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家医院治疗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发布:济南中院新闻中心
作者:山东商报记者王晓迪
一次次坦诚会面
一道道司法“大餐”
山东商报记者王晓迪
王晓迪在新闻发布会上现场采访
十年前,我进入报社,那一年是《山东商报》与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拍案·法官故事”合作栏目的第一年。记得一位跑口前辈曾问我,“如果你来写法院新闻,你最关心什么?”“报道法院、法官工作,但更关心什么人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我答。山东商报记者王晓迪年9月,我开始接触法院新闻的相关报道工作,“拍案·法官故事”仍以不同角度剖析着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子。当然,“拍案·法官故事”只是众多法院相关新闻中的一类报道形式,但是在这些新闻中,我看到人民法院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始终坚持公平正义以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觉到法治温度的一面。与多年法院口记者相比,我是幸运的。自从跑口以来,全省法院都在不断革新,为提高结案和办案效率,这两年济南法院开启了“智慧法院”的高科技之路,最显而易见的成效就是立案大厅,从人挤人吵吵闹闹的现场立案变成井然有“序”的网上立案。这两年,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等事项,同步短信推送案件流程信息,真正让当事人“不跑腿”“少跑腿”“只跑一次腿”。今年来,为最大程度便民利民,全市法院持续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提升审判质效,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等等。这一个个做法,一件件案例,传递出人民法院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以及公正执法的信心,更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敬业精神。本文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只是在大量新闻报道中选取了留给我深刻印象的人和事儿。通过与法院合作,在一次次坦诚会面中,烹制出的一道道司法“大餐”。“智慧法院”
说起“智慧法院”,从去年开始,我本人撰写的相关稿件还是蛮多的,不过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今年6月,关于槐荫区人民法院诉讼材料“流转柜”的这篇报道。目前,很多基层法院都配备了“流转柜”。采访时,第一感觉是法院这波操作很给力。办案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法官在庭审,其他案子的当事人来送材料。庭审不能暂停,可也不能让当事人等太久。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法院与时俱进,借鉴“快递柜”模式,让当事人将诉讼材料投入“流转柜”,法官手机上会有提示信息,提醒法官在24小时内“取件”。当法官收取材料后,当事人手机上也会提示:法官已收到材料。也正是法院系统各方面的创新和突破,才有记者创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流转柜”是立案大厅的一部分,也是“智慧法院”的又一创新做法。这些看似“高大上”的高科技,其实早已经和你我的生活密切相关,高科技“智慧法院”的背后都是互联网时代高效和便捷。12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了解到近两年,全市法院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建成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热线“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同时不断探索实行视频调解、网上庭审、电子送达等诉讼服务新模式,努力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制定落实司法为民10条意见,向社会公布“一次办好”立案清单。加大弱势群体保护力度,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预约上门立案服务,推进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社会救助有机衔接。“诉调”法官
“诉调”法官,乍一听感觉不知所以然,其实这些法官是用真情和睿智化干戈为玉帛的正义守护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并不平凡的事儿。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诉前化解矛盾件,依法确认件人民调解协议效力。人民法院以不同方式不断提供高品质、多元化地诉讼服务,使当事人更便捷、高效地参与诉讼,也让当事人真正感受到司法地温度。
市民张先生就得益于诉前调解这一新模式。今年11月,一篇经法院调解,老人讨回30万房款的报道见报。这个案子是天桥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接收的上千件案子中的一件,但是在“诉调”法官和人民调解员的耐心协调下,要了两个多月都没要来的尾款,两天内对方就凑齐了,并打到张先生的账户上。
此外,历城区人民法院在原有的诉前调解工作基础上又开启新方式,通过委派和抢单模式进行诉前调解工作,正式立案前,人民调解员可在线“抢单”,帮助原告被告双方便捷解决问题。从十一月起,截至12月初,历城法院已经成功委派调解案件件,诉前调解成效显著。这些都是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入推进诉调对接工作最有说服力的案例。
12月,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强调,今年来,济南两级法院和人民法庭全部建立诉调对接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室、律师调解室、行业性纠纷调解室等96个,常驻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名,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对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等13类案件实行调解前置,引导更多的当事人选择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诉前方式化解纷争。此外,济南法院探索建立以案件类型、特点、繁简程度为依据的分流模式,建立要素式审判试点,组建速裁团队54个,通过速裁程序处理案件件,促进简案快审快结。建立专业化审判模式,对人数众多、诉求一致的群体性案件,由同一审判团队集中处理,统一裁判尺度,提高办案效率,做到类案专办、繁案精审。
解决执行难
王晓迪采访“济南榜样”获得者、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法警王淑嫦
今年以来,济南法院新收执行案件件,执结件,同比分别上升37.12%和41.64%,“3+1”核心指标持续向好,排名全省法院前列。
说起执行难,我想到了今年采访的一个新闻,让我彻底感受到,执行工作是真的难。
济南一“老赖”欠债几十万“玩失踪”,怎么办?为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今年6月平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作出决定:对“老赖”名下即将成熟的多亩小麦依法变更保全措施,收割变卖所得款用来偿还欠款。在仔细询问了收割麦田的具体区域、收割车辆以及运送麦粒车辆的数量,并查看了麦田周围的环境、小麦的成熟程度之后,干警们开始组织收割小麦。在付庄村余亩麦田上,大型收割机有序地在麦田里来回穿梭,然后由三轮车轮流将麦子运到收购点,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称重、记录并加以变卖。20余名执行干警出动,在现场监督,确保执行任务的完成。这波操作,获赞无数。其实,在决胜执行难期间,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工作虽难,但对于执行法官来说,任务来了,人找着了,就得马上出动,因为迟疑一秒钟,很有可能就与“老赖”擦肩而过。
扫黑除恶
王晓迪采访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贵东
今年8月2日,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法院对庞允盟等24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一审公开宣判,主犯庞允盟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五年。今年11月27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犯案件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这是目前济南法院审结的社会影响最大、性质最恶劣的一起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案件。多页的一审判决书,昭示了庞允盟等24人所犯下的罪行。因为单起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才能予以定罪,所以法官必须对每起黑恶犯罪进行全面“体检”,做到宽严有据、罚当其罪、‘打准打狠’,让每一名黑恶犯罪分子都受到应有的法律惩处。自接触法院口以来,扫黑除恶一直是件大事儿。由于这类案件覆盖面广、受害人多,造成地社会影响往往甚于暴力犯罪本身,因此法院在依法严惩犯罪地同时,通过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防患于未然,获得高度评价。
在采访扫黑除恶工作时,我了解到济南两级法院,“一把手”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第一责任人,在办案中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不仅如此,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并不是一个部门在奋战,而是全员参战。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济南两级法院将黑恶势力线索排查甄别工作融入到每一起案件审判执行的全过程。一次次集中宣判,见证了一个个在当地影响恶劣的恶势力集团被一网打尽;一个个昔日横行乡里、欺行霸市的“带头大哥”及其“保护伞”在聚光灯下纷纷低下了头。彰显了人民法院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力度和决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