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人人口中的“好人”,他是孩子眼中的“严父”,他是无数学生口中的“黄爷爷”。他和家人平均每人每餐不足3元,他住着10平方米的卧室,他一件衣服穿得泛黄也舍不得扔,他一块手表戴了几十年,却给社会捐助了5亿元。他是黄仲咸,是最穷的亿万富翁,却是最大方的穷人。今日,本报继续推出“走进南安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报道,带您一起去探寻一代商界巨贾是如何谱写他的慈善传奇。人物简介 黄仲咸(公元-年),南安市码头镇人,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银行家、慈善家。他是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的创立人,也是“金母鸡”捐助模式的首创者。几十年来,黄仲咸捐资社会公益事业累积资金高达5亿多元人民币,独资捐建的学校、医院楼宇及村道等共有50多个项目。据统计,年,基金会捐赠多万元支持福建教育、卫生、文化、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时空透视“中国首善”
谈起黄仲咸,“慈善家”这个名号可能要比他“银行家”“金融家”响亮得多。“他是个好人。”这是世人给他的标签。
成立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不是一个偶然,那是他长期海外生活亲身体验后得出的“教育强国”理念,在很长一段时间走访发达国家考察后,他开始放手抓教育,这是他表达爱国的方式。“教育强国、平民教育、职业教育这三个方面是黄仲咸先生的主要思想理念。”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林再发介绍,年,黄仲咸先生创建“南安市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广泛开展奖教助学活动;年9月28日,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成立,旨在资助教育、文化、卫生、救灾扶贫等公益慈善事业;年2月3日,黄仲咸先生在厦门市公证处立下遗嘱,将其一生苦心经营积攒下来的全部资产——南安必利达大厦、厦门必利达大厦,香港中行寄存的两黄金、厦门中行多万元存款、南安市水头镇60万亩土地的使用权等全部捐赠给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
几十年来,黄仲咸捐资社会公益事业累计资金高达5亿多元人民币,独资捐建的学校、医院楼宇及村道等共有50多个项目。“在‘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上,黄仲咸以万元的现金捐赠排行第七。”林再发说,榜单上黄仲咸现金捐赠额的旁边还附注着一行小字:另有价值数亿房屋……若非排行榜不计实物捐赠,黄仲咸可轻松越过现金捐赠约2亿的当年首善,成为当年名副其实的中国慈善家第一人。两只“金母鸡”在不断的资助过程中,黄仲咸先生萌发了他的“金母鸡”计划,他认为,把钱投进基金会,钱就死了,而教育事业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他需要搅活这笔钱,于是他的“金母鸡”计划便开始实施。年,黄仲咸在南安市中心地段投资多万元,兴建了地下2层,地面12层、建筑面积达平方米的南安必利达大厦,作为基金会的产业。这只每年盈利两百万元的“金母鸡”就这样开始“下金蛋”,为奖教助学的教育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看到商机的黄仲咸,很快开始下手第二只“金母鸡”。年,他又耗资1.5亿元,花了8年时间,兴建了地下3层、地面32层、建筑面积4.7万多平方米的厦门必利达大厦,作为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的永久性产业。他留下遗嘱,这两只“金母鸡”所创下的产权及所有收益,全部用于科教文卫事业的捐资。记者目击故居:回村里都住在15平方米小屋沿着码头镇仙都小学门前的水泥路朝上,便是黄仲咸祖居的方向,黄仲咸的侄子黄胜利一路向记者讲述着黄仲咸儿时的故事。穿过几座民居,路过几亩良田,黄仲咸的祖居便展现在眼前。
这是一栋具有闽南特色的传统古厝。“眼前所看到的红砖是翻修的,之前的老房子破损严重,但三叔不想铺张浪费,我们只能在外面稍微翻修了下。”黄胜利告诉记者,黄仲咸在世时每次回村里都是住在自己的老屋。推开大门,简单的木质结构显得清新质朴,从大堂到过道整洁明亮。黄仲咸的房间在大堂左侧,那是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屋内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小衣柜,再没有其他物品,里面的陈设和黄老生前一样。
走进这间小屋,黄胜利给记者讲述了三叔当年的种种事迹:在上世纪60年代,村里许多人都揭不开锅了,三叔从印尼买了米、油,并用轮船托运到厦门,再用货车运回村里。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稀罕物品。那时一个个大箱子装满了米和油,要8个人才能抬得动,18岁的我和几个兄弟兴致勃勃地从诗山一路抬回村里。
“在往后的三年,三叔每年都会往村里寄东西,帮助大家度过困难时期,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寄了许多的肥料,帮助大家开荒造林,用劳动换取粮食。”黄胜利说。黄仲咸纪念堂:独资捐建60余栋大楼参观完黄老的故居,车子继续行驶,在一个路口停下,抬头便可看见“孝德路”三个大字,这是年黄仲咸先生修建的一条总长米、宽5米的水泥路。沿着孝德路往前,便可以寻得纪念堂的踪迹。
纪念堂背倚欧阳詹结庐攻读的高盖山,青山环抱,环境清幽。走进大门,一座宏伟大气的牌坊映入眼帘,上面刻有“黄仲咸纪念堂”几个大字,牌坊左侧是个继志亭,牌坊背后是一排功德碑林,记录了黄仲咸先生一生的功德仁爱。沿着石阶层层而上,便到达继志厅,厅内摆放着黄仲咸与妻子的画像,墙上挂着36幅黄仲咸先生在南安捐建的大楼照片。
望着一栋栋大楼的图片,林再发介绍,黄仲咸先生独资捐建了60余栋大楼,却没有一座写上自己的名字,大多以家乡“仙都”命名,或“印华楼”、“继志楼”等,仅个别用父名称“念慈楼”,表达反哺之情。黄仲咸先生去世后,基金会为了纪念他,将一些学校大楼命名为“仲咸楼”。
记者在一张图片前停下了脚步,图片上的教学楼命名为“子媛楼”。“黄仲咸夫人去世时,他没有给她做功德,把省下来的钱和她万元的私房钱又捐出去,修建了两栋以夫人名字命名的大楼以悼念亡妻。”林再发说,黄老说这是在做活的功德。诗山中学:改革开放后捐建的首个大型项目虽然此时正值暑假,但是学校里依然有附近的学生来此看书、聊天。当记者聊起黄老先生时,几个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他们聊起黄仲咸爷爷80大寿只花了80元买个蛋糕庆祝,聊起黄爷爷把自己的资产都捐给了教育基金会而没有留给自己的孩子……“我觉得这是一种大爱,一般人做不到这样,每次我领到黄仲咸爷爷发的奖学金,就默默下决心以后出人头地了也要尽我所能帮助别人。”余伟进同学说道。
拾阶而上,黄仲咸的雕像儒雅地站在“仲咸楼”下,校长黄仕阳的中学时期是在诗山中学就读,他也是一位领着黄仲咸奖学金的学生。“有次升旗仪式,一位老爷爷默默地站在学生后面一起参加,结束后上台做了发言。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黄仲咸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淳朴和慈爱。”黄仕阳告诉记者,当时黄老反复给我们强调一定要爱国,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而从他的服装与谈吐来看,很难把眼前的这位老先生与“亿万富翁”联系起来,但他的谆谆教诲对于诗山中学的每个学子来说都是笔宝贵的财富。
诗山中学是改革开放后黄仲咸先生在国内捐建的第一个大型项目,他每个月回乡都会来学校转转,与学生亲切交谈。据了解,迄今为止,黄仲咸及福建省黄仲咸基金会已向诗山中学捐资万元,捐建建筑面积达1.73万平方米。黄仲咸展览室:8万封感谢信见证大爱在市区必利达大厦12楼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南安分会,记者参观了“黄仲咸展览室”,这里陈设了黄仲咸先生一生的奉献和国家与社会对他的认可。福建省黄仲咸基金会理事长助理刘清影从一个玻璃柜里抱出了一个盒子,里面装满了来自各个学校受到黄仲咸先生帮助的学生来信,每个信封上收信人一栏都整齐写着“黄爷爷”。他们向黄老先生讲述着家里的情况,交代了近期的学习生活,谈论着对未来的规划,仿佛真的是在给远方的爷爷写家书。
“父亲生前常常从早上8点开始阅读,在每一封信上认真做批注,并给学生回信说你们不要想着报答我,要报答国家和社会。”黄仲咸的三儿子黄湘江说,这8万封信是父亲生前的最爱,他常和身边的人说,他最喜欢孩子们叫他黄爷爷,“你看,我有这么多可爱的孙子呢”。
许多亲身与黄爷爷交谈过的学生都记得,黄老先生最常说的就是爱国,最关心的是贫困学生,最寄予厚望的是下一代……从这一封封真挚的信中可以看出,黄仲咸先生以身作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以前也经常给黄爷爷写信,告诉他我的学习情况,现在他收不到了,我还常常写在日记里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受助学生林巧茹说道。对话南安市副市长李清安:他的名字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记者:您印象中的黄仲咸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李清安:未与黄老先生交往的人,可能会认为他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商界巨贾,生活一定非常奢华考究。然而,接触、接近过他的人才晓得,其一生崇尚简朴,鄙弃名利,绝不搞形式主义,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他捐建的所有公益项目,从不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或竣工典礼活动,更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他每次返乡,从不住高档宾馆酒楼,而是住在设备简陋、日租金不超过30元的教育局招待所。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爱人过世时亲朋好友吊唁的“金银钱”,黄老先生也都悉数捐献给社会公益事业。
黄老先生一生克己利人,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其血液,并化为实际行动,既是个人内在的修为,也给人以激励和鞭策,尤其是在当前浮躁的社会里,更须加以弘扬和推崇。为了弘扬黄老先生的高尚精神,近年来,南安市政府与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共同兴建“黄仲咸文化艺术中心”,专门斥资设立黄仲咸先生公益事迹展厅,这既是对其光辉一生的肯定和纪念,也希望借此,将黄老先生爱国爱乡、无私奉献、关爱弱势群体的大爱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想,这正是黄仲咸先生最真实的人生写照。不慕虚名、默默奉献的人,他的名字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记者:您如何评价黄仲咸先生一生的贡献?
李清安:因为工作关系,我有幸与黄老先生有过一些接触和交往,对其高尚的精神品质有渗入骨髓的感触和体悟。他是一位爱国爱乡、正直无私、有见识、不慕虚名、思想境界很高的长辈。黄老先生早年生活艰苦,漂洋过海开拓创业,劳碌奔波于印尼、香港、大陆等地,终于凭借自己的勤奋、毅力及智慧而饶有建树。事业有成之后的黄老先生,更加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源在于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缺乏长远的发展后劲。为此,黄老先生慷慨解囊,倾力资助祖国的科教文卫等公益事业,仅在家乡南安就独资捐建了50多个项目,总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奖教助学几万人,深受家乡人民的景仰。
关于我们
《南安商报》成立于年11月2日,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和南安市委、市政府联合创办,由福建日报主管主办,是南安市唯一的主流报纸。
《南安商报》立足本地,面向海内外乡亲,秉持“弘扬时代精神、展示南安形象、融入发展大局、凸显侨乡特色”的办报宗旨,及时报道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多新鲜资讯,搭起政府百姓沟通“连心桥”。
新闻版块主要由要闻、本埠、街镇、市井、天下、文体等组成,专刊版块则由南商、产经、房产、家装、理财、教育、小记者、乐活、健康、九日山等组成。
目前拥有多名小记者,发行量为6.5万份,发行对象主要为南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27个街镇(开发区)、南安各大酒店等消费场所、南安56个异地商会及其下属的一万多家企业、海内外南安商人等。赞赏
长按哪里白癜风能治好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ls/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