(20)。大班戏热,水电旗扬(21)。大众于文园学技,专家以硕果课方(22)。猗欤!既是古今之璀璨,无须行止之参详。陪妻带子,请父携娘。藤门缱绻,栈道徜徉(23)。但求衔乐,何必流芳!
一、说明:正文共字(不计标点和注释符)。
二、注释:
(1)先秦神话中东海外仙山。蓬壶镇地处闽泉州市北部,永春县(古称桃源)中部。她四季如春,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像一片湖泊,因酷似蓬莱仙境而得名蓬壶。
(2)蓬壶镇最早建制于隋朝开皇9年(公元年)。
(3)三角街是全省唯一的叉型布局的骑楼式建筑群。昔时这里既是商贸中心,又是交通要道。
(4)既指仙洞山上的“醉翁石”景点,也是化用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里取它的原义。
(5)仙洞山古称陈岩山、瑞峰,真宝殿是福建省唯一供奉神农氏的古庙。此处的神农塑像与众不同,黑脸赤足,右手伸出两指。传说他因试食毒草而致脸色变乌,伸指是为了警示两种药物(砒霜与断肠草)有剧毒必慎用。
(6)百丈岩素有“闽南小泰山”之美誉,位于蓬壶白鹳山,峰巅的寺庙俗称“马氏”、“马寺”。马氏庙供奉仙姑马氏女,塑像是肉身佛像。主要景点有:百丈梯田、千年古柏、姑嫂峰、骆驼峰、三圣殿、七叠泉等。
(7)普济寺位于蓬壶五班山,被誉为“桃源甲刹”。弘一法师曾挂锡普济,鉴抄佛经无数,留下墨迹。他在俗挚友柳亚子、徐悲鸿及门生丰子恺,以诗词、书、画等祝寿,作品现被收藏于该寺。
(8)陈知柔,宋理学家,曾任谏议大夫。他曾居蓬壶美中村。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世称朱文公。宋理学家,儒学家。他因仰慕陈知柔的德识,曾两次到蓬壶拜访。
(9)张瑞图,明代书画家,号芥子等,今闽晋江青阳镇人。万历35年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大学士,加少师。他曾于仙洞山题匾“蓬壶仙界”、“万世医灵”(赞神农功德)。李廷机,明朝及史上的贤相。他曾于仙洞山题匾“阳德溥施”给孝子陈施主,赞他“孝道可嘉”。
(10)仙洞山从正面看类似金字塔;从侧面看呈雄狮状。体积约8立方的巨石滚落,平整面向着大殿,旅客无伤。原永春县长陈金榜题“通灵仙石”四字于石上。著名书画家傅耕野题写的碑刻。一些石头组成的形状。山中有一片四角竹。心字石,第三笔作圆形,第四笔作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及清静无为。三块巨石上尖下圆,如春笋破土,直指苍穹,似三手指伸开,拇指与无名指屈曲。三面临崖,以巨岩为依托,台上有石板悬空伸出,宽仅四尺。
(11)徐悲鸿所作的弘一法师油画像,现被收藏于普济寺内。
(12)林孝首,祖籍蓬壶丽里村,为永春三中和家乡共捐献几千万元,福建省政府颁给他“乐育英才”奖匾,永春三中建造了“孝首亭”,并树碑志。林庶烟,蓬壶美中村人,被誉为“国乐名师”。他曾三次东渡台湾与远涉南洋,遍访民间乐社,学教兼长,后以南音开馆授徒为业,创办“蓬壶国乐社”,琵琶独奏参加闽全省会演荣获二等奖,被省电台录音广播。
(13)林多奉,蓬壶西昌村人,曾任中共永春特区书记,被捕后英勇就义,年仅24岁,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林连玉,原名林采居,蓬壶西昌村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工作者,积极争取把华文列为官方语言之一。
(14)林士带,蓬壶美中村人。他先后建立了永春县党部等。被捕后牺牲,时年27岁,被追认为烈士。林一心,蓬壶西昌村人,曾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为泉州华侨大学创建,复办,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并促进中央的侨务政策在泉州开花结果。
(15)沈逢源,蓬壶仙岭村人。他捐资创办仙岭小学,资助贫困学生。其子孙继遗志,捐资重建仙岭小学“逢源楼”,并设立奖学金。林兴珠,蓬壶汤城村人,反击吴三桂叛军有功,受封建义侯。在清王朝对俄两次雅克萨大捷和征讨内蒙古乌兰布通中,也立殊功。
(16)蓬壶是全国最大的桂花基地镇,全省最大的茶花基地镇。早钟六号枇杷是三大支柱农业之一。宋苏轼在《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中写道:“枇杷已熟粲金珠”。蓬壶鼠粬龟是永春县十大名小吃之一,俗称菜包,用鼠粬草和芥菜叶混合捣成泥再包馅,然后蒸熟。
(17)蓬壶观山村白鹤拳系清代名师方七娘与曾四夫妇所传。
(18)节孝牌坊位于蓬壶魁都村,系县第四批文物。清乾隆官府为“旌表迪功郎王家骝妻陈氏”所建。马跳峡谷两岸,有两块大岩石相对而峙,一块印着四个马蹄迹,一块印着两个马蹄迹,传说是宋代名将杨文广平南时骑马跳峡留下的。后因修公路,“马蹄迹”等景点被毁,“马跳”的名字却一直沿用。
(19)白水漈瀑布位于镇区东北部。宋代名儒朱熹游览时曾题下“千寻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的诗句。壶口桥位于蓬壶盆地的水尾,系古代官道的要冲,为宋代朱熹、陈知柔所倡建。大桥现为再建工程。桥名由著名书法家梁披云(学名梁龙光)题写。
(20)沈家大院又名德兴堂,位于蓬壶仙岭村,是台胞沈逢源的故居。其中有国民党元老林森、于右任、邹鲁及著名书法家梁披云、季守正等的诗联题刻,系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入选泉州市“十佳古民居”。
(21)高甲戏又名大班,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胡耀邦和李鹏曾到蓬壶视察马跳一级水电站。
(22)科技文化园位于仙岭村,不定期邀请专家来园授课、现场指导,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23)仙洞山上有一组岩石依着陡坡磊叠成串,上端似古城门墙,藤条悬绕。镇区沿溪建了木栈道。
年12月17日
作者简介:康志煌,笔名村居秀士。英语本科,文学学士。闽永春县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闽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赋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辞赋网驻站作家、香港诗词学会《辞赋骈文》版主、闽永春县诗词学会理事。作品见《党建》、《光明日报》、《中华辞赋》、《神州辞赋》、《中国诗赋》、《中国作家网》等。代表作:《裕园颂》(全国一等奖),《国酒茅台铭》、《赞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同志》(全球优秀奖),《抗战精神赋》(全国佳作奖),《西风禅寺赋》、《靖州杨梅赋》(全国优秀奖),《东矶列岛赋》(全国入围奖),《中华康氏赋》(入编《中华百家姓氏赋》)。著有文集《林海拾贝》。
,96,个人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哪家好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线咨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fz/6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