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小鱼网
6万 船在海上遇到漂流尸体,是常有的事情,打捞载回港口是闽南渔民善待生命的传统做法。两个月前,一具在厦门海域漂浮的尸体,被正在该海域捕鱼的惠安渔民发现。如按照现行的属地报案方式,渔民须向厦门海事或警方报案,由厦门有关部门来打捞尸体。但由于距离厦门几十海里,加上海水流动,尸体有可能随时沉下海。因此,惠安渔民按照千百年约定俗成的海上救援做法,立即将遗体打捞到船上,返回家乡的港口。
昨天下午,63岁的泉州渔民庄文贵带着本报记者,走进惠安县公安局小岞边防派出所。他家渔船于8月5日15时许在厦门海域打捞起一具男性遗体。当他从经办民警口中得知,法医鉴定该男子为溺亡,尚未找到死者家属后,他走出派出所大门。他叹息着对记者说:“已经70多天了,不知这位兄弟何时能找到他的亲人,何时能离开殡仪馆,入土为安?”
父子海上打捞遗体带回家乡安葬
8月4日,庄文贵的儿子庄福民驾驶自家“闽惠渔号”渔船离开小岞前内港口,出海捕鱼。庄福民今年40岁,从15岁开始就跟着父亲讨海为生,如今已是船老大。8月5日下午3时许,正在捕鱼的庄福民,在金门岛外的厦门海域发现一具漂浮的男性尸体。他立即停止捕鱼作业,全体船员协作,将尸体打捞上船,用草席和被单包裹。全体船员持香火跪拜,齐声高喊:“兄弟,我们带你回家吧!”。
庄文贵父子和船上的渔民,决定将这位“好兄弟”带回自己的家乡,是依照数百年来闽南讨海人流传下来的习俗。按照沿海渔船的传统良俗,遇到海难遗体,一定要打捞上船,并将遗体带回家乡港口,负责善后安葬。因为善待行船兄弟,也是等于善待渔民自己。
在惠安小岞镇,渔民捡到这样一时找不到亲人的海难遗体,就称死者为“好兄弟”或“人客公”(闽南话:客人),将其埋葬在海边的陆地。渔船转场出远海,渔民也会来祭拜,并祈求“好兄弟”庇护平安和有好收获。22年前,庄文贵父子出海,在泉州外海域捡到一具无名“好兄弟”,埋葬在海边,将其当作自己的亲人,每年清明节都去扫墓。
垫付丧葬费用承诺帮忙寻找家属
经过近8小时的航行,渔船靠岸小岞港。庄福民报警,警方赶到现场取证。庄文贵一家像对待亲人一样,给“好兄弟”换衣服,进行民俗送行活动,还垫付了两万元殡仪馆寄存费。10月11日,庄文贵夫妻到惠安殡仪馆,祭奠这位无名“好兄弟”。他们对死者做出承诺:“我们正在努力帮你找亲人,许多好心人也在尽力,假如没有人来,我们就是你的兄弟姐妹,会将你的骨灰安葬在我们家乡,给你祭奠。”
警方发协查通报寻找死者家属
据小岞边防派出所的辜所长介绍,他们通过福建边防总队,向沿海边防辖区发出协查通报,并登报寻找死者家属。死者的基本情况是:男,约30岁,身高1.65米,体型偏壮,上身穿绿色短袖T恤,下身穿米黄色七分短裤,无其他身份信息。庄文贵说,死者的裤袋里有一包“好日子”牌的香烟,一个塑料打火机,没有系裤带。
为了早日找到死者家属,庄文贵通过渔民朋友四处打听,也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zn/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