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潮听涛燃沉寂古窑火铸陶瓷新辉煌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49431.html

著名陶瓷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洪树德

洪树德,福建同安人,年生,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前身)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福建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厦门市美术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等,是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年被轻工部、中国美协、中国陶瓷协会等聘请为陶瓷艺术展评会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年,洪树德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授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表彰他在传承发展中国陶瓷事业中做出的杰出贡献。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陶艺大展并获奖,多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其本人多次参加国际陶艺研讨会。97年携夫人在香港举办陶艺双人展,并出版陶艺作品集。为表彰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艺术大家,中国人民邮政总局专门为他出版《中华优秀艺术人物邮票专集》。

洪树德,福建同安人,年出生于陶瓷世家,祖父在同安洪厝开碗窑场,以烧制精窑为主,家族前几辈都从事与陶瓷烧制相关的工作。洪树德从小耳濡目染,与陶瓷结下了不解情缘。年从福建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前身)毕业后,洪树德在福建陶瓷重镇德化红旗瓷厂从事创作设计研究17年,积累了陶瓷生产工艺设计、配釉至烧制的第一手宝贵经验。年调回福建工艺美术学校主持陶瓷专业的教学工作。洪树德教授从事陶瓷研究、教学逾50年,佳作迭出、桃李芳菲。

▲洪树德在工作室近照

洪树德热爱陶艺,立足本土,传承传统,推陈出新。他研制结晶釉、花釉陶,重燃同安汀溪珠光青瓷窑火,恢复素三彩瓷烧制,为福建陶瓷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他和他的传承人一道办工厂开发产品,把研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支持家乡经济建设。他的作品接地气,富有生活气息,艺术风格自成一家,深受人们喜爱。洪树德工作认真,教学负责,富有人格魅力,深受学校师生尊敬。

一、研制结晶釉、花釉陶,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

年,洪树德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大专部(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前身),毕业后分配在德化红旗瓷厂从事陶瓷创作。他扎根于生产研发第一线,潜心在陶瓷领域进行多元探究、建树颇丰。在德化工作的十几年间,他从材料、工艺、造型及釉料配方等诸方面入手,进行多方探索,研制出结晶釉、花釉陶,获得同行和社会赞誉。

▲《花釉陶三叶瓶》

年,洪树德调入母校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创办陶瓷艺术科(系),在教学之余,创作了大量的陶艺作品,其中有手拉坯成型、施以独创花釉的器型系列;有被称为“自然型陶艺”的陶塑造型,利用泥土的延展性,在揉、捏过程中产生自然的肌理,因势利导,巧妙利用形态,画龙点睛般塑造人物的脸部特征和身体形态,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艺术效果。在80年代初,他对花釉陶的研制,进一步完善,花色品种齐全,成功进行小批量生产,在年获得了福建省二轻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当时,正值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势头正旺,洪树德在漳州龙海市领导的感召下,把填补省内空白的花釉陶配方(机密级)无偿献出,促成龙海市把濒临倒闭的陶器厂转型改制为龙海市花釉陶厂,专业生产花釉陶器,其中主要生产花器和摆设品。花釉产品迎合了市场需求,获得巨大成功。短短几年,花釉陶厂位列龙海市纳税大户,并一跃成国家二级企业,为当时福建省陶瓷行业的第一家。洪树德为家乡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现今,洪树德创办的龙海市华亚工艺有限公司仍批量生产花釉陶工艺品,产品有瓶、罐、香器、流水系列等,部分产品出口到欧洲、中东、南美等地,同时拓展了陶瓷产品系列,主要有珍珠釉工艺品,并提供大型高温釉壁画的定制,已在福建省内制作了多幅近平方米的大型陶瓷壁画,在陶瓷艺术进入环境设计领域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洪树德在采风

二、重燃珠光青瓷窑火,续写汀溪历史辉煌

宋代名窑—同安汀溪窑出产的珠光青瓷,曾经风靡几个世纪,在北宋时达到顶峰,元朝以后,汀溪窑火逐渐黯然直至熄灭,珠光青瓷辉煌不再。如今在日本东京博物馆、京都根津美术馆等艺术收藏馆里,珍藏着12世纪(南宋时代)同安窑制造的珠光青瓷碗,英国大英博物馆里也展出同安珠光青瓷残片。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南亚、西亚甚至东非、地中海沿岸也都能见到同安珠光青瓷的踪迹。然而在珠光青瓷产地老家的同安汀溪,经历几百年历史演变,现在却难觅珠光青瓷身影,只有依稀可见的龙窑旧址残余和河底山边的瓷片残余。

▲洪树德在“珠光青瓷”的坯体上刻画创作

上世纪90年代,洪树德考察了同安汀溪窑旧址后受到极大震动,深感优秀地域陶瓷文化断烧之可惜,决定结合传统古法对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进行恢复性烧制。经过近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历经数不清多少次试验和失败,在实践中反复摸索,8年洪树德终于成功掌握了珠光青瓷烧制技艺,烧出了满意的珠光青瓷,恢复了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使沉寂数百年的珠光青瓷重见天日。他恢复烧制的珠光青瓷在胎质、釉色、开片效果诸方面与珠光青瓷古残品极其接近,制造工艺更加精良。其研究成果,得到陶瓷专家和社会的认可,制作的珠光青瓷作品屡次在国家陶瓷和工艺品大赛中获奖并被国家陶瓷博物馆收藏。年,珠光青瓷获批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洪树德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为保护和传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贡献。

洪树德还创立上九坊陶艺工作室,主要从事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的创作与生产。将珠光青瓷产品定位于高端文化礼品范畴,用品质优良、艺术性高、饱含文化意蕴打造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陶瓷品种。在高端的文化用具、陶茶用具中,占一席之地,让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这文化底蕴丰富的古陶瓷品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年12月,珠光青瓷传承人洪树德及其继承人陈亦非及洪冰晖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在珠光青瓷发源地同安注册成立“洪氏珠光青瓷(厦门)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让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开始走上复苏之路。

▲珠光青瓷《葫芦瓶》

年12月中旬,国家故宫博物院古陶瓷协会会长王莉英研究员亲自来到厦门,实地了解考察厦门同安珠光青瓷,对洪树德教授团队研制的珠光青瓷表示充分肯定和极大兴趣,并到同安汀溪窑旧址实地考察,与同安区、汀溪镇党政领导共同探讨如何保护传承发展同安珠光青瓷事宜。洪树德教授表示,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同安珠光青瓷一定能在汀溪这历史发祥地重新燃起窑火,再塑当年辉煌!

▲洪树德在采风

三、恢复素三彩瓷烧制,重拾漳州窑光

晚明时期福建海上贸易的兴盛,带动了福建制瓷业的发展。因具备较丰富的瓷土、燃料资源和烧瓷传统,以漳州海澄月港为主要输出口岸的广大闽南地区的窑场遍布境内各地。漳州平和南胜田坑窑素三彩瓷的发现和发掘是陶瓷史上的重大发现,扩大了我国彩瓷窑址的分布范围,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素三彩瓷是以绿、黄、茄紫三色烧成,先进行素胎烧制,然后在素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好纹饰的图案内,再烧制而成。明末清初,闽南地区大量生产素三彩瓷,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地,清雍正以后,由于斗彩、五彩瓷的创新普及,素三彩烧制逐渐式微以至消失。

洪树德创办的龙海市华亚工艺有限公司恢复烧制的漳州窑素三彩瓷,年已入选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釉色有黄、绿、米诸色,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加彩釉,釉层色泽明快,纹饰层次分明,器型以粉盒为主,胎质坚硬,装饰以花卉动物题材为主,造型生动。素三彩瓷恢复烧制,为研究我国明、清素三彩瓷器的烧制工艺、发展演变及陶瓷文化交流史具有重大意义。洪树德还进一步扩展素三彩瓷传承力度,传授洪冰晖等弟子技艺并鼓励大胆创新、拓宽素三彩瓷产品系列的品种和数量,使这项漳州地域的传统陶瓷技艺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漳州窑素三彩瓷在九龙江畔的西溪生态文化园已进行批量化生产。

四、陶艺硕果累累,风格自成一家

几十年来,洪树德热爱陶瓷艺术,创作了大量陶艺作品,并形成了自己风格,自成一派。洪树德的陶艺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展评会并获奖,有的获国家级奖项,有的出国参展,有的参加世界陶艺大会交流,有的被国家珍品馆收藏。其中,作品《三姐妹》获百花杯金奖,作品《达摩》获现代陶瓷艺术评比银奖,作品《大千世界》获首届现代工艺美展铜奖,作品《树林花器》获台湾第六届“金陶奖”,作品《觉有情》《智者》获第六届陶瓷艺术设计评比会优秀奖。另有多件作品如《红叶瓶》等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在洪树德的陶艺作品中,参加年第五届全国陶瓷评比获一等奖的《石娘》是最具代表性的,该作品收录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第四卷)。作品以倒三角为基本造型,概括、洗练地表现一位老大娘饱经风霜的面部表情。作者使用灰白色陶泥,以揉、挤、捏、拉、摔、打、按、印等手法制造自然肌理,注意把握形象的整体特征,塑造刻划脸部微妙变化。再经表面涂施薄薄的釉料,烧成后纹理更加清晰并微带光泽,呈现出一种坚硬的岩石质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著名美术评论家庄稼在序言中写道:“陶艺家及中青年教师们,在80年代以后创作了大批的优秀作品,如韩美林的《载月归》,刘士铭的《黄河木舟》,刘雍的《神兽》,洪树德的《石娘》,孙家钵的《牧归图》,姚永康的《自喻》等作品,都富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年在香港回归之际,洪树德夫妇在香港举办《洪树德·钱如珍陶艺作品展》。年为台湾云林县白马寺制作了大型陶瓷壁画《布达拉宫》(18×16㎡),气势宏伟、蔚为壮观,被誉为台湾目前最大的陶瓷壁画,是两岸陶瓷文化交流的一次成功范例。为表彰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艺术大家,中国人民邮政总局专门为他出版《中华优秀艺术人物邮票专集》。

▲《三姐妹》

▲《石娘》

五、薪火相传,传承创新

洪树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学认真负责,善于引导,对学生谆谆善诱,积极鼓励,提携后学,为福建培养许多优秀的陶艺人才。退休后他在努力发掘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传统技艺、恢复三彩瓷的同时,悉心培养传承人。他的传承人不仅掌握了珠光青瓷技艺,而且汲取同安窑珠光青瓷刻划纹的装饰技法,结合现代审美,创作珠光青瓷艺术茶具并获全国陶艺评比大赛银奖。洪树德还进一步扩展同安窑珠光青瓷传承力度,已招收数名年轻人,传授技艺并鼓励大胆创新、拓宽珠光青瓷产品系列的品种、利用传统技艺结合现代审美,赋予陶瓷器皿地域文化涵义,并拟在非遗项目遗址所在地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设立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非遗实训基地。同时,他在厦门的大专院校开讲传统陶瓷文化讲座,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热爱陶瓷艺术,使同安汀溪窑珠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以及其它的中国传统陶瓷文化薪火相传,得到进一步传承并发扬光大。

洪树德教授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年11月,香港商报以“东方文化之子”栏目《洪树德—复活珠光青瓷》,报道刊发洪树德的珠光青瓷情缘;年4月,新华社的国内版、海外版与英文版一并刊发,发表宋代“珠光青瓷”再放异彩的配图文章。刊登于《厦门文艺》年第一期《他使同安汀溪窑重见天日》是介绍厦门市非遗的系列长篇幅文章,该期专题介绍洪树德制作珠光青瓷的历程与工作画面,由厦门文化馆主编。年,洪树德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表彰其在传承和发展中国陶瓷事业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年,厦门广电集团拍摄的以洪树德传承汀溪窑珠光青瓷为主线的专题片《汀溪青瓷》,荣获中国“一带一路”优秀作品奖。年9月,《汀溪青瓷》在金砖会晤的黄金时段隆重播出,获得高度赞誉。

洪树德作品欣赏:

▲为台湾云林白马山菩提寺制作的大型壁画

▲《秋叶瓶》

▲《朝觐者》

▲《达摩》

▲陶艺《张大千》

▲陶艺《逍遥游》

▲珠光青瓷《梅瓶》

▲珠光青瓷《酒壶》

▲珠光青瓷《香薰》

▲珠光青瓷《花器》

▲珠光青瓷《酒壶》

▲珠光青瓷《文房器具》

▲珠光青瓷《罐》

▲珠光青瓷《酒具》

图文编辑:张瑞敏寻子成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xmsbls/11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