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美丽海湾颜质俱增

海报新闻记者姜雪颖厦门报道说起厦门,很多人都会想到阳光、沙滩、海水与人们的笑声。厦门海域面积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约公里,可谓“海在城中,城在海上”。作为典型的海湾型城市,厦门多年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精心绘出一幅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人海和谐美丽画卷。近日,海报新闻记者跟随由生态环境部主办的“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采风行”活动,实地来到福建厦门,感受美丽海湾建设取得的成效。三十年生态实践打造水清湖净新景象作为厦门市唯一的人工海水内湖,筼筜湖水域面积1.6平方公里,穿城而过,让这个海滨城市享有“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美名。然而三十年前的筼筜湖,远远不是今日看到的美丽景象。20世纪70年代,因为围海造田、筑堤围湖,筼筜港不再连通大海,逐渐变成了筼筜湖。此后,受周边建设开发和生活污水、工厂废水排放等影响,筼筜湖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一度变成当地居民怨声载道的“臭水湖”。“过去筼筜湖已经完全失去自净的能力,已成为民愤极大的‘臭水湖’。”庄世贤退休前,担任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他告诉记者,筼筜渔火,曾经被厦门人调侃为“筼筜恼火”,环境污染,让市民颇为烦心。年,厦门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筼筜湖综合治理理念,自此开启了筼筜湖的蝶变。年3月,厦门市民在筼筜湖旁排练模特节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筼筜湖综合治理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价标准,从关停、搬迁环湖污染企业,到高标准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再到先后5次进行全湖清淤工程……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同时,厦门通过面向广大市民选聘“市民湖长”等办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筼筜湖保护,共同建设美丽宜居家园。36年来,筼筜湖不仅是珍稀鸟类的栖息地,更一跃成为生态花园之城的后花园,成为高标准的“城市会客厅”。年,筼筜湖生态修复还作为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之一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相关论坛上发布。科技助力净湾海光海岸保持高颜值海湾是近岸海域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单元,更是经济发展的高地、生态保护的重地、亲海戏水的胜地。厦门海域面积约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约公里,保持高颜值的秘诀是什么?在厦门西堤海上环卫码头旁的厦门市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记者看到一个大屏幕,上面实时显示厦门市多平方公里海域的水文、洋流情况,工作人员只需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实时了解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的海漂垃圾信息、无人机航拍巡查结果、海漂垃圾清运船只点位等。厦门市政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张梁华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平台对环卫船只进行定位,随时掌握海漂垃圾分布,以此调度船只、人力,提高清洁效率。”厦门开发智慧海上环卫系统,设海上环卫调度中心,实现海漂垃圾信息化管理,精准化调度根据大数据分析研判的定位信息,环卫船开始海漂垃圾打捞工作据了解,为建立制度化责任落实机制,厦门相继出台《厦门市近岸海域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厦门市海漂垃圾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年)》,加强协调、统筹推进海漂垃圾治理工作。以上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保证在工作推进上形成全链条的海漂垃圾治理工作格局。厦门约有名沙滩保洁员,根据潮汐情况,每日两次收集处理辖区沿岸垃圾,保持沙滩洁净“我们根据海湾区域特点,建立专业海漂垃圾保洁队伍。”厦门市生态环境局陈秋茹介绍说,厦门组建了市级专业化海上保洁队伍,成立市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专门负责海漂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置。各区也设立海域海岸线保洁队伍,配置沙滩保洁员约人,根据潮汐情况,每日两次收集处理辖区沿岸垃圾,保持沙滩洁净。如今,厦门海漂治理已被称为“厦门模式”“鹭岛样本”,海漂垃圾治理成效显著,海漂垃圾已从年.38平方米/公里的分布密度下降到年海漂垃圾分布密度96.63平方米/公里,保持福建省最低。厦门的“四化”海漂垃圾治理机制已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正向全国推广。与美丽海湾建设相得益彰的是厦门经济发展的“成绩单”:年,厦门GDP突破亿元大关,超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超7万元,同比增长4.5%;外贸进出口总值.44亿元,同比增长2.7%;接待国内外游客.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7.3%;旅游总收入.31亿元,增长83.3%。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xmsbfz/15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