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福州与定西结成扶贫协作ld

北京哪间荨麻疹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414/8846512.html

记者康劲

  “这里的每一滴雨都是金子,种树就是造水,造水就是造钱!”4年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教授张国防,第一次来到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南山上,面对脚下厚厚的黄土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定西,位于甘肃省中部,生态环境脆弱曾是导致当地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年开始,福州与定西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一家人”,张国防教授和福州市林业、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将福建长汀水土治理经验运用到定西,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林项目扶贫建设。

  4年间,福州市累计投资多万元,在定西实施生态林建设.3亩。从此,昔日干旱缺水的荒山秃岭,变为绿色公园,这些生态林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福州林”。

  福州与定西因扶贫攻坚而结缘。几年间,福州市在定西建设生态林、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0多亿元,重点帮扶定西发展特色产业,在陇中大地勾勒出一幅“拔穷根”“奔小康”的壮丽画卷。

  进入年,在迈入“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福州与定西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好生态,带来好日子

  安定区南山地段年平均降水量不足毫米,蒸发量却超过毫米,强烈的反差,让这里种树难如登天,种粮不致富。

  李家岔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军对此深有体会,“以前一直靠种地为生,但干旱缺水,收入怎么都上不去。”

  “挖大坑、栽大苗、施大肥、浇大水”——福州把“长汀经验”用于定西实践,一次次“会诊”之后,一地一“处方”。

  针对缺水问题,在浇水时就提前在土坑里加保水剂,让水变得不易流失;

  针对缺肥问题,在栽种之初就为每株苗木都搭配好包含有机肥2.5公斤、过磷酸钙克的营养包;

  为了让栽植的树木能够撑过旱季,一期项目还配套建设了亩滴灌工程。

  年,张军家的30亩山地被列入“福州林”二期用地,退耕还林后获得退耕补贴1.5万元。张军激动地说:“造林不仅给我带来了收入,也给家乡面貌带来了巨大改变!”

  像张军这样的受益贫困户还有很多。几年来,项目区涉及退耕还林亩,生态林项目建设中共吸纳用工10余万人(次),惠及户贫困户,户均收入元。

  生态促进心态改变,随着东西扶贫协作不断推进,一些先进理念也从东南沿海“移植”到定西大地上。

  福州大力支持定西建设东西部扶贫车间。围绕定西的区位优势,打造定西的“中国药都”,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有效衔接。通渭县建设了清凉源金银花农民专业合作社、陇西县建设了明泰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巨森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东西部扶贫车间,都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

  截至目前,定西累计建设东西部扶贫车间家,吸纳带动就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沿着一片片生态林,福州注重因地制宜发挥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运营等优势资源,通过打造农场、产业园等载体,加速定西马铃薯、中医药、牧草、果蔬等特色产业由粗放向集约转型、由低端向高端升级,加快实现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大跃升。

  定西的马铃薯、当归、黄芪、蜂蜜等优质农特产闻名全国,但是缺技术、缺品牌、缺市场,好东西却卖不出去;福州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优势较大。两地通过优势互补,让贫困户得实惠,企业帮扶也有钱赚。

  福建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与临洮县签订协议,通过整治抛荒山坡地,建成太石镇、新添镇两个智慧农场,推动临洮实现从蔬菜生产大县到蔬菜生产强县的跨越式转变。同时,通过发放租金、劳务费、资产收益和股东分红,使当地2个村每年获得80万元土地流转固定收益,每户贫困户每年获得元分红。

  福州投入资金万元,在渭源县建成光伏食用菌扶贫产业园,推广使用食用菌专用棚,推进供水系统改造,谋划“三农网红”直播带货,助推当地“光伏+农业”扶贫产业搭上“网络快车”,带动全县28个贫困村每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益30万元。

  年,定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市84.2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个县区全部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现在,福州重点聚焦引企业、育产业、建园区3件事,引导更多企业到定西投资兴业,激活西部脱贫地区的“造血”能力,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xmsbnr/12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