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福州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底气,是这样炼成的》的文章,聚焦了福州高新区干部职工提振精气神、担当负责、提速增效的良好局面。福州日报评论:“精气神是种力量,我们要以高新区为榜样,提振精气神,为幸福而奋斗。”
这是福州日报高新区提振精气神系列报道之一。相关报道如下:
底气,是这样炼成的
福州高新区提振精气神系列报道之一
▲快速发展中的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
成绩单
去年10月以来,福州高新区累计完成交地多亩、拆迁75万平方米,拆除建平村24万平方米违规根雕厂房,完成高新区实验小学项目用地征迁,打通高新大道、乌龙江大道、浦上西桥头,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4号路、11号路、2号路延伸段等11条道路的最后堵点。启动高新区产业项目集中交地月行动,任务已完成过半。一批搁置多年的项目和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担当负责、提速增效的良好局面。
“市里安排年高新区开工51个项目,我们愿意自加压力,增加到85个!”
在去年12月24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各县(市)区分别领到年“抓项目、促发展”专项行动任务。福州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的一番表态,出人意外。
一向给人“低调”印象的高新区,猛然间“调高了嗓门”,这样的底气,源自何方?
底气源自压力动力
——高新区怎么建,广大干部群众寄予厚望
新时代的高新区,成为福州城市发展战略“棋局”中的重要一着,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其发展建设寄予厚望。
高新区位于福州中心城的西南侧,与仓山区仅一江之隔,下辖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等主体园区,年起托管闽侯县南屿镇和上街镇5个村。随着近年来福州城市大发展、大交通格局逐渐形成,其区位优势日益突出,高端产业和房地产项目竞相入驻,市民也纷纷在此置业安家。
▲高新区乌龙江大道一期全程贯通
▲高新大道有望春节前通车
如今,高新区交通十分便捷。从鼓楼区乌山路附近驱车,途经尤溪洲大桥、浦上大桥或湾边大桥均可到达高新区,也可经金山大桥、橘园洲大桥前往,正常车程仅20分钟左右;此外,福永高速、福银高速、省道、县道穿境而过,路网四通八达。
▲两园2.9公里延伸段项目正抓紧施工
在产业规划上,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定位以高端研发、科技孵化、总部经济和双创平台为主体;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定位为高新技术辐射区域,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机电和光电产业等生产性项目为主。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和聚集区,市委、市政府要求高新区成为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为此,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宁和市长尤猛军短时间内多次调研高新区,为高新区指明发展路径,提出殷切期望。
“这既给我们压力,也是巨大的推动力。”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许舜举说,把高新区建设好,是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更是广大干部群众的美好愿望,重任在肩,关键要化作具体行动。
底气源自思变求变
——干部们憋着一股劲,都想把工作做好
审视自身发展定位,首先须正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高新区原处城乡接合部,“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能否对标中心城区,做到精细化建设管理?
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产业附加值总量不够,如何打造最优环境,促进项目落地,凸显产业优势?
园区编制有限,机构和人员偏少,承担着园区和县区的双重任务,如何进一步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
“最大的问题,是干部缺乏身份认同和感情认同。”新一届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到任后,发现一些干部存在消极情绪,认为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另外,由于高新区“一区多园”的管理格局,还托管部分镇村,不少干部群众习惯性地把自己当作某某园区或某某镇村的人,很少意识到自己是高新区的一员,是“高新区人”。
“没有身份认同,就不会有价值认同和感情认同,就不会有归属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叶仁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有各种因素。但在调研后他发现,高新区的大多数干部不是不能干,也不是干不好,他们一直在思变求变,“明显感到上上下下憋着一股劲,大家都想把工作做好,把高新区建设好”。
▲南屿镇党委副书记陈巍在和村民们讲解征迁政策
如何摒弃思想包袱,谋求更大作为,实现赶超跨越?高新区的决策者们在思索,干部群众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xmsbfz/1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