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8点多,海沧天湖城小区的蔡阿姨总会准时提着两袋垃圾下楼,一袋是厨余垃圾,一袋是其他垃圾,随后投放到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里,而家里的易拉罐、纸皮等可回收物,则在每周六的资源回收日统一处理。随着垃圾分类在厦门的推广,这样的绿色生活场景会越来越多。
▼
社会文明的递进,总是生活习惯、社会意识、市政管理集体映射的结果,垃圾分类不只是物理拆拣,更指向生产生活观念的变迁。正如海沧区海发社区居委会主任黄丹丹所说,开展垃圾分类一年多来,天湖城小区不仅垃圾量少了,环境变干净了,居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也得到了提升,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
推行垃圾分类,并非是增加几个垃圾桶那么简单,它还涉及源头分类、中端运输、末端处理等各个环节。厦门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成立以来,按照“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行清洁直运和垃圾分类试点为突破口,积极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科学筹划、循序渐进,推动源头、中端、末端处置分类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索建立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垃圾分类工作步入了良性轨道。
去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等,建设垃圾分类直运线路17条,在19个小区(社区)顺利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开展“绿海鸥·厦门垃圾分类在行动”宣导活动,从垃圾分类基础知识、实操技能、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社会职责、公民意识等多方面入手,“传授”给市民更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接下来,我市将在每个街道办事处建设一个覆盖户以上居民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已有的试点小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和覆盖人口,按照“大分流、小分类”原则,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提升,加快推动垃圾分类法制建设步伐。
▼
今天,我们从垃圾分类工作者群体中,选取出其中的一些人物进行报道,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他们怀着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靠前服务,主动作为,不断开创垃圾分类工作的新局面。
赵海涛
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垃圾分类管理科科长
从事环卫工作18年
感言:希望在自己有限的工作年限里,能够见证垃圾分类体系在厦门真正建立起来,将来也能持续地造福市民。
3月15日,赵海涛到湖里区为垃圾分类工作者讲课。(吴龙秋摄)
▼
干劲十足冲锋在一线
在厦门环卫行业,提起“老赵”,十有八九的人都认识他。老赵全名叫赵海涛,北京人,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今年57岁的他,还有3年就要退休了,然而,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建立,他始终冲锋在一线,其干劲和激情甚至超过很多年轻人。
3月15日,赵海涛的医院做膝盖手术,女儿希望他能请假陪陪母亲。然而,工作上的事情一件接一件,赵海涛没法脱身,只能跟妻子说声对不起。从起草垃圾分类考核办法,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垃圾分类的培训,四处联系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讲课,再到筹划在岛内15个街道建立15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做好软硬件的配套……每一件事都和垃圾分类工作息息相关,为了做好这些工作,赵海涛全天连轴转,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用。
曾经,在工作之余,约上三两好友,或酌酒畅谈,或钓鱼休闲,是他的业余兴趣,而如今,这都成了“奢望”。七天的春节假期,加了五天班。不久前,赵海涛就利用周末时间,熬了两个晚上,和一家软件公司共同探讨厦门市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很快就拿出了一套初步方案,供上级部门做决策。
从事环卫工作十多年,加上不断地钻研,赵海涛已经成为厦门环卫行业的一名专家型干部,《厦门市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三年提升行动方案》、《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和《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办法》这些对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意义的文件,赵海涛都是主要起草者之一。而在进入环卫行业之前,赵海涛当了二十多年的老师,如今,他也经常受一些单位的邀请,站在讲台上,传授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进经验,其渊博的专业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他的课很受欢迎。
▼
彭丹宁
湖里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
垃圾分类工作人员
从事环卫工作8年
感言:厦门会晤是厦门向世界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舞台,作为一名环卫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好,维护城市形象,造福子孙后代。
彭丹宁在检查垃圾分类桶运行情况。(彭丹宁供图)
“扫街”调查更接地气
“湖里街道康乐二期,居民户数户,日产垃圾量公斤,预计投放厨余垃圾桶80个,其他垃圾桶80个……”这是湖里区垃圾分类示范线路一览表上的内容,从3月18日开始,湖里区5条垃圾分类示范线路正式启动,涵盖了居民小区、商业街、酒店、学校、机关单位等,依据的正是湖里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这份方案的背后,凝聚着许多人的汗水和智慧,彭丹宁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规划出5条垃圾分类示范线路,同时让线路具有可行性,彭丹宁和其他工作人员一道,从2月份就开始做前期的摸底调查。春日里的厦门,乍暖还寒,彭丹宁采取“扫街”的方式,逐户地去做调查,小区有多少户居民?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有多少?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有多长?这些信息,都需要一一收集,为制定方案提供数据支撑,让方案更加“接地气”。
▼
方案制定完,并不意味着工作就轻松了,如何落实方案,才是更大的挑战。“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使垃圾分类观念真正深入人心,宣传很关键。”彭丹宁说。记者在他的办公室看到,地上、桌子上都堆满了垃圾分类的宣传物品,如湖里区垃圾分类流程图,将各类垃圾的分类方法、由谁负责收集、谁负责运输、谁负责处理,都标得清清楚楚,市民看到这张流程图后,也就知道垃圾分类是实打实地在做,从而更有动力参与这项工作。
这些宣传材料也很“吃香”,在记者采访间隙,多个单位的人都给彭丹宁打电话要宣传物品。彭丹宁也乐此不疲,他把自己定位成“服务角色”,希望为各街道各单位开展垃圾分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黄丹丹
海沧区海发社区居委会主任
从事社区工作5年
感言:厦门会晤将极大提升厦门的城市竞争力,期待厦门变得越来越美,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黄丹丹在天湖城小区查看垃圾分类情况。
小区变美累也快乐
3月14日,一个50多人的考察团来到海沧天湖城小区考察垃圾分类情况;3月15日,福建电视台也来到天湖城,采访报道垃圾分类情况……作为岛外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天湖城的模式受到各方的广泛治白癜风公益援助北京治疗白癜风特色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ys/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