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
不少网友都向日报君发来了
这样一则求助信息
中山路“疑似有人拐卖小孩”
有网友称,4月22日晚上8点多在中山路散步时,遇到一个年约40岁的残疾女子,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在乞讨。
这个场景让网友们觉得有些“可疑”
这个40来岁的女子“断手断脚”
可是孩子很可爱穿着干净整齐
脖子上挂着个平安锁,手上还戴着两只银手镯;且孩子用的水壶和乘坐的婴儿车看起来也不是粗制滥造。有网友说,小孩使用的水壶和手推车价格分别在一百多元和三四百元。
有人怀疑孩子是女子拐卖来的
有人猜测孩子是从别人家“租来”的
专门作为乞讨工具
还有人说曾遇到过这个带着小女孩的残疾女子
并且报了警
带着大家的疑问和担忧
日报君进行了调查
大家可以放心了↓↓
警方已证明两人为祖孙关系
昨日,记者从厦门警方了解到,在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出警前往中山路进行调查,找到了这个残疾女子,并查阅了小女孩的出生证。
根据警方调查结果
这个残疾女子和小女孩为祖孙关系
二人在中山路一带乞讨为生
可基本排除拐卖儿童的可能
“虽然只是一场虚惊,但网友们的谨慎细心和防拐骗意识,仍然值得点赞!每个孩子都是全家人的宝贝,平常,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应该多学习防拐知识!
”这些事情一定要教会孩子“远离陌生人”是宝宝防拐安全教育的第一步,但万一不幸宝宝还是被拐,我们仍有可能挽救宝宝的命运的。诀窍就在于及早进行关于逃离魔窟的教育。
安全教育第一步:背诵父母的名字、手机号码、家庭住址。
2岁以后的宝宝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因此在1岁左右开始,每天让宝宝背诵以上三个内容,熟练以后每周复习提问,保证宝宝烂熟于心。
这项练习必须至少进行至宝宝六七岁,直到宝宝具有自己辨识好坏、自我保护的的能力为止。
安全教育第二步:学会打电话。
宝宝学会打电话,在走失或者被拐卖后,只要有机会打电话,就有可能得救。
安全教育第三步:认识求援的对象。
警察是求援的第一人选,平时上街要让宝宝指认出派出所、邮局、银行、信用社、学校、政府、等常见的单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跑进去向里面的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求救。
安全教育第四步:求救模拟演练。
首先可以锻炼宝宝勇于向警察或者其他陌生人求助的能力。让宝宝每次看到巡逻的警察、商场的服务员等都主动打招呼问好;学会对陌生的客人提出请求,例如请求其给父母拨个电话;在公园玩耍时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请周围的人们帮助,例如捡回高处的球,扶起摔倒的自行车等。
安全教育必须适度进行,不必日日操练,学会基本的技能后,每月复习和强调一次即可,否则容易造成宝宝情绪紧张,缺乏安全感。不必为了预防万一而影响了宝宝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廖闽玮综合微博网友、成都商报、
央视新闻编辑:罗小州值班主任:蔡萍萍厦门日报社鐧界櫆椋庢晥鏋?琛ラ鑴傞拡鍓傝兘涓嶈兘娌诲ソ澶氬勾鐨勭櫧鐧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ys/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