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起,四川甘孜州丹巴县的山涧中,总是多出一个艰难行走的身影。瘦弱的身躯,蕴藏大大的能量,她用柔声细语,用温柔笑脸,把知识与欢乐带到了山最深处的校园。
援藏支教苦,更苦的是一去就是一家三口。37岁的成都女教师裴丽娟,何其艰苦,她背负着对父母与孩子的愧疚,同爱人与孩子一起走进山川深处,一去就是近两年。但她又何其有幸,爱人与孩子,三人能怀揣着同一份光荣与梦想。
她常说自己平凡,承不住别人赞扬的伟大。然而割舍繁华,举家跨出这改写生活的一步,恰是常人难有的勇气;不畏险路,用自身力量点燃深山里孩子的希望,正是心有大爱者,方能选择的伟大人生。
她的40篇支教日记,写给自己,却让别人看到了乐观坚韧与无私。10篇山里孩子写下的“我心中的裴老师”作文,感谢有她,平实的文字满满都是遇到她的感激与欣喜。个日日夜夜,是援藏的付出也是家人的思念,这份割舍,于她于家皆是勇气与牺牲。
6天5夜,成都商报记者循着她的足迹来到丹巴,朝夕相处中,感知了裴老师与她的一家,无穷的力量源自内心的纯净。
即日起,本报将连续3天推出系列报道,讲述这位援藏女教师的故事。不为单纯的歌颂,只为将这份温柔的力量传递到更广阔的天空下,唤起更大更广的爱的能量。
40篇支教日记
揭开平凡背后的“大爱”
“这并不伟大”,裴丽娟在日记里这样对自己说。一年零一个月,她的QQ私人空间更新了40篇日记,记录着援藏的片段与感悟。这些她自己看来“并不伟大”的点点滴滴,却汇聚成为浓缩了援藏支教者壮举的伟大画卷。
月是故乡明心系援藏情
中秋回家
深夜,你回到成都
这个中秋,援藏女教师裴丽娟赶了12个小时的大巴车,从丹巴回到成都。奔回家中已是深夜,父母迫不及待地下楼迎接,房间的桌上早给她摆好了一桌的菜。说好不哭,一家人还是谁都没忍住眼泪。天,从你踏上援藏支教的路,当初由不舍到支持的父母、姐姐,每天都在倒数你的归期。
你说,“这并不伟大”
一年零一个月,你的QQ空间更新了40篇日记,记录着援藏的片段与感悟。你说“这并不伟大”,你早已习惯了这艰苦,停水、停电、地震、传染病、气候诡异等等,你总是笑着面对。
你说,“都不是事儿”
过年回到家时,大姐惊恐地看着你们一家三口,脱口而出“这哪来的三个黑鬼”。再一摸你女儿的背,一把全是骨头,大姐眼泪簌簌的掉。你说“都不是事儿”。
我们想对你说——
这些你自己看来“并不伟大”的点滴,这些你口中“不是事儿”的事儿,汇聚成为浓缩了援藏支教者壮举的伟大画卷。这个中秋,我们想对你和你的家人道一句:辛苦了,中秋快乐!
9月22日,又一个难得没有工作安排的午后,一对夫妻沿着甘孜州丹巴县城外的盘山土路艰难前行。目的地,是大山深处的乡村学校。
近两小时后,蒲角顶小学。15个黝黑的孩子瞪大好奇的眼睛,望着这位风尘仆仆赶来的女教师,开始了他们生平第一堂音乐课。课堂从未这般美妙过,直到下课铃响,孩子们仍不舍起身。此刻起,他们心底印下了她的名字,裴丽娟。
她来自千里之外。去年8月前,裴丽娟还在成都市成华区双庆小学任副校长。之后,她就主动踏上了支教的崎岖路。成华区此批援藏干部人才,裴家就占了“两个半”——除了裴丽娟,丈夫刘云洲也主动请缨,夫妻俩还带上了正上小学的10岁女儿。
一家三口援藏,背后是父母的不舍、女儿的教育、生活的苦累。这可是怎样的奉献与魄力!
援藏期间,裴丽娟夫妇俩利用平时开展工作时机、周末、节假日等机会深入丹巴县多个乡镇、学校,几乎走遍了丹巴的犄角旮旯。图为裴丽娟和丈夫刘云洲在周末到偏远的山区梭坡乡蒲角顶小学上课。
翻山,教课
一年走进9所深山村小
越是山林深处,孩子越需要我
日记摘录
“按照中路小学语文课的进程,准备了一堂语文课《四个太阳》。袁老师用《种太阳》这首儿歌引入,小朋友们用小手为她打着拍子。其实在我心里袁老师就是太阳,她无私地把阳光洒在藏区孩子身上……要是我有魔力,也一定给她变出四个太阳,一个照耀她的爱人,一个照耀她的父母,一个照耀她女儿,一个留给藏区的学生。”——《中路小学送教活动》年4月18日
“就在今天,学生考试的时间,教室里仍然没有电……再次回到学校时,我们拿出准备的足球、跳绳,和学生们一起玩耍。一开始学生们都很拒绝,有些孩子甚至都不敢抬头看我们……我们和校长约定,下学期开学再来送教”。——《完成丹东小学之行》年7月2日
9月22日,大雨刚过,上山路泥泞不堪,裴丽娟夫妇还是利用难得休息的下午踏上了艰难的上山小径。背着送给山里学生们的课外书和足球,他们要到密林里的蒲角顶小学送教,义务给孩子们上节课。
蒲角顶距丹巴县城约10公里。前7公里,车子颠簸在盘山路上,后面3公里,车子已完全无法通行,那是最原始的山谷密林。时而手脚并用地爬坡,时而趟过溪水……就这样艰难翻山接近两个小时后,夫妇俩终于站在了蒲角顶小学的操场上。
此时,10岁的龙姆初正和班上的同学紧张地等待着裴老师。她知道下午有人要来上一节“特殊的课”,这可是蒲角顶小学从没发生过的新鲜事。
在这个只有一百来人的村小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十多个人。4年级的龙姆初,除了村里的乡亲和学校的师友,几乎没有见过“其他人”。她也从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语文数学,还有“音乐课”。
简单的拍子画在黑板上,裴丽娟从最初级的节奏乐理讲起,一边讲,一边跟孩子们做着音乐游戏。她想带着大家合唱城里孩子最熟悉的《粉刷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可惜孩子们眼神疑惑,谁都不会唱,于是她选了首《十分钟》,一句一句耐心地教。
终于,孩子们瞪圆的眼神从惊恐陌生,逐渐放松,变为兴奋渴望。他们似乎从没从课堂上感受过这样的快乐,直到下课。“你们喜欢裴老师吗?”孩子们扯出嗓子喊道“喜——欢——”。龙姆初此时种下了一个愿望,她想当老师。“当音乐老师”,她羞涩地说,教课时,她要像裴老师这样温柔。
裴丽娟援藏的正职工作,是在丹巴县城的城区小学挂职副校长。丈夫则挂职在丹巴组织部。闲暇去村小送教,完全是工作之余的自发行动。
他们常常还会带着女儿刘馨雨去。如今,刘馨雨已经会大方地站在村小讲台上给小朋友们讲堂自然课。体育教师出身的丈夫则教足球、做游戏。
一年下来,不知不觉,这家人已经翻越了丹巴境内的数座大山,去到过9所村小了。
“我想,越是深山的孩子越需要我们。”走出送教的学校,裴丽娟说。这也是为什么,从这个学期开始,她主动从城区小学换到了丹巴县城外水子乡的水子小学任教。她觉得,县城学校条件相对优越,村里的学校更加需要她的支援。即便这样一来,她不得不与丈夫分开,一周才见得到一次了。
裴丽娟在工作之余帮助了很多丹巴当地的贫困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一一记录在案。
帮助,关心
22份学生档案
她悄悄为他们找“亲人”
日记摘录
“记录一件高兴的事情。大学志愿者过来兼课的事情得到回复,感谢帮我联系的红梅同学,感谢热心的黄老师,更感谢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jj/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