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章林兆龙公共舆情中的政治势能研

作者简介:林兆龙,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

文章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年第3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政治势能是党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构建新时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过程中,党对公共舆情的治理彰显了强大的政治势能。公共舆情运行机制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势能具有深层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通过价值性政治势能重塑公共舆情中的价值理念,通过结构性的政治势能改革公共舆情的传播体系,通过制度化的政治势能再造公共舆情的治理制度,通过一元化的政治势能加强党对公共舆情的全面领导。在公共舆情治理中引入政治势能这一概念可以有效克服学术界单向研究公共舆情问题的缺陷,进而揭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功密码。

关键词:公共舆情;中国共产党;政治势能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梳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开启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新时代。公共舆情的治理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公共舆情治理相关的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领域,应对公共舆情的策略至少应该包括明确主体、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信息匹配、完善制度、宣传教育六个方面。在治理公共舆情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在明确主体和宣传教育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彰显政治势能。

政治势能是指公共政策发文的不同位阶所展示出不同强弱的政治信号,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理念的政治表达,政策文件出台时的位阶就是政治势能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政治势能概念试图解释政策执行中政治因素与政策变现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机制,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政治话语的学理性表达。[2]这有助于我们从“政治势能”视角来研究新时代公共舆情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在传播学的实例运用,丰富“政治势能”的内涵,在具体展开运用之前,我们先就国内外有关公共舆情的研究作简要梳理。

在公共舆情治理方面,国内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势能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党对公共舆情的舆论引导研究,重塑党的价值引领作用,彰显价值性政治势能。党在公共舆情的传播过程中,引导媒体必须唱好主旋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守全媒体阵地的舆论领袖地位,在与全媒体融合中,彰显党的权威性,始终站在新闻的制高点上。[3]公共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必须体现到向党中央看齐上来,必须体现到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上来,必须体现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全面覆盖上来,必须体现到敢于发声、敢于亮剑上来。[4]二是党对公共舆情中的组织建构研究,重构公共媒体组织结构,彰显结构性价值势能。在新媒体时代,媒体要从内部视角去探究问题,转换本位思想,树立受众意识,打破传统传播方式,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5]党在公共舆情的治理,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党媒特殊性和新闻规律的关系,党媒和新媒体关系,党媒和受众的关系。[6](P2-20)随着移动网络和手机客户端的普及,移动社交媒体和舆论存在同步化倾向,且舆论话题存在颗粒化倾向,在坚持传统媒体引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移动社交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bbfz/10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