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资讯】“蟹稻共生”模式,你见到过吗

【水产资讯】“蟹稻共生”模式,你见到过吗

7、八月份,正是大闸蟹从“少年”步入“青年”的中间阶段。在东山发现了希奇的景象,这里的蟹塘里不但养着螃蟹,同时种上了水稻。这样的“蟹稻共生”模式,你见到过吗?

在东山镇环山公路边,养殖户朱纪根的实验池里,尝试着在螃蟹养殖塘中种植芦苇稻。从去年的产量来看,效果蛮不错,今年朱纪根继续沿用他的新方法。芦苇稻长得很高大,“身高”可达1米8,形状很像芦苇。朱纪根告知,芦苇稻不是一般的稻,特别适应水产养殖业和湿涝地等环境。

长时间水产养殖条件下,饲料和水产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容易致使藻类大量繁殖,使水体“富营养化”。芦苇稻能起到调理水体生态的作用,芦苇稻吸收了池底的“肥料”,下降水中有机质含量,对环境的面源污染下降了。水质好了,蟹生长速度快了,产品品质也提升了。

去年,朱纪根试点面积共6亩,芦苇稻亩产稻米斤,同时亩产蟹苗1斤,较传统养殖方式每亩增收蟹苗斤。这丰收的斤大米,朱纪根只投了每亩3两芦苇稻种子。用朱纪根的话来讲,收到的斤大米就像白捡的一样。蟹稻共生后,螃蟹与芦苇稻的作用相辅相成。蟹起到了“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的作用。朱纪根还省去了除水草的人工成本。朱纪根说,水稻可以代替传统水草,为螃蟹脱壳提供保护,下降大量水草湖里所需要的人工成本,在三伏天里,还可以给水塘降温,成为小螃蟹们的避暑胜地。这类共生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养殖用水排换,增进质量和产量。

到12月份,朱纪根会将自己培养的蟹苗放到太湖里,让蟹苗从“小个头”成长为“大块头”。

在蟹塘里种水稻,还在实验中。朱纪根说,虽然去年成功了,但今年由于雨水太大冲了秧苗,今年的产量还不能计算出。朱纪根说,明年打算再去浙江大学学习一下,继续实验。

这大闸蟹和水稻的联姻不是个意外,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意识的增强,传统养殖模式正在逐步突破,除大家都已熟习的“鸭子+水稻”、“龙虾+水稻”、“空心菜+螃蟹”组合外,还有各种奇异组合。比如,在吴中区已在车坊宇澄渔业,进行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新建㎡×2m的养殖槽4只,加上原有的3只养殖槽,总计7只养殖槽,进行南美白对虾、草鱼的养殖。

这类高效低碳化养殖模式,正在吴中区进行实验推行。从吴中区农业局了解到,吴中区农业部门联合苏州大学积极研发抗肠炎功能的功能性膨化料,在东山、临湖、金庭三个河蟹主养区,挑选养殖企业、养殖户进行全程投喂膨化饲料的监控跟踪研究,将探索出一条既能下降养殖的经济本钱和环境本钱,又能增加产量与大规格河蟹占比的高效低碳化养殖模式。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有口碑
北京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zn/1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