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白癜风能不能治好的介绍 http://www.ekubook.net/zkdwlf/swrjjz/m/1551.html
洪浩1,吕旭涛1,孟田2
(1.河南大学,河南开封;
2.上海大学,上海)
摘要:传统武术科学化是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民国是传统武术科学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具有现代意义武术期刊大量涌现,在重振民族尚武之风的同时对传统武术的科学化进程起到了三个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武术期刊大量推介西方现代体育理论;武术期刊调试了中西体育之争,推进了中西体育理论的融合;武术期刊还发挥集结作用,推动了新型武术研究人才的培养,促进了武术学科建设。
关键词:武术期刊;传统武术;科学化;作用
ThePromotionofWUshuPeriodicalsDuringtheRepublicofChinaontheScientizationofWushu
LvXutao1MengTian2
(1.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HenanUniversity,Kaifeng,Henan
2.DepartmentofHistory,ShanghaiUniversity)
Abstract:ThemoderntransformationoftraditionalWushuisimportantinthestudyofWUshu,andtheoverlappingoftraditionandmodernityoccurredduringtheRepublicofChina,inwhichtime,thereappearedmanyaWushuperiodicalsinthemodernsense.TheseperiodicalspromotedthemoderntransformationoftraditionalWUshu.ThewesterntheoriesofmodernphysicaleducationwereintroducedtoChinaonalargescalethroughthemediaoftheseperiodicals,sortingoutthetheoriesoftraditionalWushuandacceleratingtheculturalfermentofChineseandwesternphysicaleducation.Andinthemeantime,theperiodicalsalsoassembledandcultivatedsomenewresearchersofWushu.
Keywords:WUshuPeriodicals;traditionalWushu;Scientization;promotion
“一种学术,非有文字来研究,不易于深刻透彻;非有刊物的宣传,不能引起民众对它的注意;所以杂志乃是学术普遍与进化的唯一的力量,”[1]这是创办于年的《国术》期刊中,主编刘福民的一番话,他强调了期刊对于学术进化的关键作用。事实上,刘福民并没有夸大武术期刊的作用。民国时期,不管是发生在20年代的有关《潭腿》是否合乎生理的论战,还是30年代的有关“国术边际”的探讨,抑或是张之江与褚民谊对近代武术赛事“打”还是“演”的争论,都是以武术期刊为主要阵地展开的,并借助这种传播媒介加强了论辩的张力。这些争辩的输赢并不重要,其根本意义在于争辩本身,表明传统武术开始自省,并学习与借鉴西方体育之精华,构建具有现代意义的武术学。因此,可从民国武术期刊中寻找传统武术现代化转型的踪迹,探析武术期刊对于传统武术科学化的作用,旨在拓宽传统武术现代化转型研究的视野,对武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1创办期刊:重振中华民族尚武之风
年,在中国大地就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期刊,但是数量较少,而且大部分是由在华的外国传教士所创办。甲午战争后,精英人士为救亡图存、改良社会、启迪民智,掀起了一系列的改革运动,其中创办期刊即为一项重要举措。年创办的《武学》期刊,即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该刊虽仅出版10期,却重振了中华民族的尚武之风,也开启了武术大众传播的崭新一页。五四运动时期,思想得到了解放,期刊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特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
年创办的《武术》期刊,是民国时期以研究武术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本刊物。在此后的28年里,武术期刊大量涌现,构成了传统武术发展史上的独特景观。民国武术期刊作为当时传播武术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武术现代化转型的主要见证者与参与者。本研究所指的期刊,不同于单行本书籍,是有固定的刊名,以卷、期或者按照年、月连续出版,依据一定的编辑方法,将不同类型的内容编辑成册的出版物。本研究所涉及的武术期刊如表1所示:
表1民国时期武术期刊汇总表
序
号
刊名
刊期
创刊
时间
停刊
时间
创刊地
出版单位
1
武术
月刊
上海
中华武术会
2
上海中华武术会第三届征求大会特刊
特刊
上海
中华武术会
3
中央
半月刊
上海
中央精武体育会
4
精武
月刊
上海
中央精武体育会
5
精武特刊
特刊
上海
中央精武体育会
6
体育丛刊
特刊
北京
体育研究社
7
佛山精武月刊
月刊
佛山
佛山精武体育会
8
精武杂志
月刊
香港
香港精武体育会
9
中央国术馆汇刊
特刊
南京
中央国术馆
10
第一次国考特刊
特刊
南京
中央国术馆
11
国术:浙江省国术馆月刊
月刊
杭州
浙江省国术馆
12
江苏省国术馆年刊
年刊
镇江
江苏省国术馆
13
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
特刊
杭州
浙江省国术馆
14
精武春秋
月刊
上海
中央精武体育会
15
中央国术旬刊
旬刊
南京
中央国术馆
16
国术周刊
周刊
不祥
南京
中央国术馆
17
精武年报
特刊
上海
中央精武体育会
18
鄞县县国术馆一周纪念刊
特刊
鄞县
鄞县国术馆一周年纪念大会编辑委员会
19
国术声
月刊
不祥
上海
上海市国术馆
20
国术
半月刊
上海
扬武国术会
21
国术半月刊
半月刊
长沙
湖南国术训练所
22
体育月刊
月刊
北京
北京特别市国术馆
23
中央第二届国术国考专刊
特刊
南京
中央国术馆
24
精武丛报
不定期
上海
中央精武体育会
25
山西国术体育旬刊
旬刊
太原
山西省国术促进会
26
国术统一月刊
月刊
上海
国术统一月刊社
27
精武
月刊
厦门
厦门精武体育会
28
国术月刊
月刊
天津
天津市国术馆
29
求是季刊
季刊
济南
济南实验健康学社
30
国术周刊
周刊
天津
天津道德武学社
31
求是月刊
月刊
济南
济南实验健康学社
32
侠魂
月刊
济南
济南实验健康学社
33
国术——动的特刊
特刊
杭州
浙江省国术馆
34
国术战迹
特刊
济南
济南实验健康学社
35
国术月刊
月刊
城固县
国术研究会
资料来源:释永信.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目录索引[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24.
从时间维度来看,至年间,共创办8种武术期刊,种类与数量偏少。其中中央精武体育会的第一本期刊——《中央》是在年创办的,自此至年,各地精武体育会受到中央精武体育会的影响,纷纷创办期刊,这一时间段创办的期刊是成系统的,基本上沿袭了《中央》的办刊风格。进入年,随着中央及地方国术馆的建立,武术期刊的创办进入了繁荣时期,特别是进入30年代,共出版了21种武术期刊。除中央国术馆系统,各地民间武术社团也积极创办武术刊物。
民国武术期刊种类丰富。就刊期而言,有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年刊。也有一期而终的,如《国术战迹》《上海中华武术会第三届征求大会特刊》《精武特刊》《第一次国考特刊》《中央第二届国术国考专刊》《国术——动的特刊》,也有连续出版十几年的,如《精武》自年创刊,年停刊,共发行16年。就办刊主体而言,除了专门的出版机构——上海国术统一月刊社,民国武术期刊多依托武术组织,如精武体育会系统中的上海精武体育会、佛山精武体育会、香港精武体育会、厦门精武体育会,国术馆系统中的浙江省国术馆、江苏省国术馆、北京市国术馆的编审科等。此外,还有中华武术会、湖南国术训练所、山西省国术促进会、天津道德武学社、济南健康实验学社、陕西城固县国术研究会编辑发行相关刊物。有谢强公、陈铁生、冯明庵、许禹生、吴志青、金警钟、姜容樵、韩超群、田镇峰等武术家兼编辑家,且有《华侨日报》的主编庄乃港兼任《精武》(厦门)编辑,还有何键、唐豪、黄维庆等精英人士对武术期刊编辑事务的主持与参与。
在传统武术的科学化进程中,武术期刊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表现在西方体育理论得以在期刊中大量推介;另一方面,武术期刊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传统武术理论,推进了中西体育理论的融合;此外,武术期刊还培养了新型的武术研究人才队伍,提供了专业研究的空间,推动了武术学科建设。
2西学东渐:推介西方现代体育理论
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是在西方体育与“民主与科学”思潮的背景中展开的,因此对于西方体育理论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武术期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积极推介新知,对西方体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动向予以介绍。
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及于理论传承也是由习武者的个人经验整合为群体经验而代代相传,它园囿于经验认识而并未形成系统而科学的理论。清末民初,科学化思潮涌起,传统武术作为革命的对象被贴上了“迷信”“开倒车”的标签。为了挽救传统武术的颓势,使之符合学理,一些期刊便以“科学”为主题办刊,以顺应时代潮流。年,北京体育研究社创办的《体育丛刊》立志要打破武术界“不立文字之弊”。年,天津道德武学社创办的《国术周刊》即提出“用科学方法来整理沉沦于江湖中的各种技艺;用楮笔墨来打破国术届旧有的荒谬言论和恶习”。[2]同年,山西省国术促进会创办的《山西国术体育旬刊》在“探新”栏目上做了一些文章,提出“则首贵介绍,尤贵贯通,求精深,求实用之科学化。”[3]这些期刊虽然没有引入西学,但已做出崇尚西学的姿态。
还有一些期刊以介绍西方体育理论动向为职志(参见表2)。其中《体育丛刊》《体育》在引荐西学方面尤为卖力,而这两种刊物的出版社均为北京体育研究社。该社成立于年冬,以“研究体育,振兴尚武精神为宗旨”,[4]“以提倡国技为主旨,兼及东西洋各种体育”,[5]该社社长许禹生在《拳术在体育上所占之地位》中,认为拳术为体育之一种[6],可见北京体育研究社在创办之初就有开拓的思想与博大的胸怀,将西方体育引进来,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从内容来看,有的期刊涉及了体育基础学科,如《运动生理学》等译著;有的期刊涉及了运动技术学科,如《体操原论》《柔道大义》《女子健康法呼吸运动》《穆勒尔氏之儿童强身术》等;此外,有的期刊还涉及了体育社会学科,如《大都市体育问题》《现代体育之实施及管理》等。不难发现,《体育》与《体育丛刊》对西方体育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xmsbnr/1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