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全国报纸副刊散文一览无余2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8.html

★文汇报笔会副刊发表作者金衡山散文《马克思墓拜谒记》

★天津日报满庭芳副刊发表作者王本道散文《东风暗换年华》

★福建日报武夷山下发表作者金文钦散文《如此名山宜第几?》

★中国文化报美文副刊发表作者萧忆散文《苜蓿地》

★农民日报百姓茶坊发表作者汤云明散文《建在螺蛳壳上的村庄》

★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发表作者何龙飞散文《打杂》

何龙飞/打杂(散文)

当下手或副手助人一臂之力、帮忙干杂活等等,乡亲们美其名曰:打杂。可谓: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有滋有味。

简而言之,杂就是多、杂务之意,打杂即为做多种活、干杂务的意思。乡亲们要办酒,得认真筹备:总管是谁,乐队请谁,打杂人员是哪些,都得考虑周到。其中的打杂人员必不可少,借摆桌凳、广播、写号、买菜、淘菜、挑水、厨房、打盆、走海、添饭、收碗、洗碗、抹桌等,大家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把办酒席中的勤杂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替主人家分忧,让主人家省心、省事,腾出精力去迎送客人。打杂人员煞是辛苦:饭前的活,不能出差错,否则,会影响客人吃饭;饭中,坚守岗位,为客人服好务,千方百计确保每个环节通畅;待客人吃完饭后,最后一轮席桌才是打杂人员坐的席。因为累了、饿了,所以,打杂人员吃起来格外香甜,有兴致者,还会来点小酒,喝得高高兴兴。不过,不能喝多,只因接下来还有打杂任务。直到酒席办完,还完桌凳,打杂才会结束。

打杂人员都是信得过、关系好的人,除了收下烟、喜钱、纪念品外,是不会收主人家的工钱的,往往在主人家的道谢声中微笑着离去。下次,谁家办酒,这家主人就成了打杂人员。如此往复、轮流,打杂便兴盛不衰,热热闹闹,有条不紊。

乡亲们干农事时,爱喊他人打杂,以提高效率、方便做事。杀猪时,屠户一个人是不便操作的,那就得有一二人打杂,拉、抽、按等招数用上,即可帮助屠户顺利杀猪;滤豆花液时,一个人把豆花液倒进滤帕滤豆花是难搞的,就得有一个人来打杂,掌住滤架、适时簸动,方能完成此事;栽秧、割谷也是如此,如果田的面积多,就得请人打杂,人多力量大,分工负责,紧密协作,要不了多久就帮忙做完了,主人家感激不已;上山弄柴,也需要砍、拉、装、踩、捆、背、挑相结合,大家默契地配合着完成任务;用锯子锯木料,有了下手打杂,锯起来更是得心应手。若是没有打杂人员的相助,乡亲们干农事就会麻烦、走弯路,乃至干不成。于是,乡亲们打心眼里感恩打杂之人。

也有把外出打工说成打杂的情形。有乡亲问:“你在哪里发财哟?”答曰:“啥子发财哟,当丘二(力工)!”又问:“在工地上做什么工种嘛?”答:“搬砖、提灰桶,哪里有活路就哪里打杂咯!”再问:“打杂还是有搞头(收入高)的哟?!”答:“耗子舔米汤——够糊嘴!”更有甚者明明是当老板了或在工作岗位上功成名就了,被问及做什么时,竟称自己是打杂的,还将打杂的服务范围扩展至区、乡、村、社会,不能不令人对其低调、谦逊的品格肃然起敬。

★重庆科技报巴渝文学发表作者殷艳妮散文《父亲的酒》

★深圳商报万象副刊发表作者任崇喜散文《且将蚕豆伴青梅》

★宝安日报龙华文艺发表作者钟幸芳散文《寻觅清湖古“仙踪”》

★桂林日报花轿副刊发表作者钱续坤散文《康乃馨·萱草·黄花菜》

★广州日报每日闲情发表作者林燕妮散文《交友》

★瑞安日报两江潮副刊发表作者金春妙散文《母亲很重要》

金春妙/母亲很重要(散文)

某天起个大早,忽心血来潮要做个合格的家庭主妇,兴冲冲奔向菜市场。穿越在污秽横流的摊位,顶着难掩的气味,胡乱买了几样菜快速逃离。

妈,鲫鱼怎么烧?

妈,螃蟹在高压锅要煮多久?

……

母亲的热线总会接到此类求助电话,她是活菜谱,那些app上一长串百思不得其解的菜肴制作方法,经母亲三言两语就明白精髓。

这一次的下厨就像经历一场马拉松长跑,累得虚脱。买、洗、切、烧,每一样都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至此,我越发觉得母亲在家中最重要。

年轻时,自认为读了几本书,大事小情总愿意跟父亲、弟弟分享,忽视母亲的存在,因为在家中,只有母亲没读过书,是个文盲。年岁逐增,越来越觉得母亲在这个家中的重要性。她不仅是母亲,还是渊博、智慧的师长。

母亲很重要,柴米油盐都得母亲操心。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母亲却总有办法让无米之家吹出烟来。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菜,母亲便带上螺蛳耥,在门前的塘河上耙螺蛳。母亲不会游泳,为防意外,总是腰间系一水壶保命。有一次我亲见母亲重心不稳翻到河里,她扑腾了好久终于探出水面,然而她对自己的险境只字不提。餐桌上端上炒螺蛳、螺蛳肉以及煮河虾,她笑眯眯地看我们吃得欢快,自己却很少夹筷子。

母亲很重要,人情世故都得母亲周旋。父亲脾气臭,经常得罪人,为父亲善后,给父亲修补关系的总是母亲。亲戚中有一位长辈,家境颇丰,看不起父亲的贫穷,说话尖酸刻薄,连带着我们小辈也跟着遭殃,从小没少受她奚落。后来这位长辈家道中落,中风瘫痪在床,凄楚度日,原先恭维她的人做鸟兽状,只有母亲有空就会去探望,给她送吃送喝,陪着聊天解闷。有一天父亲得知母亲又给她送去大红包,大发雷霆,说自己年轻时求到她门下找份工作养家糊口,她是怎样凌辱他赶他出门。父亲越说越激动,还摔碎了一个碗。等父亲发泄完,母亲默默地收拾残局,此后去探视这位长辈,总是避开父亲偷偷去。时隔多年,我从另外的亲戚中得知这位长辈临终前一直夸母亲善良。

母亲以朴素的行动昭告了一个真理:善是一个人的气场。和母亲相处过的人都想再次与她共处。母亲年事渐高从生意场上退休后,因闲不住,先后找了两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当幼儿园的阿姨。母亲从来都不偷懒耍奸,做事干净利落,曾获内务整理一等奖,深受园长和老师好评。一年后因为上班路途遥远,母亲放弃了幼儿园工作,应聘到离家较近的服装厂上班。这份新工作她依然上手很快,加上吃苦耐劳,母亲的月工资超过了我的工资,是同一批入厂的女工中工资最高的。后来服装业日渐萧条,老板隔段时间就辞退一批工人,母亲那个工种最后只留下她一人。即便如此,母亲的活儿也是有一天没一天的接着,后来幼儿园又打电话请母亲过去,母亲这才辞了服装厂。幼儿园的老师知道母亲要来,个个抢着要与母亲搭班。母亲的善引来了更多的善,形成一个让人倍感妥帖安全的气场。

母亲也有烦恼,她排除烦恼的方法是学会屏蔽一些人和事,对伤害过她的人和事,母亲转头就望,好像得了健忘症。在她的人生信条中,宁肯别人负她,她绝不负别人。她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吃亏是福,老天爷是公平的,他让你这方面亏了以后,另一方面给予补偿,她把吃亏看成人生的修行,把我和弟弟的成才看成老天爷给予的圆满。

多年母女成姐妹,我喜欢和母亲在一起,母亲也喜欢和我一起,我们手挽着手逛银楼,我拿出断裂的手镯请师傅修理。母亲说,把我的项链也修一下吧,搭扣坏了。我们在银楼里一起守候,师傅拿着小锤子轻轻击打金属,夕阳的余晖落在银楼的门帘上,慢慢后移,最后余晖落在母亲的脸上,涂上了一层祥和的光晕。母亲帮我戴上手镯,说,真好,还是原来的样子;我帮母亲扣上项链,说,真好,还是原来的模样。呵,岁月静好,心生欢喜。

我想象不出,如果没有母亲的日子,生活该是多么无趣。

母亲很重要,她是一切的来路与归宿。

★厦门日报城市副刊发表作者池海英散文《一心一意为两岸》

★青岛日报随笔副刊发表作者黄艳梅散文《清香菜蔬》

★黄石日报西塞山副刊发表作者石朋庆散文《栀子花香》

★西安晚报闲情副刊发表作者吴建散文《风味豆酱》

★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发表作者杨忠明散文《品鲜宁波》

★安康日报汉江晨刊发表作者杜韦慰散文《一江清流南江河》

杜韦慰/一江清流南江河(散文)

南江河是镇坪县的主河,属长江水系汉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河道长km。南江河在大巴山的怀抱中,自上而下,自东向西,曲折环绕,汇流到汉江,贯通南北,终于铸造了自己的广阔与壮美。南江河是非常清澈的一条河流,水流也不是很湍急,就那么缓缓地流过,像一条碧绿的玉带绕着群山,绕着秀美的镇坪县,因为这条美丽的河使整个县城变得灵动起来。

南江河的水像佳人的眼波一样清亮,一样灵动,南江河的春水,像姑娘的眼波一样,真是极好的比喻。因为水的美丽不仅在于他汹涌澎湃,大浪淘沙,气势威武,更在于他的曲折迂回,脉脉柔情,溪流汇集。

南江河边是人们一年四季业余休闲的好地方,每当春风拂面,夏夜微凉,秋风轻舞,冬雪飞扬的傍晚,南江河边都会有好多人聚集在河的景观桥上,吹吹风,看看河两岸的青山,山顶的月亮,山边的田野,田野里忙活的农夫,人们在这里感受春的烂漫夏的热烈,也可以目睹秋的硕果冬的萧条,还有桥下静静流淌的河水,整个场景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山水画,让人沉浸在愉悦中,享受着如画的诗意美景。

南江河大都是温情脉脉的,只是每年夏季雨水多的时候会偶尔有几次涨水几次咆哮,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们天天都会去河里游泳,感受它的清凉,河中戏水是我们女孩子的节目,我们叫打水仗,用手击打水面形成水柱互相击打,非常有趣。高台跳水是那些男孩子最爱玩的节目,他们爬上河边高高的石柱顶端然后跳到水中,有些男孩子动作非常优美,在青山环绕的碧波中,显得更加生动,比体育场的跳水比赛更有趣,更好看,大家都游累了疯累了就躺在岸边的沙滩上,享受着南江河带给我们的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这份无与伦比的快乐。

南江河带给我的乐趣还有一个就是小时候的我总是盼望着和爸爸一起捕鱼,我背笆篓走在边上,爸爸一人撒网捕鱼,他的渔网是他自己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所以他在使用的时候都是很爱惜的。当时镇坪人都喜欢捕鱼,在大家的眼里,谁都可以来捕鱼,没有谁觉得别人捕了,自己捕到的就会少了,因为河里的鱼非常的多,似乎越捕越多,感觉河水像个聚宝盆一样。爸爸打鱼是个好手,曾经在我们那一带也是小有名气的。虽然他现在已经年过八十,可每次提到打鱼的往事,他都表现的特别兴奋:那一次捕到的鱼个头特别大,那一次捕到的鱼比往常的都多,他很有感触的说当年那些鱼可帮了家里的大忙了,解决了那时爸妈工资收入低微,家里人口多粮食少的困境……

可一度时间,人们把脏东西、垃圾都往河里倒,河水变的浑浊了,更可恶的是有一些坏人肆意的搞破坏,炸鱼、电鱼、毒鱼,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河里面的鱼越来越少了,政府担心河里的鱼会灭绝,已经迅速颁布了禁渔令,从此再也不准捕鱼了,沿河边都修建了污水处理管道,人们保护母亲河的意识也逐步增强,河水又恢复了清澈透亮。或许我只有在梦里才能看到我儿时的那条河,依然很清澈,成群的鱼儿在里面游来游去,等爸爸的渔网撒下去,河水缓缓地流向远方……如今南江河里的鱼不再是好多人赖以养家糊口的食物了,但今天的南江河却发挥了更大的效能,它的干支流水能梯级开发,水能蕴藏量26.64万千瓦。近年来,全县立足资源优势,将水电开发提升到一县一业的高度实施突破发展,落实过硬的推进措施,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招商引资和加快建设的各项工作,一大批水电项目落户南江河干支流并开工建设,全县水电开发呈现出快速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即将完成白土岭、安宁渡、双河口、樟树潭4座南江河干流电站和已核准的13座支流电站建设;又新开工建设大王包、汝溪沟、黄龙沟、泉溪沟、尖山坪、大榆河、金州坝7座支流水电站;还规划新开发一批电站。安宁渡水电站年9月6日正式上国网梯接发电了。水电产业拉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已经显现,到近几年,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2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7亿度以上,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南江河已经成为镇坪人民的生命之水,富裕之源。

★今晚报今晚副刊发表作者流沙散文《用盐之道》

★羊城晚报花地副刊发表作者王继怀散文《故乡的老梨树》

★重庆晚报夜雨副刊发表作者唐道伏散文《马滩牧绿》

★牡丹晚报悦读汇副刊发表作者陈旭岩散文《最难的永远不是技术》

★漯河晚报作品副刊发表作者吴继红散文《乡村鸟鸣》

★新安晚报城事副刊发表作者汪再兴散文《响导,桃花万里是家乡》

汪再兴/响导,桃花万里是家乡(外一章)

虽说花有花语,可我固执地认为,只有桃花,才最具春天的性情。

响导的三月。

季节还冰冻着树根、封锁着树叶,迫不及待的春风已催促着花蕾。

那么,在响导,先想想,沉寂了一个冬天,我应该先开哪一瓣?再看看,思考了一个夜晚,我应该用什么表情表达春天?

响导的黎明,脚步多么清晰,震动的露珠,怯怯地滑过花蕊,滑过花瓣,在空中透明地飘移。直至浸入青嫩的草地,酣畅地呼吸。急促的呼吸此起彼伏,提醒那些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红红嫩嫩的小嘴:开呀,亲!

忍俊不禁的花蕾,扑哧咧开了嘴。

不约而同、争先恐后地咧开的嘴呀,让桃花怒放的声音如此轰轰烈烈!从这一朵到那一朵,成百上千而万。就像火焰,毕毕剥剥地一路蔓延,一路蜿蜒。从山坡到溪边,从河谷到山塬,火焰赶着火焰,直至万山红遍,与红霞一起满天!

三月,在响导,有什么能够阻止桃花的盛开?

响导的春天,谁也不能压制我的盛开。寒云不行,凄风冷雨也不能。桃花干脆和直接,义无反顾地热情,壮烈得连蝴蝶和蜜蜂都是多余。

三月,在响导,一枝桃花挠醒另一枝桃花,一树桃花碰醒另一树桃花,一片桃林唤醒另一片桃林。

醒来!千亩果林,芬芳地醒来;纵横起伏的山河,风光地醒来;清新的城市和村庄,蓬蓬勃勃地醒来!我的家乡,这桃花盛开的地方,春风翻卷着桃花,桃花汹涌着浪花,连弯曲的溪河,也沿河道气势磅礴地醒来,就像《黄河大合唱》,高天上壮阔的波澜。

三月醒来,已没有什么可以封锁桃花的盛开。

整个响导醒来,已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敞开的胸怀。

在这红色的土地,我们的脚步就是开拓者的脚步,坚定着坚定;在这古老而新生的热土,我们的手臂就是奋进者的手臂,挥舞着森林,挥舞着桃林,夸父的手杖结满一树树果实。鲜红的桃子,辉映着祖先桃花般的欣慰……面对祖先,如果桃子能让我欣慰地离去,那么孩子,请把我和桃花埋在一起。

想起《葬花吟》,我的离去将是多么的奢侈!

我只需静静地把岁月安放在这里,就占尽天时,占尽地利,占尽人情,占尽了桃花芬芳的明丽。永远,和你!

只要你愿意开放

冬去复春来,必须有前世才有今生吗,一定是先有叶再开花吗?

三月了,所有的树木都铁硬着模样,连春心萌动的柳条,还不敢冒出嫩芽。

而在响导,就像这一树那一树的桃花,嘤,谁能分清是哪一枝——说笑就笑,眼一眨就绽放。

抑或真的只是一刹那,一两天就堆满整树的火花,一棵一棵,浪花一般轰轰闹闹。风吹过的时候,好像,周围所有树种的枝枝桠桠,也急促地在呵着春天的痒。你,终于灿烂地笑了!

哎呀,这算个啥!在响导,蜡梅、迎春、玉兰,还有山桃,也不都是先开花、再发芽?而且,没有绿叶的花,更会独领着特别的风骚。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开放!

★辽沈晚报迟桂花副刊发表作者马力散文《千年墨香洗砚池》

★牛城晚报牛尾河副刊发表作者赵永生散文《五月又见木槿》

★安庆晚报月光城副刊发表作者何诚斌散文《天上鲤鱼斑》

★泉州晚报五味斋副刊发表作者刘敬散文《旧书店》

★南京日报雨花石副刊发表作者宋廷军散文《青天半落三山矶》

★海丝商报九日山副刊发表作者黄志专散文《一根“草”的追念》

黄志专/一根“草”的追念(散文)

“世上只有妈妈好……”每当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我就想起我妈妈,想起母亲健在的时候,我“像块宝”,被妈妈疼着,被妈妈爱着,被妈妈宠着。即便我已成家立业,为人之父了,但在妈妈面前我还是个“宝”,可以撒娇,可以“乱来”,可以倾诉心中的烦闷或苦恼、忧伤,每每这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可是,自从母亲离我们而去,我就感到落寞、孤寂,就像一根“草”,飘浮尘世上空,无依无靠,永远不能着陆,每每这时我便郁郁寡欢,不时暗自潸然泪下,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越发追念我的母亲。

母亲是个爱干净的人,她很讲究卫生。当时我们住在一间简陋的瓦房里,母亲常年把家打理得井然有序,东西都整齐摆放,一目了然。尤其是地板打扫得干干净净,食具闪闪发亮。我们的衣服,尽管补丁很多,却洗得发白。当时没有像现在的肥皂、洗衣粉可以洗,母亲就变通,用早稻草的灰烬,或是“茶箍”即油茶饼等这些“土制”的东西,偶尔也用“饼药碱”即烧碱来洗衣服。尽管这些东西去污效果不是很好,当然不及当下的洗衣粉等洗涤用品,但我母亲每次洗衣服,都把一家人的衣服洗得白里发亮。一旦穿上母亲洗好晾干的衣服,浑身就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芳香,我就感到一种骄傲,一种自豪,整个人特别有神采。如果被同学闻到我衣服的芳香,往往能博得“哇,好香呀!”的夸赞。每当这时,我就更加神气起来,并炫耀道:“那是太阳的香味!”

母亲是位农家妇女,斗大的字不识半个,但在我们眼里她是个“学问家”,特别是她讲过一些有押韵的闽南俗语,一直烙印在我脑海里,难以忘却。比如说,“三支锄头,不值一根煎匙。”意思是说要节约。要是不节约,即便有“三支锄头”在田间劳作,也抵不过“一根煎匙”在家里大煮大吃大喝。一旦到了四五月,母亲听到母鸡“咯咯”地叫,就会说“清明谷雨,大大小小都要做母”,意思说清明谷雨前后,母鸡母鸭最会下蛋。要买农家蛋,这个时候最当时,也是最便宜的。每当三九五月的时候,家中米缸无米下锅,母亲就会叨念:“三九五月,饿人若旋”,人开始饿肚子了……从母亲口中流露出来的俗语谚语,一直温暖着我的岁月,直至现在我写文章的时候,闽南俗语也都会不由自主地跳出来,活跃于字里行间,为笔下的文章增色添彩,说到这里我又骄傲起来,神气起来。

“隐忍”这个词是母亲最先给我的。早些时候,我年纪还小,并不懂其义,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让”的意思。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由于胆小,有个比我长得高的人很蛮横,常欺负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同学。有一段时间,也不知怎的,这个人吓唬我,说要招呼几个人在我经过的路口等我打我。我很害怕,一直躲。但有一次躲不够,他真的打我,我打不过,哭着鼻子回家。母亲知道了,噙着泪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要隐忍,不要……好好读书……”说到“隐忍”,母亲的语气突然加重拉长,我特别有印象。虽然词意不是很明了,但我隐隐知道要“退让”。从此,我记住母亲的话,好好读书,对“那人”置之不理,读我的书……

母亲,我那位可亲可爱可敬的母亲,虽然已经离我远去十多年了,但母亲对儿辈的爱一直在我身上流淌,绵延。母亲健在的时候,我这“宝”未能好好地为母亲献上一束康乃馨,而今我已为“草”十多年了,才知晓“母亲”的珍贵,在这个星期天,我走到大厝厅头,站在母亲的遗像前,恭敬地点上三炷香,为母亲敬献一束鲜花,并将我的追念述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xmsbls/10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