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成楼”主人阿耕(前排右二)为游客介绍土楼内的楹联。 马斌 摄
游客在参观客家家训馆。 刘永良 摄
永定客家家训馆开馆仪式(资料照片) 马斌 摄
核心提示:在闽西蜿蜒起伏的崇山峻岭之间,放眼可见或方或圆、黄墙灰瓦的建筑,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土楼所蕴含的客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永定土楼客家人的祖训家规,寄托着客家先祖、土楼主人对后代的谆谆教诲与美好期望,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和客家优良家风,承载着客家传统美德。龙岩市永定区于去年6月在“庆成楼”建成客家家训馆,集中展示土楼客家人的祖训家规,体现客家核心价值观。
“家庭美德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这些‘最美客家家庭’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23日,新疆呼图壁县妇联主席焦继萍在参观永定客家家训馆后深有感触地说。
当日,前来参观该馆的还有一批广州游客,他们也纷纷表示要将最美家庭和谐相处、尽忠尽孝的优良品德融入自己的家庭中。据悉,永定客家家训馆自去年6月15日开馆以来,截至今年11月,已吸引上百万人次前来参观。
家训馆创意从何而来?黄氏家规“为士者敦诗书崇礼让”;赵氏祖训“勤俭乃居家之本”;林氏家训“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仁恕正直,是居家良法;恭宽容忍,是居乡良法;廉洁奉公,是居官良法”……23日,在永定区湖坑镇“庆成楼”的客家家训馆参观,这一段段客家家训深深铭刻在记者的心中。
“土楼之乡”永定区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土楼客家人的祖训家规,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和客家优良家风,承载着客家传统美德。
去年6月,永定在世遗土楼“振成楼”边的“庆成楼”建立了客家家训馆,集中展示土楼客家人的祖训家规,提升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祖籍永定下洋镇思贤村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闻讯后甚为高兴,欣然挥毫为客家家训馆题写了馆名。吴伯雄认为,优良的家风家教是中国人最切身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应该世代相传。
客家家训馆展馆面积多平方米,以“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为主线,通过族谱、图片、书法和部分实物形式,展出永定境内多个姓氏中的32个姓氏的祖训家规,以及永定客家族谱中有记载祖训家规的19个姓氏族谱,32帧名居、名祠家训图片,14幅家训书法作品。
客家家训馆开馆后,成为游客青睐的一道文化风景线。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客家研究中心的一批学者还为此专门前来考察,与永定有关专家一起研究客家文化。
祖训家规内涵丰富人们参观客家土楼“振成楼”时,经常可以见到一位头发花白、善于讲解的农民导游。他叫林日耕,是“振成楼”的第二代主人。
“振成楼”由洪坑林氏21世孙林逊之牵头于年开始建造,历时五年建成,共有个房间,最多的时候林氏家族有多人聚居在这幢楼内。林日耕每次在为游客讲解土楼精湛的建筑工艺时,都会自豪地着重介绍那些楼内随处可见的楹联。
“这些家训家规寄托着客家先祖、土楼主人对后代的谆谆教诲与美好期望,对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永定区委书记刘先裘说,为建设客家家训馆,永定区发动广大群众搜集、报送各个姓氏家训,整理祖训族规,包括姓氏族谱、土楼楹联、牌匾题刻、村落童谣、雕刻古迹等,共征集到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家训稿件69篇,整理筛选展出了百家姓前20个姓氏和永定客家族谱中记载的家训。这些祖训家规,各有侧重地节选部分内容集中展示,包含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方面的内容。
客家家训十分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孝悌仁爱、礼义廉耻、积德行善、忠实诚信等优秀品质,被视为立身处世之道。李氏家训“不睦宗亲是不敬祖宗,不敬祖宗则近于禽兽”;吴氏祖训“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和睦同族,尊敬祖宗,弘扬祖德”……这些家规家训,体现了做人要从懂孝悌开始。
礼义是治理之法,廉耻为立身之节。陈氏祖训“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苏姓家规“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孙氏家训“能行忠与孝,福禄万年深,恭宽信敏惠,廉洁谦让温,品节宜祥明,德行须坚贞”……这些家训教育族人要循礼、行义、立廉、知耻。
刘先裘说,永定区委将进一步完善客家家训馆硬件设施,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从祖训家规中受到启迪,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登上中纪委网站10月13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的“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推出了“福建龙岩客家家训”专题片《福建龙岩客家家训:振纲立纪,成德达材》,介绍了永定客家土楼“振成楼”的20多副楹联家训。接下来,该网站还将推出《福建永定客家家训馆:土楼家训 激励后人》《永定区:土楼家训 四海流芳》等优秀作品。
定居于福建龙岩永定的客家先祖把念祖追宗、耕读传家、开拓进取、兴家报国以楹联的形式镌刻、张贴在土楼门框及厅堂墙上,让族人耳濡目染,成为各个家族的家规家训。这些楹联润泽一代又一代客家人茁壮成长,为家族增光,为国家服务。这些传家楹联,大都志趣高远、意义深刻,有浓郁的家国情怀。楹联的字里行间无不传达着忠孝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为其裔孙确立了为人处世的规范,树起了自我修养的标杆。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组认为,福建龙岩客家家训内容包含立业、报国、修养、处世、气节等方面,从传统家族文化中发掘了丰富的修身内容,为党员领导干部提供了参照。
专家观点
端正勤俭是立身处世的良法
客家人是华夏文明的守护者
中国作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中国上下五千年所形成的华夏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传承至今,是因为其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包容性。客家人是古代中原南迁的汉族民系,闽西客家先民原生态地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兼容并蓄形成客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守护者。
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文化的积淀和物化,堪称客家文化的符号。在客家土楼里面,一个大家族几百人聚族而居,对客家的风土民俗,尤其是家训族规表现得非常丰沛。客家人的祖训家规,各个姓氏虽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教育子孙后代做人、做事要遵循“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代代沿袭的祖训家规,成为客家人奋斗不息的理想追求和原生动力。客家后人受祖训家规熏陶,恢宏先绪,崇文重教,睦邻相助,振奋家声,让中华文化之光熠熠生辉。
龙岩市委党校教授林炳玉:客家人在赣、闽、粤边的山区定居,披荆斩棘,求生存、图发展,艰苦创业,靠的是勤劳俭朴的品格,走的是务实进取的道路。客家人深知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对于兴家旺业至关重要。惟尚勤俭、守礼义、知廉耻,才是人间正道,家业才能枝繁叶茂,兴旺发达。
家无纲纪则废,国无纲纪则乱。客家先人把“礼义廉耻”奉为圭臬,在家训中多有体现。客家家训劝诫后人把品行端正、勤劳节俭作为立身处世的良法;把仁爱宽容、坚持正道作为在家日常生活的良法;把恭敬谦和、宽容忍耐作为邻里相处的良法;把廉洁奉公作为出仕为官的良法。这些家训深深影响了客家后人处世立业的态度,做人以诚信为本,做事克勤克俭。
客家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心系家国
国家一级编剧孙国亮:由于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由家而国的伦理追求、由孝而忠的家国一体文化建构,使客家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心系家国。这就有了“东南亚锡矿大王”胡子春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心系国家和民族安危,捐献各项建设资金百万余两,还屡次以巨款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在日寇欲亡我中华之时,以“爱国是华侨的天职”自矢,捐款捐物达数千万元之巨。
此外还有“胡椒大王”胡泰兴、“报业女王”胡仙、香港闽西客联会永远名誉会长江兆文、旅居美国的永定籍乡亲卢秀禄等,他们强烈的爱国、爱乡情怀,都是源于对客家祖训家规的弘扬,这是海外客家人饮水思源、情系乡邦的根基。
福建日报记者黄如飞 整理
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