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绿水青山强赋能奔向发展新时

北京专业权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垃圾分类……回望“十三五”的福州城市发展轴,一根绿色轴线贯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福州积极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越来越鲜明的绿意,已成为福州对外展示的一张新“名片”。

  连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坚持“”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成为政协委员讨论的热点。作为《行动纲要》中的九大专项行动之一,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引发广泛热议,委员们围绕推进绿色治理、深化绿色改革、倡导绿色生活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绿色治理惠民生

  

  城区条内河治理基本完成,埋设截污管道公里,修复改造雨污管网公里,治理污染源个,建成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黑臭水体全面消除,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闽江、敖江等重点流域水质位居全国前列,小流域优良水质从66.1%提高到91.7%。

  

  政协委员袁耀锋对河湖水系的长治久清尤为   在政协委员林海华看来,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是“守绿”的重要一环。在《关于福州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治理的建议》中,林海华建议,要在强化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海洋环境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治理模式,科学防治。疏堵结合的“退草还林”工作十分重要,要在修复涉海岸线、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兼顾渔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让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开展城区水系治理“回头看”,完成马杭洲河、梁厝河整治,启动大学城水系水质提升和水系连通工程。推行“河长日”“河长制”,力争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0%以上,开展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环境提升工作。强化入海排污口整治和海漂垃圾常态化管控,确保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考核要求。推动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闽江河口红树林带建设。

绿色改革添动能

  

  生态文明试验区24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其中福州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创新机制、永泰农村人居环境物业化管理模式、闽江河口湿地综合保护修复机制、连江深远海区生态养殖模式等4项改革举措在全国推广。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长期致力于环境修复和环保技术研发的政协委员胡学潭说,市委、市政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做到城市治理与乡村建设相统筹,流域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保护相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相统筹,实行“跨行业+多污染物+多介质+全过程”综合施策,成效明显。“希望住建、环境、工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等多部门能协同努力,打出更多‘组合拳’,形成福州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强大内生动力。”

  政协委员郭乾友来自罗源,他的工作主要围绕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展开,近年来参与了罗源上千亩的红树林种植与保护。

  “在罗源北山村,北山湾红树林景区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绿水青山在身边变成了金山银山!”郭乾友表示,我市在“十四五”规划中专门提及要力争森林覆盖率达58.5%,体现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的决心,“在生态保护中改变生产方式,解决好生态美和百姓富的关系,形成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实行排污许可制,构建建设项目全链条环境监管机制。推行“林长制”,严厉打击破坏林业生态资源违法行为。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加大资源利用效率,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出台传统村落规划编制指南。综合治理水土流失8万亩,清理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1.5万亩。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绿色生活家更美

  

  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基本建成,城区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居民分类准确率达80%,垃圾分类考评进入全国前10名。空气质量连续5年居全国省会城市前3位。

  

  垃圾分类旨在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后端回收利用不容忽视。如何推动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提质升级?“可以运用以商引商、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福州再生资源产业园。通过遴选龙头企业,出资集中建设标准厂房和基础设施,打造园区品牌,吸引小微企业带设备、资金、技术等资源入驻,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民进福州市委会建议,政府应制定专项法律法规进行引导,分类施策,加强产业发展规划设计,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产业转型升级。

  “高品质大学城建设离不开绿色发展的底色,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值得提倡。”政协常委俞锦认为,可在大学城片区全面提升新建建筑绿色设计标准,鼓励园区、学校的部分公用建筑、宿舍按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积极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逐步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从源头控制能源排放。

  

  完善城区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成城市管理综合体13座和义序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持续开展农村垃圾处理,推进农村垃圾干湿分类。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力争空气质量在省会城市中保持前三名。

(来源:福州日报记者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xmsbys/12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