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关键词“深圳新闻”,即可获取今日最新深圳新闻资讯。想知道深圳本地最大论坛今日最热话题,请发送关键词“今日热帖”。
------------------------------------
编者按
8月14日,许勤市长调研横岗眼镜产业,突出强调传统优势产业与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一样,也是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之一,并对横岗眼镜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创新驱动、时尚引领、品牌至尊、精品产销”的原则意见。许勤市长还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调研,在9月15日之前提出扶持横岗眼镜产业转型升级的专项规划方案。
在相关部门紧锣密鼓开展工作的同时,深圳商报记者用近两周的时间采访接触业内外各方人士,探寻横岗眼镜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路线。
上篇
站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
市长调研提振全行业士气
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许勤市长对横岗眼镜产业的专程调研和政府三年投入一个亿产业扶持资金的表态,极大提振了横岗眼镜产业的全行业士气,每一位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都显得十分兴奋。
广东省眼镜商会会长、深圳标诚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洪标最为激动。这个冠以“广东省”名头的眼镜商会,会员主要来自横岗眼镜企业中的本土民营企业。陈洪标说,这是近30年来深圳市长第一次专题调研眼镜产业,并且给出了如此明确的支持信号,大家真的感到十分温暖。虽然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从年以来的经营困难之中走出来,但毕竟看到了希望。
采访期间,甚至有会员企业打电话给会长,询问市长支持产业发展的钱是不是拨下来了,他的企业能分到多少?虽然企业明显误会了产业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式,但至少说明,市长支持带来的正能量已经传递到产业的末梢。
横岗街道主要负责人最感兴奋的是,市长把传统优势产业列为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之一,因为横岗本身就是一个传统产业集聚的街道。同时,他明显感受到的是压力:如何把市长布置的这篇产业大文章做好?他告诉深圳商报记者,与产值已经上千亿的深圳服装产业、家具产业相比,横岗眼镜只能算是个小产业,年产值只有亿元左右,但眼镜产业的市场前景光明。目前,全中国有近4亿人戴眼镜,平均两年换一副,年销售约2亿副,消费总额超亿元。近年来,眼镜消费正从单纯的功能性向时尚性和个性化发展,预计未来7至10年,国内市场将达到亿元的规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深圳龙岗区横岗街道辖区内的几百家眼镜企业,生产了全世界超过50%的中高端眼镜,几乎所有最顶级的奢侈品牌都在内。
守着如此骄人的产业成绩,不少业内人士却在忧虑“横岗眼镜产业面临消失的危险”。他们担忧的理由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今天,横岗的眼镜产业基本还停留在为世界级大品牌代工(OEM)和贴牌(ODM)生产阶段,只挣微薄的加工费。有人做过测算,中高端眼镜产品终端销售毛利率高达%以上,但横岗眼镜企业所得的加工利润率只占终端销售毛利率的1/50,分摊到一副眼镜上的利润不超过10元人民币。
一边生产着全世界顶级品质的眼镜,一方面却处在全球眼镜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以如此之低的赢利水平,很难应付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厂房租金和原材料价格等刚性成本的持续上涨。
许勤市长8月14日参观过的高华眼镜厂,是上世纪80年代横岗的第一家眼镜企业,其第二代掌门人张锦辉董事长直言,能够给世界顶级品牌代工的工厂,都是生产管理高手,既要能生产出符合顶级品牌苛刻要求的高质量完美产品,又必须能把综合生产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才会有薄利可图。但像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厂房租金和原材料价格这些刚性成本,不是企业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就能够简单消化的。随着深圳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这里的综合生产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高,高到企业无钱可赚的时候,就只好寻找成本更低的地方去发展了。
同在横岗发展的欧宝远东服饰(深圳)有限公司(odbo)董事长许立是张锦辉的好朋友,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他刚从孟加拉国进行商务考察回来。他明确告诉记者,在孟加拉国,一个工人月薪元人民币已经是高收入了。有这样的成本洼地,横岗的眼镜企业如果继续做代工(OEM)和贴牌(ODM)生产,搬走是迟早的事。
事实上,横岗已经有多家代工企业搬迁到孟加拉国发展。
作为了解实情的基层干部,横岗街道主要负责人对此同样持理性态度。他说,代工和贴牌生产是现代产业分工的产物,提高的是全社会整体效率。耐克公司年销售亿美元以上,连一间工厂都没有,全靠代工和贴牌生产。但从深圳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深圳已经进入到通过不断转型升级、不断创新发展来寻求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全新阶段,处在产业价值链最低端的代工和贴牌生产企业,必须作出决择——升级还是离开。
必须选择的是转型,需要探索的是路径
横岗眼镜产业的龙头,是包括高华眼镜厂在内的几家港资企业,其余80%的企业是人以下的小企业,生存更为艰难。这些中小企业的创业者,绝大多数也都是这几家龙头港资企业“培养”出来的,包括广东省眼镜商会陈洪标会长在内。
陈洪标创办的深圳标诚眼镜有限公司,是目前唯一在规模上与几家港资企业比较接近的民营企业,这应该也是他能够连续当选商会会长的重要原因,因为这几家港资企业并没有入会。
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的那一天,陈洪标十分忙碌,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安排几位商会骨干会员,跟随市政府组织的学习考察团,赴国内其他4个眼镜产业基地“取经”。采访中陈洪标反复强调,除了成本压力,区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也是横岗眼镜产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目前,在横岗之外,全国还有4个眼镜产业基地,即浙江的温州、福建的厦门、江苏的丹阳和江西的鹰潭。与横岗主打中高端眼镜不同,其他产业基地则主打中低端市场。
张锦辉告诉记者,所谓中低端与中高端的差距是很大的,比如有些地方出口眼镜的价值低到1美元可以买一打眼镜,而在高华眼镜厂,一副眼镜至少都要10多美元。
但陈洪标担心的是,其他眼镜产业基地所在地政府高度重视眼镜产业发展,在人财物和政策资源上持续给予超常规的支持,其与横岗的产业发展差距正在快速拉近。如果他们的企业和产品在市场宣传上再抢占了先机,让消费者先入为主地形成消费信任,横岗眼镜产业所谓的优势地位将名存实亡。
横岗街道主要负责人对这一点也不讳言,他说,横岗眼镜的优势是制造,而不是营销。横岗每年生产上亿副眼镜,95%出口世界各地,在国内市场并没有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就算继续做代工和贴牌,横岗眼镜的制造优势也很难保持太久,综合成本的不断上升,迟早会让横岗的眼镜产业消失。如果要想转型升级,要做自己的品牌(OBM),横岗眼镜就需要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且还必须做对方向。如果在转型过程中出现方向性失误,同样不能避免眼镜产业在横岗消失的风险。对转型道路之艰难,企业自然心知肚明,因此,一些暂时仍然订单饱满的企业没有主动转型的积极性,更多中小企业则抱有“不转是等死,转是找死”的畏难情绪。许勤市长的这次调研,至少解决了大家在思想上的共识——必须选择的是转型,需要探索的只是路径。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强力支持,让大家有了放手一搏的勇气。
中篇
看上去很美的自有品牌之路
好品质不等于好品牌
几乎所有人都坚定地认为,横岗的眼镜产业应该毫不动摇地走自主品牌之路。理由明白地放在那儿,找都不用找——横岗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加工设施,有最成熟的熟练技术工人,有最了不起的成本控制能力,有最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每天都在生产世界最顶级的天价品牌眼镜,为什么不能搞属于自己的品牌?为什么只满足于赚那么可怜的一点加工费?
甚至像高华眼镜厂,像标诚眼镜有限公司等大企业,早已经从代工(OEM)发展到贴牌(ODM)的新阶段,本身已经具备很强的产品研发和设计能力。高华眼镜厂张锦辉董事长告诉深圳商报记者,过去为顶级奢侈品牌代工的产品,所有的原始设计都由对方完成,高华只负责生产。而今天,委托方只需要告诉他们本季其产品系列的风格是什么,他们就会组织力量进行设计,最后由委托方在设计产品中挑选定型品种。毕竟,他们对眼镜的设计技术更专业。
既然从设计到生产,全过程都可以独立完成,而且产品品质又是那么地高端完美,做属于自己的自主品牌为什么不可以呢?
其实,没有人比横岗做眼镜产业的人更了解品牌的价值。他们最清楚,顶级奢侈品牌从他们这里拿走一副眼镜是多少钱,而在人家的销售终端专卖店里又卖多少钱。这中间数以百倍的价差,他们计算不出来吗?
一位不愿意公开身份的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好品质不等于好品牌,好品质可以被轻易取代,而好品牌才是核心竞争力。
他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质量的可控性越来越强,也就是说,现在可以很容易地同时找到很多家产品质量过硬的代工企业,没有哪一家工厂是不可代替的。但好品牌就不同,其在市场上有强大的不可代替的排他性力量,有人就坚定地喜欢某一个品牌,同时坚决排斥其他同类品牌。如果是一个谁都不知道的品牌,其在市场上的遭遇,很可能是无人问津,其产品品质再好也都变得没有意义。
艰难的自有品牌探索
外行人都明白要做自主品牌,内行人自然没有浑然不觉的道理。
实际上,横岗眼镜产业不仅不缺自主品牌,而且有多个之巨。问题在于,起名字容易,叫响难。在创建自主品牌的道路上,横岗人没有少花心思,没有少付学费。
广东省眼镜商会会长、深圳标诚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洪标,是最早进行自有品牌尝试的人,已经有超过10年的探索,自然也是得到教训最多的人。
其碰到的第一个障碍,是市场渠道。由于品牌没有任何市场知名度,因此,面对你必须要摆进去的眼镜专卖店,你一点议价能力都没有,给你的价格只有最终零售价的20%。人家说只能代销,你就只得接受。人家要压货款、要大量退货,你都没有选择。更为无奈的是,陈洪标一开始做的是需要验光配光的光学眼镜镜架,到了眼镜专卖店,你只能算是半成品,还要配上合适的镜片。因此,代销的店主往往都会取下镜架、镜框上的LOGO,尽管镜架上有自主品牌的英文名称,但消费者常常只记得是在哪家眼镜店配的眼镜,而不会特别注意这个镜架、镜框是深圳横岗的什么品牌。
到北京奥运会、深圳大运会,陈洪标曾经花费超过万元的资金,申请到特许经营商的资格,希望借机一举建立自己的渠道,但最终也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而没有成功。
不可能像标诚眼镜这样大手笔投入的那些所谓自主品牌,也只有聊胜于无地在挣扎着。
高华眼镜厂的张锦辉董事长,是几家大型港资企业中最为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bbfz/8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