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是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市将启动系列宣传展示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促进非遗传承。
宋江阵展演。
传统手工技艺体验。
明日起,一场关于闽南文化的盛宴将正式拉开序幕:宋江阵和五祖拳比武展演、传统技艺互动体验、答嘴鼓讲古专场活动……6月10日,是我国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午9点,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思明区文化体育出版局承办的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将在前埔北健身公园举办。启动仪式后,市文化馆(市非遗中心)、各区文化馆、各非遗保护单位、传习中心等还将陆续举办20多场系列宣传展示活动,集中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展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取得的成果。
“宋江”的大旗如风起云涌,席卷天地,手举刀枪棍棒、身着锦衣战袍的“水浒英雄”,按梁山英雄排座的顺序分成两队人马,出城呐喊,开始跑阵,随之变化成蜈蚣、龙卷水、八卦、长蛇、狮子等阵势,让人目不暇接……明日的启动仪式上,“厦门市宋江阵和五祖拳比武展演”无疑是颇受市民期待的重头戏之一,将有来自全市的10支队伍亮相“比武”。
这些“梁山好汉”的肩头,担当的是宋江阵文化复兴的重任。目前,厦门市宋江阵队伍遍地开花,主要有思明何厝宋江阵、湖里湖山宋江阵、海沧新垵五祖拳、集美城内五祖拳、同安造水宋江阵、同安淡溪宋江阵、同安郭山宋江阵、同安西湖小学宋江阵、翔安赵岗宋江阵、翔安茂林宋江阵等队伍,不仅活跃在本地,更频频走出国门,获得大奖。
市非遗中心组织这次“宋江阵和五祖拳比武展演”,是宋江阵、五祖拳第一次全市性集中比武展示,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我市省级非遗项目宋江阵、五祖拳的传承发展情况,为传承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促进游艺体育类非遗保护与传承,而它也仅仅是市非遗中心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的一次实践和缩影。当前,我市各区积极开展保护传承活动,如思明区积极开展与金门宋江阵的交流活动,湖里区每年在重要节庆日都进行大型广场表演,同安区开展宋江阵进汀溪中心小学、西湖小学校园活动,翔安区建立宋江阵文化广场,海沧区和集美区五祖拳积极开设武馆带徒传艺等。相信经过努力,宋江阵和五祖拳的生命力能得以延续,其文化精髓能得以一代一代的传承。
营造非遗保护
良好社会氛围
自年以来,文化部连续11年举办“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对于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年9月,国务院决定把“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展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十年来取得的成果,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决定,在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此次宣传展示活动。
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
今年年初,中央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全面部署振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任务,要求文化遗产保护要坚持以传承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融入现代生活为导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日,记者采访市非遗专家组组长陈耕,他认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落到脚下的文化,闽南文化就是培育我们的土壤,传承发展闽南优秀传统文化,可使闽南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是我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基本点。”
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介绍: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同年年底,经厦门市委编办批复,厦门市文化馆加挂“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传承发展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成了我市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市已逐步构建起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建设了一批项目保护单位和传习中心;规划建立鼓浪屿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厦门港历史文化街区、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同安城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重点保护区域;创立培育了“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乡音之旅巡演交流活动”“海峡两岸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一区一节”等一批具有鲜明闽南特色的文化品牌;开展了“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闽南文化进社区”“闽南话水平测试工程”等传承活动。成立了厦门市非物质文化展演团,以文艺演出、技艺展现、专家讲座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成果。
年,我市以政府令的形式,正式颁布出台《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办法》,成为我国第一部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法规,标志我市已初步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网络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保护体制及运行机制。年,文化部开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评估,对我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给予充分的肯定。
开展“走透透”活动
医院开展的“做有人情味的医者·文化暖心”文化走进卫生计生系统活动,今年春节期间在全市部分社区开展的“闽南文化进社区”展演活动……这些活动正是由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学校、社区、军营、企业、社会福利机构等基层广泛开展的“闽南文化走透透”系列活动的一部分,精彩纷呈的表演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不仅如此,非遗展演团还在文化交流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去年10月份,在马来西亚举办的(马六甲)世界闽南文化节上,南音、答嘴鼓、木偶、车鼓弄、闽南皮影戏等几个闽南特色文化小节目也在当地民众中引起热议。非遗展演团开展的“闽南文化走透透”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传习中心及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志愿者为队伍,以文艺演出、技艺展示、图片展览、模拟互动等形式,活动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结合,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相结合。目的是发挥闽南特色文化优势,提高公民的文化自觉,促进对台文化交流、促进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是大陆20个“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之一。
文/本报记者何无痕
图/市非遗中心提供
(来源:厦门日报年6月9日第A08版)
赞赏
长按白癜风为何复发南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bbfz/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