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岗厦罗生门怎样对待与研究城中村

小秘书:

春节前后,我们或许会感到,城市里一点点变得空荡荡,又一点点重新拥挤起来。而在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这种空间,城市的这种呼吸吐纳才是最为剧烈的。

这些城市空间承担了重要的功能,是低收入打工者的落脚地。人们在此生活并由此出发,为城市中心区提供不可或缺的服务。

亦有来自民间的研究者,对此类空间进行探究。譬如深圳的“岗厦罗生门”和北京的“六环比五环多一环”(5+1),感兴趣的人可以向项目发起者申请,用艺术或学术的方式,去研究深圳岗厦城中村、北京五环外的地方到底发生过和发生着什么。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期间,UABB发起了一期“城市空间的生产与博弈研讨沙龙——深圳/北京的双城观察”沙龙,上述两个项目的发起人,试图探讨各自眼中那些重要而隐秘的城市空间。

以下主要是围绕深圳“岗厦罗生门”项目的探讨,整理自本次沙龙实录。

万姸(土木再生“岗厦罗生门”项目管理者):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土木再生“岗厦罗生门”这个项目的背景。岗厦是深圳的一个城中村。大家都清楚,深圳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实验区,是特别具有中国发展典型性的城市,又是沿海、毗邻香港的位置。它跟北京一样,都是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

这就是岗厦地图的平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数据。左边红线里的位置是年拆迁改造的,右边的城中村其实也叫岗厦。岗厦本来其实不分东西边,因为要划中心区,要修一条中间路,所以把这个村一分为二。因为中心区的建设,左边这块是在中心区内,它更新的过程就更快。目前右边这块还是握手楼的状况。左边这块已经开始卖更新的楼了。

它的规划用地范围是40.13公顷。改造以前本地户籍的大概有口人,但它拆迁前的租户人数将近7万人。所以我们说,它承担了附近很大的低收入人群——或说普通白领阶层的城市居住功能。它的建筑面积有51.4万平方米,改造以后,它的建筑面积约为70万平方米,但它能容纳的规划指标大概是1万人。实际上,我们能看到,新的规划容纳的人和可服务的人都变少了很多。

说到城中村,在深圳所有重要的城市节点,都可以发现城中村。并且它们的位置都非常好,比如说,世界之窗有白石洲,南山有南头,CBD有岗厦,还有罗湖蔡屋围等这样一些城中村。

我们提到城中村,就会涉及户籍、城乡二元等一些基本概念。城市化首先是一个快速的人口聚集,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为城市的资本积累提供劳动,城市扩张的土地往往也基于农村原来的土地位置。户籍制度同时又挂钩土地权益,农村有农村的集体土地,集体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可大可小,实际与各级机构的话语权相关;城市是国有土地,即规划里所谓的“干净土地”,它意味着明确的权属。在城乡二元体制的背景下,城中村实际上是快速城市化的产物,它补充了很多城市的功能,比如说居住,比如说你可以在城中村里找到一些便利的服务。

我们经常会说到城中村的多样性。就是可以进入任何一个城中村买到很便宜的一顿饭;你去高端的商场,可能要花很多的钱买衣服或其他东西,而当你想要换一把钥匙、换一个拉链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在这样的空间完成的。同时,基于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背景,对于深圳来说,城中村是一个非常有符号价值的现象。

这是我们海报里面的鸭子——或者说狗。它其实是我们岗厦的两个边界。黄色的边界,就是我们根据村民的口述历史还原出来的年的岗厦边界。可以看到,它覆盖整个深圳中心区,有很大的面积;蓝色的边界是现在岗厦东跟西加在一起的范围。从这个图能够看出很多信息,它是一个快速被挤压的所谓农村的空间。

我们特别想了解,快速激进的城市化中间,城中村的改造到底发生了什么。实际上,岗厦的改造很早以前就开始讨论。年的时候,就有征地和拆迁制度的讨论,到年的时候才真正开始拆,经过很多轮的规划和博弈,不同方面的故事、事件最后才形成今天的这样城市空间的生产局面。

为什么我们这个项目叫罗生门?因为,城市更新开发涉及的主体不仅有本地村民(当然,这些村民实际上得到很多赔偿,很多都成了亿万富翁。这也是媒体特别热衷报道城市更新的主要原因,因为它涉及城市的公平性等议题),同时也涉及租户,他们在这个城市住了将近十年,但因为要拆就必须搬走,承担更贵的通行成本和生活成本——实际他们也是城市更新开发的主体之一。当然,这里还有政府各部门以及代表资本力量的开发商,不同公司的建筑师、规划师,以及每一个普通的市民,都在承受城中村开发的结果。

电影《罗生门》讲的是,一个谋杀案发生以后,不同的人围绕这个案件进行了不同版本的回忆,每一个人回忆的故事都是特别不一样的。我们觉得这特别像一个城市面对的隐喻,城市从拆到建实际上也有很多不同的主题,每一个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都是各种各样的。

我们首先进行这个项目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我们找了很多人文历史资料,包括本地村民的出版物,以及媒体、官方的史志办公室,收集岗厦甚至福田的历史记录,我们找到很老的地图和历史图片,包括拆迁过程的很多资料、图片以及录像。目前图片可能已有四五千份,我们收集了政府关于这个项目的一些批文清单,并邀请不同学者去对不同版本的规划进行研究。

我们也举办一些公开的活动,希望深圳的市民或专业人士,能对岗厦村的改造拆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回顾历史。比如我们和酷茶会合作,去年请曾住在岗厦的一些租户回到这个空间,谈他们怎么看岗厦,并且让他们和研究岗厦的学者有一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我们同时做一些教育活动,对高中生普及城中村的背景和知识。

我们曾经发起一个寻人活动,我们想了解曾经居住在岗厦的人现在住在哪儿,我们通过电话采访以及实地面对面交谈,收集了多个曾经住在岗厦人的联系方式,并对他们问卷调研,最后结果表明,在岗厦拆迁以后,他们基本都增加了通行成本,承担了更高的生活成本。其中一些人落在深圳,一些人离开了,没有在这个城市发展。

我们在收集了大概55万字左右的资料后,向社会公开了这个课题。任何一个对这个研究感兴趣的人,任何一个对岗厦想写文章或搞创作的人,可以向我们提出申请。我们了解申请意图以后,把这些资料向申请者公开,让他可以进行任何一个主题的研究。我们收到大概13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的申请,其中大部分有学院背景,比如规划、建筑或人类学、社会学,申请者是硕士生或博士生、高校老师。话题包括空间的问题、空间的生产、租户权利的研究,还有本村的变迁、本村宗族的变迁以及其中博弈的不同方面。

也有一些艺术家加入。比如,有两位舞台剧的作者。有一位戴昱老师,使用所有真实材料创作一个舞台剧。我们也收集作家吴君的关于岗厦改造村的短篇小说。我们自己和深圳大学的同学合作拍了一个《岗厦黄昏》的纪录片。

还有“飞跃深圳”虚拟现实游戏的开发,它利用政府城市数据,还原了拆迁的岗厦空间。“飞跃深圳”现在开发已经完成。这个游戏的开发特别有趣,算是一个数字考古。深圳市政府有一个很大的仿真室,里面有整个城市的数字模型。它有一个最大的屏幕,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面貌。但这个仿真室的模型数据,基本上给规划师报批项目时用,没有很多机会用于别的用途。我们找政府要到了中心区的数据,并利用岗厦罗生门已有公益项目的成果和资料,向他们拓开城市数据的门,进行了一个非商业性质的交流游戏开发。政府的数据在岗厦拆迁一块是丢失的,他们自己的数据管理也不是很好,我们又找到曾经做数据建模的公司,拿了一个十年前的USB,其中就有很多故事。

这是我们的一些过程图片。这个女孩从奥地利来,右边的男孩做研究,他们采用人类学的调查方式,和当地人打成一片,或是隐藏自己的身份,不被人察觉地去和他们做交流。这是他们居住的环境,他们住在一个九平米的房子,一个住上铺,一个住下铺。还有一个女生把脚给崴了,所以瘸着回到了她的祖国。

这些调研日记会在我们的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怎样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ys/8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