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台湾政坛波诡云谲,台湾问题又成为中国大陆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当年,毛主席处理台湾问题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为解决台湾问题、推动祖国统一,做出了不懈努力。
当我们想到毛主席处理台湾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大多数人想到的也只是用武力解放台湾。其实,毛主席处理台湾问题是相当灵活的:该动武时用武,该动文时用文,有时还双管齐下。
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但是国民党外强中干,在内战中,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年初,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被消灭过半,国民党统治面临彻底垮台的命运。
面对艰难形势,蒋介石采纳史学家、地理学家张其昀的建议,决定把台湾作为退身之所。他认为退居台湾,退可守,进可攻;台湾与大陆隔着一条海峡,凭借海峡天险和海、空军力量,完全可以抗衡当时尚无海、空军的共产党,以积聚力量,待国际形势发生于己有利的变化时,再反攻大陆。
年1月,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但蒋实际掌控权力。年春,以李宗仁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派出代表与共产党进行最后的和平谈判。由于蒋介石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平谈判破裂。
年4月,共产党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以强大的攻势迅速解放了国民党统治区。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年12月7日,国民党国民政府各部门从成都逃往台湾;12月10日,蒋介石和儿子蒋经国,乘飞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飞往台湾。
鉴于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毛主席对解决台湾问题最初的想法是通过武力解决。从年6月到年6月,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对武力解放台湾进行了认真而紧张的战略筹划,并把具体的攻台任务交给第三野战军,由粟裕负责解放台湾战役的作战指挥。
年3月,中共中央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跨过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之后,毛主席根据国民党军队兵力部署的实际,决定立即研究解放台湾的问题。
解放台湾不像解放大陆那样,把军队开过去就行了,而必须先解决渡海作战问题,还要认真对付美国插手问题。毛主席认为,中国人民革命力量愈强大、愈坚决,美帝国主义进行直接军事干涉的可能性就愈小。“我们从来就是将美国直接出兵占领中国沿海若干城市并和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计算在作战计划之内的”。后来,局势的发展证明毛主席的判断是有预见性的。
毛主席提出,年和年将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准备于年夏季夺取台湾,解放全国。后来,考虑到空军和海军建设要白手起家,颇费时日,而原来希望从苏联方面得到的物资援助也需要一定时间,因而将解放台湾推迟到年夏季。
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对于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向苏联伸出求援之手。
年5月中旬,党中央就决定由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出发前,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关于是否向苏联提出协助进攻台湾的技术手段问题,建议刘少奇在代表政治局给斯大林的信中,试着提出请苏联出动空军和海军援助的问题。
7月25日,毛主席在给刘少奇的电报中,要他同斯大林商量,能否“在莫斯科于半年或一年内训练名空军人员,名地上机械人员,并卖给我们至架战斗机、40架轰炸机作为明年下半年我军进攻台湾之用”。
7月27日,刘少奇拜会了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向斯大林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准备在年进攻台湾的设想,要求苏方提供二百架左右的飞机并请代训飞行员,争取在进攻台湾的战役中使用。斯大林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中共提出的这些请求。
年12月至年2月,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在12月16日见到斯大林的当天,毛主席就委婉地向斯大林提出: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海军和空军的缺乏,使人民解放军占领这个岛屿更加困难。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飞行人员或秘密军事特遣舰队夺取台湾。斯大林婉拒了。
年1月5日和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分别发表声明和讲话,声称:“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并且宣称美国的安全线既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南朝鲜,美国不会为了保护这些地方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既然美国放弃了《雅尔塔协定》划定的势力范围,把中国和朝鲜划在自己防御圈之外,这就等于把它们交给了苏联。因此,斯大林打消顾虑,同意毛主席就解放台湾进行必要的准备,答应将苏联给中国的3亿美元贷款一半用于购买进攻台湾最需要的海军装备。不过,直到最后,斯大林还是小心翼翼地拒绝了使用苏联的飞机和军舰来进攻台湾岛。
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了起来。苏联专家也加紧协助中国军队进行装备和技术的改进工作,人民解放军的空军和海军也迅速地发展起来了。
正当粟裕在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积极准备攻台作战的时候,年6月25日, 爆发,从而延迟了解放台湾。
一直视台湾为其保护地,于半年前慑于中国人民革命的威力宣布放弃台湾的美国,立即又借机出兵台湾,并把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扩大到了中朝边境。两天之后,一个最让毛主席担心的局面出现了。美国总统杜鲁门于6月27日悍然宣布台湾未来地位尚未确定,因此他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任何对台湾的进攻,确保台湾及台湾海峡的“中立化”,防止战争蔓延。
毛主席立即做出强烈反应,号召“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但中央认识到,目前自己没有与美国现代化海空军进行海上较量的可能,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打台湾添了麻烦,只好把“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考虑到在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东北的安全和整个国家的安全,毛主席果断决策,暂停台湾战役计划,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三年后, 结束,但时过境迁,武装解放台湾的某些条件已不复存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考虑、权衡利弊后,毛主席从国际战略全局出发,毅然决定把“武力解放台湾”而变为“和平解放台湾”。
年2月3日,周恩来向出席全国计划工作会议等专业会议代表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立场是:台湾是属于中国的”,“不解放台湾,决不罢休”。我们的方针是:“只要美军撤退,台湾可以和平解放。我们要提出这样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什么时候公开提出,要看形势的发展。”这是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在内部报告中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政策的一次根本性转折。
为了进一步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年4月5日,毛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批准了即将启程的中国出席亚非会议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提出的建议:在亚非会议上,可视当时情况,“相机提出在美国撤退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武装力量的前提下,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周恩来在八国代表团即出席亚非会议的中国、缅甸、锡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泰国八国代表团的团长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周恩来的讲话和随后发表的相关声明,获得了亚非各国以及世界舆论的广泛理解、欢迎和支持。在这前后,周恩来在外事活动和公开场合谈到台湾问题时,总是反复强调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包括和平解放的方式,作为中央政府不会拒绝而且提议同蒋介石集团进行谈判。
和平解放台湾工作是如何全面开展的呢?
在毛主席、周恩来看来,和平解放台湾不是单靠政治宣传或者通过口头方式表示就可实现的,需要在一个相当长时期里加强联系、逐步沟通,并且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进行国共谈判,才能实现。因此,从年开始,毛主席、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进一步深化:
1、寻求接触,耐心争取实力派,努力促成国共和谈
为了促成同台湾当局的和谈,必须建立某种形式的沟通渠道。这一时期,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使得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极为困难,因此主要通过密使故旧来传递信息。年3月16日,周恩来接见孙中山前副官和李济深的前卫士长、英国人马坤时说:“如果你这次或者以后到了台湾,请你向蒋介石或你的其他朋友转达几句话:蒋介石是我们的老朋友,我们同他合作过两次。既然我们主张和谈,我们就不排除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赞成和谈。蒋介石还在台湾,枪也在他手里,他可以保住,主要的是使台湾归还祖国,成为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做了这件事,他就可以取得中国人民的谅解和尊重。”
年7月11日,毛主席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周恩来接见原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记者、曾在赣南同蒋经国共过事、时任新加坡《南洋商报》特派记者曹聚仁的有关事宜。7月中旬,周恩来先后三次同曹聚仁谈话。他指出:“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有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战的胜利,这都是事实。为什么不可以第三次合作呢?台湾是内政问题,爱国一家,为什么不可以来合作建设呢?我们对台湾,绝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谈。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的。”不久,曹聚仁在《南洋商报》发表根据周恩来的谈话内容写成的文章,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
10月3日,毛主席同曹聚仁长谈,希望以此传递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人的对台政策。他指出:“台湾只要同美国断绝关系归还祖国,其他一切都好办。现在台湾的连理枝是接在美国的,只要改接到大陆来,可派代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台湾一切可照旧。”台湾“何时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则要取得蒋先生的同意后才做,现在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10月7日,周恩来第四次同曹聚仁谈话,在回答其询问通过谈判台湾归还祖国后,中央政府对蒋介石等的安排问题时,说:蒋介石当然不要做地方长官,将来总要在中央安排。台湾还是他们管,如辞修(陈诚的字)愿意做台湾地方长官,蒋经国只好让一下作副的。其实辞修、经国都是想干些事的。辞修如愿到中央,职位当不在傅宜生(宜生为傅作义的字)之下。经国也可以到中央。又说:我们现在已不公开宣传反蒋。至于下面小报说几句,我们也管不了,这就是为和谈制造气氛。我们的手总是伸着的。我们不破坏他们,希望他们内部团结,不发生内乱,希望台湾整个归还祖国怀抱。他们的一切困难都可以提出,我们是有诚意的,我们可以等待,希望他们也拿出诚意来。
除了和谈信息的传递外,毛主席、周恩来还通过外事活动,广泛宣传我们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与主张,以期对台湾当局形成和谈的外部压力。
2、以炮击的方式,保持同台湾当局的接触
由于年初提出的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没有产生明显的实际效果,毛主席决定以炮击金门的方式保持同台湾当局的接触,并传达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愿望。年8月23日,炮击金门开始。10月6日,毛主席起草、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开门见山地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金门战斗,属于惩罚性质。”“你们与我们之间的战争,三十年了,尚未结束,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10月13日,毛主席起草的彭德怀给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的命令再度申明了炮击的目的:“在 没有同我们举行和平谈判并且获得合理解决以前,内战依然存在。”如果台湾当局“不要和谈,打是免不了的。在你们采取现在这种顽固态度期间,我们是有自由权的,要打就打,要停就停”。
同时,炮击金门还有激化美蒋矛盾的意图。蒋介石之所以迟迟不对中共中央的和谈建议作出回应,根本原因是以为在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保护下,任何针对金、马、台、澎的军事行动,美国都会给予协防。因此,毛主席策划炮击金门的另一个目的就是“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当美蒋海军组成联合舰队,试图为运输船进行护航、恢复金门海上补给线时,毛主席命令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如果美舰开火,没有命令不准还击。结果当蒋舰遭遇密集火力攻击时,美舰掉头逃窜,弃蒋舰和运输船于不顾,由此引发了美蒋在金门弃守问题上的重大分歧。
炮击金门不是一个纯粹的军事行动,而是国内和国际政治斗争的表现。毛主席、周恩来等通过这个炮击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内战仍在继续,借以宣示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为了反对美国分离台湾、制造“两个中国”,针对美国杜勒斯年9月30日谈话中暴露的“以金、马换台、澎”的企图,中共中央当即作出反应。10月3日晚上,毛主席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继续“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他说:侦察任务已经完成,问题是下一步棋怎么走?对于杜勒斯的政策,我们同蒋介石有共同点,都反对“两个中国”。蒋介石是不愿撤出金、马的,我们也不是非登陆金、马不可。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这样做的好处是:金、马离大陆很近,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同国民党保持接触,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打炮,什么时候需要紧张一点就把绞索拉紧一点,什么时候需要缓和一下就把绞索放松一下,可以作为对付美国人的一个手段。
毛主席还看到:继续争取蒋介石,支持和巩固蒋介石的统治,是防止台湾独立的最好办法。为此,他破天荒地提出应给予台湾“高度自治”的权限,即允许保留军队,保留原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权力架构。年10月13日,毛主席在会见曹聚仁时明确表示:“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同他合作。”“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澎、金、马都可由蒋管。”“美国要压蒋,要以金、马换台、澎,我们不干,让‘蒋委员长’多守几年。”“我们的方针是孤立美国。”在陪同会见的民主人士章士钊提出如果这样美国对台湾的援助会断绝时,毛主席说:“我们全部供应。”“他的军队可以保存,我们不压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后来,周恩来将毛主席的这些原则概括为“一纲四目”。“一纲”是:“只要台湾归回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总裁(指蒋介石)与兄意见妥善处理”。“四目”包括:“台湾归回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总裁与兄全权处理;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总裁与兄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可以看出,“一纲”,实际上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四目”,实际上就是在一个国家里实行两种制度。“一纲四目”,实际上是毛主席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构想的具体化,既维护了民族大义,又尊重了台湾的现实,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因此可以作为国共两党进行商谈的政治基础。
毛主席、周恩来在与曹聚仁的谈话中除了再次强调这“一纲四目”的内容外,还强调:过去我们谈的意见,不是我自己的,是中国共产党政府的意见,是官方的,请蒋介石放心。毛主席还提到,蒋介石有什么条件,有什么意见,可以由他们提,我们一定认真考虑。
曹聚仁到台北后,向蒋氏父子讲了毛主席的这个意思。蒋介石、蒋经国、陈诚等国民党高层领导人经过一番研究,决定提出他们的一些条件。曹聚仁带着这些意见,往返于大陆与台湾之间,在双方进行了沟通。经过一番努力,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同意见。年7月,在日月潭的涵碧楼,蒋氏父子根据他们与大陆沟通的结果,拟出了六个条件,要曹聚仁向毛主席转达,然后双方再进一步进行协商。这六个条件是:(1)蒋介石偕同旧部回到大陆,可以定居在浙江以外的任何省区,仍任国民党总裁。北京建议拨出江西庐山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地(即封地)。(2)蒋经国任台湾省省长。台湾除交出外交与军事外,北京只坚持农业方面耕者有其田,其他内政完全由台湾省政府全权处理。(3)台湾不得接受任何军事与经济援助;财政上有困难,由北京照美国支援数额照拨补助。(4)台湾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四个师,其中一个师驻在厦门、金门地区,三个师驻在台湾。(5)厦门与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此一师长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其资格应为陆军中将,政治上为北京所接受。(6)台湾现任文武百官的官阶、待遇照旧不变。人民生活保证只可提高,不可降低。
这些条件,实际上是蒋介石通过曹聚仁和毛主席多次交涉后形成的,应该说,对双方也都有利。特别是在军队问题上,由于毛主席过去有过让国民党保留一点军队的意见,双方在这一问题上达成统一认识。
年2月21日,毛主席在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把蒋介石称为“老朋友”。这个消息自然而然地传到了蒋介石耳中。他还注意到,毛主席对尼克松说:“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长得多。”对毛主席说的这句话,蒋介石思考了很久。
此时的蒋介石十分孤立。在国际上,中共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而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则越来越小,连美国总统、日本首相也都访问了大陆。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有些犹豫。他认为这时主动向中共提出沟通,有点近似于投降。正在蒋介石犹豫之时,中共方面却采取了一系列主动行动。在大陆,恢复了“二·二八”纪念活动。廖承志也出面发表讲话,重新强调“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欢迎台湾各方面人员来大陆参观、探亲、访友,保障他们安全和来去自由。”年,中共方面又特赦了国民党数百名战犯和特务,还给他们安排了工作,愿意去台湾或者香港的,来去自由。蒋介石得到这些消息后,心中佩服毛主席胸怀之博大。但他还是没有采取主动行动。其原因,主要是他没有找到合适的沟通人选。曹聚仁已于年逝世,在台湾方面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像他那样能与大陆顺利沟通的合适人选了。
正在这时,毛主席却派人来了。毛主席派的这个人,是章士钊。章士钊也是一个与国共两党上层领导人物都有很深交情的人,但他长期在大陆与共产党共事,与蒋介石等当然没有联系。不过,因为他过去的资望,他到台湾来,是会受到蒋介石礼遇的。当时章士钊先生已经92高龄,且重病在身。但他接受毛主席与周恩来的委托,还是愿意承担沟通两岸的任务的。章士钊于年5月乘飞机到了香港,一落地就急忙找原来的各种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和国民党方面接上了联系。他当时乐观地派他的女儿章含之回北京向毛主席、周恩来汇报:各方面关系初步接上,他在香港顶多住3个月即可完成任务回北京。不料,章先生由于劳累,于7月1日在香港去世。随着章先生的去世,此次的国共沟通也没有建立起来。
由于中共多次发出和谈建议和邀请,也出于对台湾前途的考虑,蒋介石经过思考,又动了与中共重开谈判的念头。年春节后,蒋介石秘密找来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让他经过在香港的秘密渠道,向中共方面表示了这样一个意思:可以请毛主席来台湾访问。毛主席得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但年毛主席的身体也已经很不好了,周恩来也重病在身。他们两人都不能亲自来台湾访问。毛主席找来邓小平,亲自向邓小平交代: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两岸可以此为契机,尽快实现“三通”。陈立夫得知毛主席打算派邓小平来台湾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为了配合这次沟通。陈立夫还在香港发表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是毛主席》的文章,文章说:“欢迎毛主席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人民。”他还写道:希望毛主席“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国共两度合作的前例,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但是,正当陈立夫积极努力寻求与大陆沟通之时,蒋介石却于年4月5日去世。海峡两岸的再次沟通又中断了。第二年的9月9日,毛主席也与世长辞。历史留下了遗憾。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既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阶段和必然要求。没有国家的统一,就无从谈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处理大事,重在灵活,重在随机应变。如今,台湾地区的 势力日益猖獗,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又成为了唯一选项。年蒋经国逝世后,在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 领袖的领导下, 事业不断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而促进祖国统一的势力,正在台湾逐步消亡。
三十多年来,台湾反中去中的大中小学教材每日每时在制造天然独。比如在大陆广为流传的台湾某大学的期末考试试卷:《请用历史材料证明台湾自古不是中国的一部分》。比如关于国家最高峰是玉山而不是珠穆朗玛峰。比如在台湾大中小学教室里面,很多年来,都找不到中国地图,只有世界地图和台湾地图。另外,台湾现行的反中去中的意识形态、社会舆论也在每日每时自发大批制造天然独。
据资料统计,从年到年,27年间,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台湾人,从13%增加到75%。同期,认为自己也是中国人的台湾人,从73%,下降到10.4%。同期,认为自己就是中国人的台湾人,大体保持在10%。台湾现在有统一倾向的人,只有10%左右。主要是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数年后,这些人,或者死了,或者走不动了。
势力真的不怕大陆对其动武吗?目前,台湾支持 的,究竟有多少人?问法不同,答案就不同。年4月7日,《苏起:两岸和平已成 养分》一文引用了专业、细致、可信的数据。影响 支持率最大的两个因素是:1.“大陆会不会打”,2.“美国会不会救”。根据四种不同的问法,支持 的比例差别极大。
1.大陆不打、美国会救, 支持率约是80%。
2.大陆不打,美国不救, 支持率约是60%。
3.大陆要打、美国会救, 支持率直接腰斩剩下40%左右。
4.大陆要打、美国不救, 支持率更是只剩下14%。
这是美国普渡大学设计的问卷调查。这是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社会统计学课程的典范问卷。为什么是典范?因为,研究者必须先用各种方法,努力对台湾社会做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研究,从几十个、十几个、几个影响 支持率的变量中,反复研究,反复比较,最终找到两个影响 支持率最大的变量,然后再用这两个变量去设计问卷。这份答卷充分说明:中国大陆愈是提出武力统一,台湾地区的 势力就愈小。相反,如果愈寄希望于和平统一,反而会被 势力认为中国大陆软弱,从而助长 。
两岸应该何时统一?台湾地区政治人物、著名经济学博士、媒体资深评论员邱毅认为:两岸统一宜早不宜晚,宜快不宜慢,一旦年轻人都被洗脑,就更不容易统一了!他说,因为蔡英文已经大幅修改了教科书,已经把中国史都拿掉了,已经把中国史并到东亚史里面了,相当于把中国史都肢解掉了。目前台湾的年轻人,念的都是修改过的教科书,他们的脑海必定在三、五年之后魔音入脑、被催眠,从骨子里不再认可自己是中国人,更不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只认为大陆就是邻国。如果那时再统一台湾,台湾的年轻人就会奋起反击,认为是中国在侵略台湾、并吞台湾,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台湾地区资深媒体人黄智贤在接受中评社采访时也表示,“我觉得两岸和平的窗子已渐渐关起来了”,台湾整个土壤就是“反中”、“反统”,国民党是共犯,从前主席李登辉开始,马英九上台后没有拨乱反正。愈拖对统愈不利,愈拖对统一后的治理愈不容易。
但是,当前中国大陆有些人认为,民进党搞 ,那么台湾4年进行一次地区领导人选举,如果国民党上台会有助于两岸的和平统一,我们可以寄希望于国民党。其实,这种想法相当幼稚。邱毅给有这些想法的人当头一棒,喻为这是与虎谋皮。因为以台湾的社会环境,如果哪位候选人说支持统一,就不可能在选举中获胜,国民党也不例外,任何人上台都只会像马英九那样搞不统不独不武、抱住美国大腿的执政模式。邱毅告诫,统一问题不能寄望台湾哪个人上台,更不能寄望哪个党派执政就可以使两岸统一。我举个例子,年,代表国民党参选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韩国瑜,在参选时,面对台湾民众,也没有提两岸统一的事情,反而说什么“市场靠大陆、科技靠日本、防务靠美国”,活脱脱的一个变相的“ ”分子。今年6月6日,韩国瑜已被高雄民众罢免、灰头土脸地下了台。目前,国民党在民进党的打压下逐渐边缘化,以后能不能在台湾实现咸鱼翻身都很难说,寄希望于它,简直是痴人说梦。
对于两岸以何种方式统一?邱毅认为,就是在武统与和统之间找个平衡点,即以武统开始、和统结束,以武统的压力逼迫和平统一的达成。黄智贤也认为应该采取武力统一的手段。这两个人身处台湾,对台湾实际情况的了解应该比大陆地区的人深刻得多!他们的想法值得我们深思!
赵经纬:供职于省级党报,发表各类作品百万余言,并有多篇作品入选中考及中学试卷。
未战先怯,绝非吉兆!
赵经纬:潸然泪下忆恩师
赵经纬:父亲是本厚厚的书
赵经纬:母亲是条长长的河
赵经纬:芈月故里“寻”老乡
赵经纬:从诗词看一个人的格局
赵经纬:韦昌辉是功臣还是奸臣?
清漳两岸投稿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