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黄火灶,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曾获第八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其首创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大财务管理理念,在地方与行业财务管理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苹果之父乔布斯曾说过:“每一个革命性产品的到来都将改变一切,如果在你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为其中的一件产品工作过,那将是非常幸运的”。我很庆幸,过去的30年职业生涯,全部奉献给了我热爱的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简称厦航),见证了厦航从最初2架飞机到如今机队规模超过架。带领计财团队,助力厦航做出一次次正确选择,实现企业一次又一次转型升级,创造了30年持续盈利的骄人业绩。
我年出生于厦门农村,打小“散养”的方式给了我自由随心的遐想空间。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后,恰逢无需参工即可考研,我就从工科跨界理科,考取了厦门大学运筹学研究生。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厦航工作,算是当时公司的第一个研究生,虽非会计专业出身,但却机缘巧合开启了近30年的财务管理职业生涯。
半路出家:
勤补先天不足反成跨界优势
进入厦航后,因专业主修运筹学,首选计划统计工作。当时很多人打趣我“大材小用”,但我认为,是金子总能发光,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就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四年基础统计工作,我不仅写出了5篇对厦航发展有实用价值并在民航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还逐步摸索出了企业生产经营数据背后的逻辑关系。同时,我也逐渐意识到,光看生产统计数据作用不大,背后的收入、成本才是关键,因此我有意识地开始从计划向财务转型。工余时间“恶补”会计知识,即使出差,行李箱里也少不了厚厚的专业书籍。飞行器设计、运筹学和财务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当你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书一开始越读越薄,领会框架、要点,一本本砖头般晦涩难懂的会计学、财务管理,让我读成了薄薄几张自画的图文并茂的发散性思维导图。再后来,书又越读越厚,在掌握了财务会计相关知识后,我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做出满满的别具风格的读书笔记。年的会计师考试首次实行五门课程统考,难度不小,靠着平日的积累,非会计专业出身的我一次性考过。
掌握会计知识后,结合宏观运筹思维、航空专业背景以及工作中的实际统计经验,竟成为我财务管理工作的跨界优势。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危机,我提出“保变多飞”理念,即只要保证变动成本能收回就多飞,既保证公司运行的现金流,又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该理念一直成为民航业重要的经营理念之一。年年初,厦航面临飞行实力受限,我利用线性规划的概念进一步提出“高效精飞”理念,即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成本低、收益高的航线,在有限的飞行员资源下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该理念也是迄今厦航经营管理的重要思想。在这些理念的推行指导下,即使是在中国民航业巨亏亿元的年,厦航也实现盈利2.1亿元。
业财融合:
首创精细化财务管理引领转型升级
年,由于民航运输价格放开造成航空公司过度竞争,加上亚洲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中国民航首次出现全行业大面积亏损,而我也正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被委以重任,全面负责厦航财务管理工作。
面对企业盈利压力,我创新性提出了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提出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发挥“事前引导与预警、事中控制与服务及事后核算与监督”。同时,从两个维度释义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广度上追求“细致入微”,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深度上追求“精益求精”,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的财务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精加工后来指导生产经营,追求财务工作的高附加值,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
在精细化财务管理推进之初,我要求“财务人员懂业务”,深入一线,挖潜降本增效的点滴空间;也引导“业务人员懂财务”,从财务角度考虑问题,树立成本效益意识,实现自主管理的最佳模式。用现在管理会计与财务共享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业财融合”。随着财务人员从机关办公室走到售票处、值机柜台、配餐车间、航材仓库,走到合同谈判一线,从一开始硬着头皮学习了解具体业务,到后来成为业务专家并有效地引导生产经营,更好地服务业务部门,财务人员的能力和价值都提升了。
年精细化财务管理荣获第八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年被中国民航树为先进财务经验转发全行业学习;年亦被纳入国务院国资委调研撰文的《厦航23年连续盈利的经验与启示》,向多家中央企业推广。
跨界整合:
创建“大财务”管理模式协同放大效能
得益于精细化财务管理,厦航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持续提升,公司越来越信任并赋予财务部门以战略、绩效、法律、股东事务、节能减排、对外合作等更多传统财务职责之外的核心职责。职能的不断增加,促使我从战略上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整合优势,取得放大效应。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年,我在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大财务”管理模式,即围绕战略落地、效益提升、内控完善的全面财务管理活动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和流程优化等。
站位战略高度,我以更宏观、系统、联动的思维进行财务管理,探索建立起“战略——资源——绩效”SRP管理体系,形成互相支撑、有效联动的管理大闭环,即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以资源配置为依托、以绩效考核为保障,有效支撑资源匹配与战略落地。目前,SRP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厦航的核心管理理念和管理专利,也是厦航荣获中国质量奖的管理双引擎之一。
“大财务”实现各项职能协同作战。在SRP战略管理体系下,我建立起厦航特色的“六环相扣”内控体系,把财务管理职能和战略、采购、合同、绩效等其他管理职能进行深度而有机地融合,不搞“多张皮”,不单打独斗。此举既保证了公司财产安全,也保证了每个管理者和员工的政治安全。
由点带面:
提炼“四维时空”系统思维开拓管理视界
年,我在精细化和大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四维时空”系统思维方式,以“广度、深度、高度、时间”为指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方法。
看似深奥玄乎的“四维时空”系统思维,其实简单实用。就好比一棵大树,要有深度上的“精耕细作”、广度上的“枝繁叶茂”、高度上的“高屋建瓴”以及时间维度上的“深谋远虑”。具体说来,广度上要拓宽视野,从业务链的上下游、内外部与生态圈等多个方面思考问题;深度上要从现象看本质,从面到里再到核,发现人事物背后的真相和发展规律;高度上以“上帝之眼”审视工作和管理,将工作从操作层面提高到战术层面继而提升到战略层面;时间维度上兼顾短中长期利益,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实现PDCA闭环管理。除了财务管理,目前“四维时空”系统思维方式已经在厦航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空中服务等其他管理领域广泛使用。
回顾30年职业生涯,从创新提出精细化财务管理到创建“大财务”模式,再到总结提炼“四维时空”思维,直至跨界分管不同领域业务,可以说是一个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在总结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再将提升成果付诸实践的自我迭代、升级认知的漫长却又充满意义的过程。这可能与我是太极运动的爱好者有关,常年坚持每天早起站桩三刻钟,从站桩中体会的那种坚持和定力,给予我工作中的激情与动力、坚毅与笃定。
我今年五十有余了。“活到老,学到老”。我一直坚信,思维方式是最高的智慧,决定事业的格局与高度,而认知将影响思维及选择。我常和我的财务团队说,一个人的成长和蜕变,除了自身的发展机遇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股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和求知欲,要做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鲜美就转场到哪里,保持一颗驰骋的心。特别是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万物互联时代,跨界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因此更要秉持终身学习态度,不断突破认知局限,通过自我迭代加速成长,做到“心中无界,方能跨界”,这样才能助力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也才能实现个人潜能和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