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大众论坛2月5日

今日内容:

老油条:祖国统一 我们有血性信心

查贵明;碧瑶松赞

木兰:创造自己天下(九)─成功学─

吴荣德:半个世纪居菲情连载廿一

本论坛投稿电邮 我们有血性信心

现代战争并不是想像中武器优越比对的单挑独斗。有时在人们脑海里误认为现代战争是以战机和潜艇为主力的战争。一直认定战机与核潜是那种杀伤力最强武器,是赢得胜利的关键武器。可是怀有这种思路却是大错特错。

回首美国发起“海湾战争”。美帝动用它的家底百几架电子干扰机,三百多架C-17运输机和十余架地面指挥预警机,有了这些辅助战斗设备,才能使得七百多架战机能顺利按照计划完成对敌方目标进行狂轰滥炸。所以不可否认有了这些辅助设备,才能达到美国攻打伊拉克战争如此得心应手。

当我们仔细分析其中值得注意皆是那些预警机的功劳。预警机所控制空域范围相当大,可达到半径四百公里。美国航母标准配置的预警机是E-2C。基本上美帝在其航母每艘要配备五架左右预警机。如果是航母只配置四架,那么其中三驾就要担负全天候进行轮流值班的任务,剩下的一架就留为后备用。

从伊拉克战争中国人明白今天的战争,再不是昨天陆上的肉搏厮杀战,更不是一场过时冲锋陷阵的人海战争。就因这埸战争彻底启迪中国科研人员急起直追,有了基干运九平台的空警也已出来了。中国空警也卖给巴基斯坦。还有运八平台的新机型也在改良中。其中最重要一款高新六号,这一型号可以与美国P-3反潜机极为相似的武器。它是专门用来探索核潜艇的战争利器。担负起保卫国家海域和领空任务。

可悲的今天在中国大陆总有一些卖国求荣“哈日”专家学者,往往歌颂着日本某项武器好过中国,扛着这种讹骗似是而非论调混淆视听,迷糊那些不懂现代战争真谛的广大无知中国人。殊不知今天的战争已不再是单打独斗某些武器的比试。国与国的战争现在已是在综合体系的较量,包括极其重要以电子侦察和太空卫星监测数据讯息的指挥战争。

近百年来中国有感于与美国航母数量悬殊。中国科研人员聚集精力发展超音速导弹对抗美帝航母。在为祖国完成两岸统一,我们不能缺少有长程打击敌人老巢超音速多弹头之导弹。因此中国已展示在世人面前有DF-41东方型洲际导弹。它是一种三级固体燃料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它可携带十枚分导多弹头核弹:改良型东方DF-41射程一万五千公里,超过美国民兵LGM-30飞弹的一万三千公里。其速度可达25马赫,圆周偏差约为至米。从中国发射可扺达世界任何地方。目前中国已布署装备十二枚东方41。在中国统一大业之际,美国若开来航母群,中国也早已为它们准备布署二个旅的东方“21D”专门打击航母的导弹部队,同时中国也布署东方“26”型中程反舰弹道导弹,是项可靠打击第二岛链固定目标和大型舰艇。固体燃料射程三千至五千公里可达关岛和履盖整个西太平洋。

这种导弹之特点,可在野外机动发射。发射车可找个河滩或平地竖起来发射。再来是年改良型之DF-31B/AG带有机动性优势的洲际弹道导弹。从飞弹发射进入弹道抛物线的加速段不超过5分钟,给对方反导雷达没有足够时间反应。它可携带三至五个九万吨小型核弹头,以超音速冲破反导防御,射程一万二千公里。目前中国已装备在40辆TEL发射车上,还有一些装在发射井内。这令那些超级霸凌大国要与中国较量不得不三思。

中国足足四十年没有战争。可是完成祖国统一是每个中华儿女神圣任务,在纷纷掀起各种战术锻炼的热潮,解放军抱着不惜一战的血性,有着战无不胜的信心,完成祖先在浩瀚历史托负的神圣使命。

二零一九年一月廿八日

木兰:成功学

创造自己天下(九)

自己命运,自己创造,自己支配;自己的事,自己主宰,不必由别人决定。由别人操刀,运命必须自己开天;事业必须自己辟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把逆境转化顺境,这样才能开拓手心相应,运用自如的命运。

命运是自己决断,一个具有魄力的人,执斧必伐,如果操刀不割,坐失良机,无异痴人说空话,失知行合一之道。成功靠自己时刻警惕,不骄不躁,抓牢时运,当机立断,成功机会稍纵即失。拭刀善藏,就能百战百胜。

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其成功的因素,因素因人而异,人群关系非常重要,孤军独斗,不能成功。追求成功目标,莫如学习别人嘉言嘉行,以改善自己缺点,让别人赏识自己优点,给人良好印象。磨练自己准确的判断力,果敢力,化空泛的期望为原动力。自己长远利益的百年大计,就处于攻无不克,当未尝不破的局面,顺利达到目的。

杞人忧天是成功学的绊脚石,这种令人生厌的毛病必须革除;犹豫不决是成功学大忌讳,这类迟疑观念必须革新。守株待兔,等待时机的心态,只会使自己被时代潮流所淘汰。不要坐守树桩,等待兔子触株,折颈而死。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没有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事。

今日世事日新月异,注意天下潮流所趋,随时调整政策相应,身处绝境中,学习兽困不肯驯服,还要有抗拒精神。偶时安危相易,或者挫折临头,却塞翁得福,反而意外得到别的收获。

处事沿袭旧法,不知变更,不知进取,采用得过且过心态,不脚踏实地寻求机会,却妄想一步登天,结果坐失良机。人戒以虚无为本,因循坐误为用。没有创新精神,吸收新知,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制定适当措施。切勿因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否则嗟悔莫及。

一个人想要有一番事业作为,不能因偶然挫折而停止前进,不做应该做的事,这似有惧溺而自沉的弱点,做事不能适中,不是处理大事成功之道。物塞喉而废食是成功的大忌,偶然挫折就放弃应做的事,岂非矫枉过正之虑。

昔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官拜宰相,其为政治国的谋划,善因祸害化为福运,把坏事变成好事,转败而为功。这种人为智谋的努力,朝中同僚无出其右,在齐国当代堪称一绝。

管仲为官果断,善于谋略,对上谏诤,对下谦逊,注重信用,与人和睦相处,策略一旦决定,镇静自若,不会疑神疑鬼,不会杯弓蛇影,这是做大事,立大功,风采气度,做人的风范。

与管仲齐名的政治家韩信,官居楚王,平地一声雷的突然崛起,名声大噪,有情有义,“一饭千金”流传至今,就是小恩重报,传为千古美言。

韩信少年家贫,三餐不继,曾得一个洗衣老妇人给饭充饥,后来当楚王,一饭之恩酬谢千金。韩信发奋图强,一路平步青云。伟人多数来自平头百姓,借镜管仲与韩信励精图治的精神,不怕功不成,只怕成不功。学习他们两人甘于贫穷,乐守自己信仰之道,人就不会大器晚成。

任何一个人,以走马看花方式读圣贤书,看文咬章,死抠字眼,难得到书中精粹预期效果。读书品文,一定要辞达意畅,深入了解,自可超凡入圣,自可知凶定吉,成功航向自然不会迷失,命运遇困亦因此一触而解到达成功的彼岸,不能身体力行,虽有所见,亦无所有。凡事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事半功倍。

查贵明:碧瑶松赞

来到碧瑶,我惊诧于碧瑶的松树了。那是一种上进之树,是一种淡泊之树,是一种团结之树,是一种奉献之树。他青葱、苍翠、直立、挺拔、伟岸,耸立在高山上,矗立于天地间,顶天立地,与白云为伍,与蓝天相伴。

我见过家乡温带的马尾松,它枝枝桠桠,弯弯曲曲,没有笔直的身姿,在树类中,它身材矮小,最多不过几米,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我也见过东北长白山地区的松树,它虽高大,也有挺拔的,但那是寒带的树,而在热带的菲律滨能见到如此高大、笔直、壮硕的松树,只有在碧瑶海拔1米左右的高山上了。

碧瑶松顶风冒雨自强不息地生长,是上进之树。她深知在此贫瘠的高山土石上,只有拚命地扎根,紧紧抓住山地,顽强地生长,才能不被其它大树枝叶覆盖,才能获取阳光,所以她努力地生长,长高再长高。她终生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生长,没有抱怨,没有停顿,没有偷懒,没有歇息,只有坚忍不拔地拚搏,爱拼才会赢,百折不挠地进取,生长才是硬道理。有朝一日终于出类拔萃,鹤立鸡群,长达十几米乃至二十多米,直挺、粗壮,傲然不群,使自己的身躯毫不逊色于椰子树干。

碧瑶松甘于寂寞,宁静淡泊,具有隐士的情怀。在如此高的山间,从一开始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她扎根安家。在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光里,她一直在寂寞中默默地坚守家园,不管山外的世界多精彩,那不属于碧瑶松。她似深谷幽兰,不以无人而不芳。长成后,她如此地宁静淡泊,任游人的欢呼赞叹,她宠辱不惊,闲看山间花开花落,漫望天空云卷云舒,静听幽谷溪水潺潺。只知头顶白云,脚踩岩土,撑起一片苍绿的世界。林间也有许多棵枯死仍站立,或躺倒的松树。她们具有“百年生,死了百年不倒,倒了百年不腐”的依恋情结。

碧瑶松众木成林,团结一致。她们到处可见,漫山遍野地结伴生长,站满山坡。独木不成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成为一片森林,终成气候,形成林海。看松涛翻滚,听涛声阵阵,那是她们在舞蹈,在唱歌,是集体的合奏,显示着众志成城的力量。

碧瑶松全心全意,无私奉献。大树底下好乘凉,她们像一把把巨伞,呵护着碧瑶。松树是城市之肺,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调节着气候,净化着城市。松树是碧瑶青绿色的外衣,正是有了松树,碧瑶才有了灵秀,多了份妩媚,藏了秘密,也长了风骨和精神,流传了许多故事。有了松树,碧瑶才有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娇羞地启齿,半推半就地温存,多了难忘的回忆。至于木材的奉献,那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碧瑶市民对松树情有独钟,从小爱护着松树,像熊大熊二守卫着森林。曾经有家商场,因工程扩建而砍伐了几棵松树,结果遭到罚植数万棵树苗和巨额罚款的惩处。

碧瑶和马尼拉、宿务一起,是菲律滨三个主要的华人聚居城市。碧瑶属本格特省,过去是高山省一部分。碧瑶以土著少数民族居多,华侨同化者也不少。相传明末清初,林道干统率的海上军队,被清兵驱逐到吕宋岛,遭西班牙军队抗拒。林军斗志昂扬,节节胜利,西班牙军队退守马尼拉王城内,因河流阻隔,林军久攻不克,且弹药缺乏,无法猛攻,后西班牙援兵驰至,大举反攻,林军不支败退,西班牙军队穷追不舍,林军不得不退入碧瑶山林地带,分散各角落,与土著通婚而被同化。今日高山省出土的文物陶器工艺品等,很多保留着中国明代艺术,和中国古代民间迷信风俗等。后来大批台湾和闽南的华人也侨居于此。

我到过了碧瑶爱国中学,它坐落在市中心公园的旁边,始建于年,至今整整一百周年华诞。后经当地华人几次翻新扩建,今天已有一栋四层的浅粉色综合教学楼,在校生达余人,成为菲律滨著名的示范华校,使得中华文化在此薪火相传。校内存有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手迹“爱国学校,天下为公”。一些老董事们,谦逊内敛,朴实淡定,硬朗的身骨,眉宇间依然透露着不凡的气度。

碧瑶有华人寺庙。中国人进了寺庙就有了回到家的感觉,不仅是因为熟悉的佛教,更是因为到处都写满了汉字。无论山门还是殿堂,楹联都是用中文书写。而里面柱子上贴的警世箴言之类,更是一连串带有中式风格的汉字。碧瑶济公道教神坛的总坛,是当地政府特划给华人一块土地,来建造这个城市的华人宗教场所。一个宗教作为一种文化,传输到异国他乡,能够发扬光大,不仅仅是要融入当地的文化,更多的是几代华人的加持和努力。

碧瑶也是菲律滨第一个地方政府规定,农历新年的中国春节为整个市的法定假日,庆祝华人春节传统习俗的城市,以此向为碧瑶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当地华人致敬。带领我们参观的华侨张海潮先生说,过几天,他还要来市政府接受颁发给他本人的华人杰出贡献奖。

华人墓地,是当年华人漂洋过海不能回到故土,只能长眠在异国他乡的地方,一代一代地积留下来,形成规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碧瑶的一代代华人,多像生长于斯的碧瑶松。具有自强不息的生长精神,坚韧不拔的拚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

我赞美碧瑶松,更致敬那些筚路蓝缕,戮力同心,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用勤劳和智慧开拓出一片人间天堂的华人华侨们!

吴荣德:半个世纪居菲情连载廿一

也记得当时人民政府的海关有规定,对每年首次返里的华侨,可带家电用品,包括电视机、电风扇、电饭煲,但每年第二次再返里,是不可再带这些电器用品入境的,又知咱菲地华侨多数是乘飞机从厦门入境,当到达机场或住宿厦门市的旅馆,常听到有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询问是否今年首次返里?有买或带家电用品否?若无,咱只要将护照交给他,而他将那护照到旅馆免税电器店买电器,他最少可送给你伍佰元人民币。

“时代不同”,确实是今时不同往时,尤其是咱祖国老家,自从改革开放后,国家兴旺发达,广大人民过上富裕、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而所生产出的无数物品是质优价平。当今在菲国最流行、最多人应用的一台32"LED电视机,由咱中国出产只菲币四、五千元,而由美帝、日本、韩国所生产者,每台售价要菲币八、九千元,而洗衣机、电风扇、电饭煲,以及其他小家电用品,有百分之八十的菲地百姓或长居菲国的居民,也都乐意选用咱中国产品,怪不得西方许多家电生产国,以及历来出产最多家电的日本、韩国现在都对中国在各方面的进步,既嫉妒又怨恨在心。

随着中国的强大,人民也十分富有,无数人民身中有的是人民币、美元。看在金钱的面上,当今世界不论什么国家、地区,包括日本鬼子国,心存 的蔡英文,均打开大中门,热烈欢迎中国人进入,而菲国接连开了数个,一个胜过一个,豪华壮观的大赌场(Casino),每个赌场投资数十亿,又聘请众多能讲华语的人员,相信这些开赌场的头人,都将希望全寄托在来自中国的大富、特富、土富,这些有心将金钱贡献在赌桌上的可爱中国人身上。

如今,每天看到无数来自咱祖国的同胞进入菲国。也了解这些同胞,对来自福建闽南一带者,应该占大多数是来谋生,准备开小店做生意的,而专程要来菲国旅游、上赌场赌博的人应该不多。因菲国是福建闽南人的天下,有不少的菲国百姓,也认为闽南话就是中国人的国语,而有不少闽南语,也汇入菲国的国语中,好像豆芽(Toge)、豆腐(Tohu)、豆花(Tohue)、豆腐干(Tokwa)、豆豉(Tosi)、茶(Tsa)、面汤(Mami)、烧包(Siopao)……等。也从“世传世”的观念中,咱闽南人的开基祖自踏入菲国谋生,是一代接一代,从未间断过,而人口也不断增加,定居全菲各地,也可说菲国每个地方,均居有中国福建闽南人,子子孙孙,世代安居菲国,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也由于有菲广大人民的热情好客,而中菲人民相亲相爱,因此,实在难以统计,在菲国由中菲两国人民所结合的精品,也是最正确的人数实有多少?

也了解,从前来菲安居谋生者,占大多数是福建人,以及小部份属广东省及台湾省的同胞,而现在到菲者,已包括咱中国诸多省份了,而且人数在不断地增加,也据我所知,对最近几年来自中国其他各省份的同胞,有部份是开工厂、办企业,有部份是工作在中国驻菲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也有身怀一技之长,而在菲谋生作业者,还有一大群是来这里的博彩公司工作的,尚有一部份富有之人,看好菲国前程远景,而在菲国购置业产,或办理退休字手续,准备在菲安渡晚年,另一大部份是正式来菲观光旅游,乐游千岛之国,也了解风土人情,而专程来菲上赌场赌博,数量应该不少,也正不断增加,据说菲国有些大赌场,在中国设有办事处,是专门要吸收中国赌徒来菲赌博的,也可说咱中国同胞除福建闽南一带,其他各省真正要来菲国谋生开小店做生意者,应该不多。

难忘五六十年前,大约在一九六二年,也是少年的我,办了学生字手续,获得咱公安局批准,与三十二位青少年男女,一同集中住在泉州华侨大厦,准备乘车到厦门,并在厦门乘搭鹰厦线铁路火车前往香港,这是我首次远离老家,希望早日能与尚未谋面的父亲在吕宋团聚,也盼望能有出人头地的美好前程。

记得当天集中在华侨大厦时,有侨联领导为我们举行茶会话别,其中有位负责人说:“希望年青人今后在外,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不要忘宗、忘祖、忘乡里”。简单数语,让我至今已年届古稀,尚永记脑中。也体会到当时那位侨联负责人,确实甚有远见。的确,在我老家也在那年代,有众多男女老幼乡亲,离开自己家乡后,可能有种种原因,而在人生中的处境,观点不尽相同。而让我深入、详细了解后,发现有居港者,居菲者,还有居住在其他外地者,有一大部份乡亲,一生中也就未曾再返过自己的乡里。

当今,我们的老家,也是自己的祖国,已非常强大,而众多人民也堪称富有了,绝大多数民众均可过着丰衣又足食的好日子。但最近几年,来到此贫穷又落后菲国的乡亲,人数是比前倍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xmsbfz/11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