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校园洋溢浓浓人文情怀
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构筑了一个博大的精神家园
校园雕塑小品《音乐广场》。
(本组图/本报记者黄晓珍六中供)
校园雕塑小品《方圆之道》。
校园雕塑小品《生物园》。
文/本报记者杨继祥林岑
《方圆之道》、《时光》、《封存密码》、《生命的轮回》、《聪明鼠》、《行走的石头》……漫步厦门六中校园,每走几步就能看见形态各异、充满奇思妙想的雕塑小品,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作品的原型都来自于学生们的发明创造。
在厦门六中的 的确,一所学校的良好文化氛围,不仅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长提供“养料”,也如血液般渗透进他们的身体,在长久的岁月里刻下深刻的印记。
方寸校园尽显文化情怀,点滴细节成就教育原味。厦门六中,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为莘莘学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这些雕塑小品,无疑是一个生动的说明和见证。
1、校园雕塑小品源自学生发明
“老付啊,我儿子今年考上厦门六中了,他每天都要在刚进校门的地方‘膜拜’一下你的作品,你在他眼里就是‘大神’啊!”见到厦门六中校友付学伟,彭先生乐呵呵地说。
走进厦门六中高中部的校门,一眼就能看见7米高的雕塑——《方圆之道》,这便是付学伟的作品。20多年前,付学伟还在厦门六中学习时,他发明的多用途旋转教具和神奇教学多用尺便获得过国家、省级多项发明大奖。如今,他的发明“穿上”了石材、不锈钢和铜“外衣”,被固化为雕塑,永久地立在厦门六中校园里。
事实上,《方圆之道》只是六中校友发明作品的一个缩影。《时光》、《封存密码》、《生命的轮回》、《聪明鼠》、《行走的石头》……厦门六中校园内,一系列雕塑作品的原型都来自于学生们的发明创造。
在厦门六中副校长江礼平看来,将学生的发明创造以雕塑的形式在校园中保存下来,不仅成为了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彰显着厦门六中鼓励学生大胆创造的创造教育特色。
也许并不是每位同学的发明创造都能被做成雕塑,但每位同学创作的格言都有机会上墙展示。不同于别的学校,厦门六中教学楼走廊的墙上并没有挂着科学家、文学家的名言警句,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和老师自己创造的格言。
“‘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若要灯亮,必须加油。’——高一(7)班郑婕”、“若你用心,生活就会对你微笑;若你有心,生活就会给你回报。”……一条条来自师生的格言涵盖了人生哲理、教育教学、课堂文化、学习方法、师生交流等方方面面,它们不仅被做成牌匾挂上墙,还在校园内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形成良好的约束、激励和鞭策作用。
“名人名言从小看到大,都有些麻木了,倒是每天读几条身边老师或同学写的格言,让人精神抖擞。”陈同学告诉记者,格言的创作过程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总结、提升,所写的格言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教育、警示。
记者了解到,这些格言都将汇集起来,编印成格言册,成为厦门六中独特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化标签。
2、文艺舞台上“自选动作”多
“凤凰花开,你我的笑脸,青春舞动六中的灿烂。鹭岛晨曦,伴我们朗朗书声,鼓浪晚霞,写我们奋斗华年……艺术滋养,展我们人文情怀,创造启迪,看我们智慧无限……”
大课间时间,经过精心改编的校歌在厦门六中初中部上空响起;操场上,同学们踏着校歌的鼓点跳起欢快的舞蹈;紧随其后奏起的是土耳其进行曲,同学们快速变换队形,跳大绳活动拉开序幕;最后,广播里传出同学们喜爱的当红歌曲《青春修炼手册》,大课间活动这才圆满结束。
“许多学校都在课间时间做全国统一的广播操,时间久了发现同学们的运动热情不高,通过改编校歌进行舞蹈编排,大课间活动深受同学们欢迎。”厦门六中艺术团团长陈琦老师告诉记者,如今,大课间已成为六中的一个闪亮文化符号。
与此同时,艺术文化的气息在六中校园四处弥漫。除了集体跳舞这项“规定动作”,在六中高中部,大课间时间的音乐广场上总能看见精彩纷呈的“自选动作”。有的班级带来合唱表演,有的班级带来精彩小品,在这个舞台上,同学们尽情施展才艺,每学期,学生会文娱部的同学还会根据同学投票的“乐评板”,评选出十佳节目以及优秀班级。
3、书本当“桥梁”拉近师生距离
“艺术是六中温馨校园文化的‘一景’,此外,浓郁的读书氛围也是六中打造校园文化的重要一环。”在厦门六中校长刘卫平看来,校园图书馆的价值并在于藏书多少,而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服务师生,发挥作用。
厦门六中的文化是开放的。在高中部的图书馆里,文学类、时政类、科普类等书籍报刊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其中不乏最新上市的热门书籍;在最靠近教学楼的仁和楼,每个拐角处均设有开放式阅览室;在开放阅览室里,学生们能轻松地找到老师推荐的优秀图书以及舒适的阅读桌椅,就连小卖部里都摆放着图书……
在刘卫平看来,要让学生爱读书,首先得让老师爱读书。记者了解到,六中的教工大会又被老师们称为“读书分享会”,会上,学校会随机抽取几位老师上台介绍一本书并分享读书心得。
“一开始是为了上台分享被动去读书,时间长了,许多老师都养成了自觉读书的好习惯,并将好书推荐给学生。”如今,由废弃停车场改造的“三余咖啡书吧”成为师生分享读书心得的好去处。在老师们看来,与学生一起探讨书籍不仅乐趣无穷,也通过书本的“桥梁”,拉近了师生距离。
六中有人文情怀又接地气
近年来,厦门六中温馨的校园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过目难忘。漫步校园,阅校无数的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家骅感慨道,“厦门六中真是一所富有人文情怀又接地气的学校,随处可见学生的作品、教师的格言、校长的创意,是学子学习成长的精神家园。”
翻看届毕业生在 作为厦门六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指挥官”,校长刘卫平谈校园文化建设时感慨万千,他笑着说,“每当看到学生在钢琴大厅优雅地弹琴,在开放阅览室忘我地阅读,在音乐广场尽情地歌舞,在操场自由地奔跑;看到学生走进社区看望孤寡老人,走上街头义演帮助失学儿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激烈地争论、自信地表达;看到学生课后自觉地预习,自发地反思,我的心里总会涌动着一股幸福的暖流。学生灿烂的笑容,学生点滴的进步,都是我莫大的欣慰。”
在刘卫平看来,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在于美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构筑一个博大的精神家园,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学生人格,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以上图文摘自年5月31日的《厦门日报》
附:厦门六中校园雕塑介绍
《方圆之道》
材质:石材,不锈钢,铜。
尺寸:高7米
灵感来源:多用途旋转教具,神奇教学多用尺。
发明者:付学伟
指导教师:吴清凉
荣誉:多用途旋转教具于年荣获第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牌奖;神奇教学多用尺于年荣获省首届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时光》
材质:石材,不锈钢,铜,有机玻璃
尺寸:高5.18米
设计说明:沙漏代表时间的流逝,青春的短暂,象征着长久的友谊和永恒的幸福,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周边石头上有岩画。
《日光》
材质:石材,不锈钢
尺寸:高1.7米
灵感来源《太阳高度查询表》
发明者:陈硕
指导教师:杨思窍,吴清凉
荣誉:年荣获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设计说明:
日出日落,天之常道,经久不息。
《封存密码》
材质:砂岩
尺寸:高3.5米
数量:六根
设计说明:逝去千年的化石,蕴含DNA“密码的信息,告诉了人类的进化史。
《生命的轮回》
材质:不锈钢,铸铜
尺寸:长1.5米
设计说明:生命,是一个轮回,一个永恒的定律.完美的轮回,从生到死,谁也无法丈量其间的距离。
《聪明鼠》
材质:石材
尺寸:尺寸不一
数量:二座
灵感来源《可变倾斜的保健鼠标器》
设计说明:观自心者觉,知自过者悟,觉悟者智慧,有了智慧就有明智的选择。
《行走的石头》
材质:不锈钢,石材
尺寸:尺寸不一
灵感来源《机器车》
发明者:孙强
指导教师:吴清凉,郑伟志
荣誉: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教育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二等奖。
设计说明:行走的智慧,人类的探索。
《水滴石穿》
材质:不锈钢,石材
尺寸:高3.6米
设计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视窗》
材质:不锈钢,水泥
尺寸:尺寸不一
灵感来源《防掉眼镜》
发明者:余玉玲
指导教师:吴清凉
荣誉: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项目二等奖
设计说明:眼镜让我们更容易看清世界。
《天物》
材质:汉白玉
尺寸:尺寸不一
数量:四座
设计说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为坐而设计》
材质:不锈钢,石材
尺寸:尺寸不一
数量:四座
灵感来源《正反图像》
发明者:郑斯怡、黄辉景、纪莉莉
指导教师:吴清凉
荣誉:年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牌奖。
设计说明:停一停,想一想,善于从正反的角度看事物。
《沟通》
材质:石材
尺寸:高2米
灵感来源《单手可拆信封》
发明者:李祎倩
指导教师:吴清凉
荣誉:荣获第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牌奖,王丹萍科技发明奖,首届国际爱因斯坦新发明、新技术博览会金奖。
设计说明:沟通是人际情感的基石。
《思想的宽度》
材质:铜,石材
尺寸:高3米
灵感来源《多用教学尺》
发明者:吴施佳
荣誉:第17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设计说明:眼界决定宽度,观念决定高度,思想决定维度,脚步决定速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重庆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