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社APP-泉州通9月29日讯(记者李菁 李心雨麦彬彬文/图)作为“67年国庆、67载古城”展览的总策划人,潘陶一直致力于古城保护工作。对他来说,泉州古城6.41平方公里,作为一座生生不息、延续千年而鲜活依旧的古城,城市中的任何一种修建行为,都应被视作一种谨慎的介入,都会成为城市空间中人类行为的痕迹而被遗留下来。当然,相较于千年的历史沉淀,当代构筑的任何行为结果,也都只不过是临时建筑。
古城“时光轴”
全民参与城市历史
在此次肃清门的展览中,有一处“时光轴”将带大家穿越于老泉州数十年的时光中。“时光轴”就像一个为泉州古城而做的表格,市民们也可以参与其中写下自己的故事。
据潘陶介绍,在古城保护的过程中,有两个纬度,一个是时间的纬度,另一个是空间的纬度。“我们过去讲泉州讲得‘太古代’了,我希望把近代的东西放进来,过去的六七十年到底做了什么,我们想通过时间轴告诉大家,古城保护是泉州历代人民努力的结果。”潘陶说,记住这些人、记住贡献,把它作为未来的内容,有照片也有录像、口述历史,这是他们的目标。
潘陶还将把“时光轴”上的故事做成影片,未来会做成互动的软件平台,普通市民通过互联网进入历史时间轴里说出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城市有贡献者的印象,以及个人的家族史、城市古建保护史。这才是全民参与城市的历史,它有证史也有补充历史的作用。
古城需要
“有责任的旅游”
国庆期间的多个展览,能够引来热爱泉州古城的四方游客。在潘陶看来,面对今天中国大范围兴起的老城旅游,“有责任的旅游”有着极为特殊且重要的意义。
他介绍,“有责任的旅游”确保旅客通过选择泉州本地企业、旅游经营者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制定的交通方式,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并为当地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通过游客有责任的旅游行为,既满足当前的消费和发展需求,同时不影响当前或未来后代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有责任的旅游’中,游客会让自己沉浸其中并接受其他文化的差异,访问前学习当地的习俗和社会规范,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讲当地的语言。”
潘陶期待,泉州可以通过新兴的旅游模式让外来游客带着对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向往,甚至多一份传承为己任来到访、体验;而作为主人的泉州则热情招待异乡来客,引导、分享本地的文化生活体验产品,区域的独立自信得以培植。
古城保护
还得靠“人”
潘陶认为,泉州古城的保护和发展,还得靠“人”。展览让人体验古城味道,而人正是让古城重现生机最关键的因素。想要靠“人”,一共有5招。
“保人”,保住老城内那些继续生活在里面,延续传统生活方式及生活场景的人;
“招人”:招那些对老城有热情、有能力、有愿望成为老城新居民或新工作者,为老城注入新鲜活力的人;
“引人”:根据老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性,引入不同技能与状态的外援力量,在对的时机和匹配的发展状态下,恰如其分地参与老城综合发展的人;
“补人”:优先补贴返回故里传承老城文脉和从事传统手艺行业的返乡创客;
“奖人”:奖励在此体系下,为老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人。
■人物名片
潘陶
PencilPurbaneer都市工作群创始合伙人
战略发展与定位决策总监
区域发展研究规划领域的从业者,都市文化演变的观察者,商业业态创新的策动者、实践者。十几年来白癜风治疗的医院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ys/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