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千差万别,却似两滴水珠,同根所生

大理,阮义忠与袁瑶瑶,(摄影:周海川)

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使他们相遇,

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

——WislawaSzymborska

这两人谁被复制了,谁消失了?谁用两种笑容微笑?

周海川

仔细想一想,阮老师的摄影工作坊至今已快三个年头,从杭州1班到今年8月开课的上海2班,已顺利开班19期。追忆到年5月12日,阮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何明老师策划的第二届纵目摄影双年展,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阮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阮老师找咖啡喝,后来才晓得他每天有喝咖啡的习惯。展览期间阮老师与何明老师聊到摄影工作坊的事情,这么棒的事情,能出一分力也是好的。

随后阮老师回到台湾,把一些工作坊的理念、详细课程等内容发给何明老师,我们开始讨论给工作坊做一些设计构想。因为何哥是设计师出身,所以大家开始构思设计一些工作坊需要的物料。

第二次见阮老师是在年8月的大理摄影节。阮老师与师母、何哥、傅拥军老师齐聚大理的一个餐馆,讨论工作坊具体的事情。之前在成都听阮老师讲到傅老师,傅老师对工作坊的事情也很想尽一分力。就在那天晚上,大家敲定了这件事,傅老师负责线上招生,何明老师负责线下的一些执行。

不久,10月1日,顶着台风,工作坊第一站就在杭州正式开课啦!随后我有参与杭州站1班、北京站1班、成都站、潍坊站、昆明站、广州站、厦门站1班、上海站1班、北京站2班的全程。上课期间我负责好老师的吃住行,记录大家共处的时光,制作工作坊的一些物料等,杭州的娌娌姐也是经常和我打配合服务好工作坊。

工作坊第一站,杭州班上课时,

那么多站下来,最佩服每一次老师都是带着全新的劲头去教课,师母在最后面认真旁听与记录,时不时提醒老师休息,两人配合得很默契。感觉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里,阮老师和师母都是天衣无缝的一对。

每一站都有不同地方的人,不同职业,甚至学员年龄从60后到90后的差距,因为学习大家相聚到一起,接受阮老师的授课,彼此成为好朋友。我虽然比大部分学员接触阮老师时间多,但课程都是断断续续在听,很多时候都是在记录大家,忙工作坊的事情,不过从中向老师、同学们学到很多东西,能为工作坊做这么多事情也锻炼了我。

北京站(二期),周海川与阮义忠夫妇合影,

另外老师、师母是吃素,慢慢有些时候也会陪老师、师母一起吃素,有一次我开玩笑说,我吃鸡蛋都感觉荤了,哈哈哈哈。我自己说这么多,不如真正去学习体会来的立体,所以我相信,来学习过的同学肯定没有后悔。

每一次的相聚到离别,即开心又伤感。开心每次都有新的东西可学又结识新的朋友,伤感又一次的与大家离别。幸运的是,在其他城市开课时或者阮老师的展览时,很多学员又会从全国各地聚到一起。最后,希望阮老师多年积累的暗房经验与做事的态度更广的传播下去。

周海川作为阮义忠摄影工作坊的随行助理,记录了课堂内外的一些瞬间,与大家分享。

阮义忠

头发愈来愈白之后,在台北坐地铁时,经常有人让座。第一次碰上,我还真是大吃一惊,那人看起来明明比我老呀!那天我才明白,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以为自己还年轻,包括我在内。

说到老,就不得不提我的老伴袁瑶瑶。不久前的一个早晨,她一醒就跑到客厅,对着已经晒好衣服、浇完花,正在扫地的我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上辈子是成都街头的流浪儿,被你捡回来照顾。难怪这辈子我会嫁给你,因为要报恩。”我顶回去:“还不知道是谁在报谁的恩呢!”

四十年前,我在服兵役时认识了她;当时我二十岁,她十六岁,两人都是初恋,在一起的时间早已超过各自生长的岁月。一个神秘的原因把我俩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让我们不只一起生活、工作,连理想与信仰也同归一处。

若说我跟老伴是天生绝配,倒不如说,在不同阶段总有一个人让着另一个。具体说来,头三十年是她让我,近十年是我让她;但整体而言,自然是她成全我居多,因为驱动我俩大半生的摄影事业并不是她的兴趣。把我俩绑在一起的那条绳子就是摄影。对我而言,绑得愈紧就愈幸福,对她来说可就不了。

我是先认识她姐姐的。四十年前,袁琼琼是台湾众所瞩目的文坛新人,我则是在《幼狮文艺》当助理编辑,整天跟作家们联络,袁琼琼也是其中之一。高中毕业后,我在这本杂志只干了十几个月,就因为年届二十,不得不应召至海军服兵役。

第一年服役的地点在台湾南部,营区外有个军中电台,台长是诗人管管。每逢假日,为了出游方便,我都会先到他那儿换便服,顺便跟他喝茶、抬杠。那时他与袁琼琼正在热恋,两人几乎整天腻在一起。有天我开玩笑:“你们也帮我介绍个女朋友嘛,免得我老当电灯泡!”袁琼琼当下就说:“我认识的女孩儿当中,就属我妹妹最漂亮!”

她还真是立刻就采取了行动,回台南几天后来了封限时信,说已经帮我跟妹妹约了周末见面,地点是台南市西门路的卡多利亚餐厅。在那个年代,卡多利亚在整个台湾都算是高档的,酒红色的落地窗帘边,还有人在弹钢琴。她算准了我经常有稿费进帐,荷包满满。

约会那天,我早早抵达,特地挑了个好位置,能把所有上门的顾客瞅得一清二楚。时间老早过头了,却还没见着人。我点了份最贵的餐点,以最帅的姿势享用着,以便她一进门就会注意到我,可是都快吃饱了,那位袁琼琼所认识的最漂亮的女孩仍然没有出现。

正想走人,却灵光一闪:难道,那个在我面前晃过三次,留着清汤挂面、齐耳学生头的小女生就是她?这时,那个穿着牛仔裤、红棉衫的小女生又进来了,四处张望了一下,跺跺脚,好像决定离开了。

上前一问,果真是!我整个人都愣住了,所谓的“一见钟情”绝对没在我身上发生。她不是念高二吗,怎么看起来像初二?跟她走在一起,肯定会被人认为我在诱拐小女孩。我叫了一份特餐给她,打算等她吃完就告别,可又说不出口,只得陪她在街上逛逛,到零食店买了一包蜜饯、一包夹心巧克力递给她,就快步走在距离三公尺的前方,偶尔回头看看她还在不在。

她倒是一直都显得喜滋滋的,还把包糖的彩色透明纸罩在眼上当太阳眼镜,跟我做鬼脸。一路上我都没怎么开口,她却是嘴巴没停过,尽讲些我压根儿没想去听的话。我可是在大台北文化圈打过滚的,什么场面没见过,哪种痴情故事没听过?她只不过是个单纯至极、情窦初开的乡下小女生,哪能引起我的兴趣!

搭火车回到营区,正赶上晚点名。过了几天,我照例向袁琼琼高谈阔论文学、艺术,信纸一写就是三大张。要付邮时才突然想到,若不跟她妹妹问个好,可能会显得没礼貌。于是我打开信封,在信的后面加了个p.s.:“请代向袁瑶瑶问好。”

两天后,我收到一封厚厚的快邮,字迹是我这辈子从没见过的,没有一笔一画符合中国文字书写的“永”字八法;文体也是少见的毫无修饰、伪装,心思流到那儿,笔就走到那儿。我一口气看完,那个小女生并没有责怪我,却让我觉得彷佛被狠狠骂了一顿。这么特别的女孩,我居然曾把她看得这么轻!

我写了一封满是歉意的长信给她,两人从此鱼雁往返。两个月后,我被调到金门,环顾四周,除了海还是海,写信给她成了我唯一的慰藉,平均一天一封,有时两封,甚至还拍电报。

阮义忠服兵役时从金门眺望厦门,

一年多后,终于有了假期,我从金门搭船回台湾,赶着到台中与就读静宜文理学院外文系的她会面。那是所女子学院,门禁森严;我请门房通报后,忐忑不安地站在校门口等着。从中学到大学,是女孩变化最大的阶段。即将出现的她,跟我从信上了解到的,会是一样的吗?

远处有位胖胖的女学生笔直地朝我走过来。我慌了,才一年多不见,那个娇小的女生怎么胖成这样?信上写了那么多的甜言蜜语,现在叫我如何继续示爱啊?人走近了……还好,长得不像袁瑶瑶……是袁瑶瑶的室友,来帮忙传话,说袁瑶瑶还在洗澡间,再过一会儿就好了。十几分钟后,一位穿着洋装的苗条女学生走了出来,烫成卷卷的长发披在肩上。是她,老远我就认出来了;她真的变了,而且远远超过我的期望,丑小鸭变天鹅了!

一九七六年,我们结了婚,定居台北,我在杂志社担任摄影编辑,她在贸易公司上班。两人开始有了摩擦,因为她白天忙得要命,晚上还得在我的强迫之下,帮我翻译原版英文摄影书籍。对她而言,这是相当枯燥的劳务,但是,我太想吸收知识了。幸好她个性温驯,再大的不愉快,睡上一觉就能忘个精光。

阮义忠与袁瑶瑶于台北玉成街,住处附近正在修马路。夏天,刚结婚不久

那是老伴为我所做的一大堆事的开端。让我影响整个华人世界的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都是透过她帮我读书,而累积起来的文章。后来,为了我要到法国展览,她开始学法文。也因为如此,我才有办法在见到法国土鲁斯水之堡摄影艺廊创办人,摄影大师尚˙杜杰德(JeanDieuzaide)时,与这位我生命中的贵人起了灵魂的共鸣共振。这个因缘促使我办了中英文对照的《摄影家PhotographersInternational》杂志。

办杂志的那段时间,是我俩结合得最紧密的时候。因为她的外语能力,我们得以周游列国邀稿采访。摄影让我们的生活丰盈;眼界开了、心胸阔了,朋友也多了。让我觉得最可喜的就是,经常我还没开口,太太就已经知道我要讲什么了。她与我水乳交融,彷佛是另一个我,却又同时弥补了我的不足。全天下找不着那么好的太太了!

如此和谐美满的关系,竟然从我戒烟那天开始,慢慢地有了变化。从前我写起文章来,是又快又好;只要香烟一根接一根,文思自然泉涌,欲罢不能。一九九二年,我把从初中就开始,抽了近三十年的烟给戒了,没想到,下笔时,开始稿纸一张一张的撕,怎么也写不满。有一次交稿在即,差一点就要冲出门找香烟了,灵机一动,心想,不如叫太太帮我打字,我在旁边一句一句地讲,之后再来修改。一试之下,居然行得通。从那时开始,我的每篇文章都是太太坐在计算机前,帮我一个字一个字听打出来的。

阮义忠、袁瑶瑶于台北新店家中,春天

头几年还好,她心甘情愿地当我的助手,渐渐地,她开始喜欢给意见,到后来甚至批评起我来。这种情形在大约十年前,她开始有了自觉、自我意识之后,尤其明显。文章写着写着,两人就会吵起来,经常写不下去。我试着在每次摩擦后调整自己,渐渐学会了不要在意很多事。老伴比较单纯,总是那句话“没啥好计较的”,很快就能雨过天晴。问题是,她忘得快,也不能记取教训,过一阵子又给我找麻烦来了。换个角度想,文章写了几十年,我听到的多是赞美,少有批评,身边这位批评家的言论没法不听,又不能把她赶走,只好封她个“阮评家”,意思就是,专门批评阮义忠的专家。

厦门站(二期),结业晚宴上,师母即兴唱了首歌送给老师,师母的歌声好听极了,在场的都感动极了,(摄影:颜志伟)

我并不是修养特别好,只是深知,跟她动肝火,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多年来,我体悟了一件事:夫妻愈是亲密,就愈经不起吵。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想讲的话先吞下来,伺机再沟通。我跟老伴很多事都能分享,唯有两件事我必须独享,一是听音乐,一是走路。关起门来听音乐,或是出门走走路,再大的火也会熄了。

无论如何,我还是替老伴高兴的。在皈依佛教慈济基金会创办人证严法师,受到启发后,她挥展了潜能,开始让许多人惊讶。我俩在《慈济月刊》上的专栏《随师行脚˙摄影笔记》以及共同合作的《看见菩萨身影》系列丛书,多年前已开始完全由她执笔,我仅负责拍照。她由我的助手变成“阮评家”,又变成了一位作家。我适应了老伴的成长与改变;现在,我俩依然相知、相伴,但她已是属于自己的袁瑶瑶。

日本,母亲袁瑶瑶在京都清水寺庙,(摄影:阮玺)

老伴顺我大半辈子,很会烧菜,又是我事业上的好帮手,最大的毛病就是向来比我晚起,又不喜欢做家事。非常爱干净的我,在家时,只有按着自己的节拍每天五点起床打扫屋子。使环境干干净净的,能带给我很大的满足;而所谓干净,不只是物理上、视觉上的干净,精神与心灵上的干净也同样重要。

大量的家事让我体会到不少人生哲理。很多人把艺术与生活一分为二,我却很喜欢将两者结合;我在艺术上所追求的,和在家中所做的完全相同。美就是次序跟比例都要对,什么事先做,什么事后做,什么东西要多,什么东西要少,都有讲究。一个是时间的顺序,一个是空间的大小,把这些搞清楚了,和谐就会出现。人与人之间、夫与妻之间的相处,道理也差不多。搞岔了轻重、先后,摩擦、裂痕就会出现。

有一天,老伴问我,你为什么每天都要打扫得那么仔细?别人根本看不出差别。我说,我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打扫。当玻璃干净到如同不存在时,外面的风景就成了室内的一部份,我也跟大自然合一了。我不知道老伴能不能感受到这一点,但即使不能也没关系。人与人之间总是有不能沟通的盲点,只要能包容彼此的差异,接受对方的缺点,谁对谁错也就不重要了。

阮老师乐于在微博分享生活的点滴,这是日落前的关渡山居,

天下没有不努力就能完美的婚姻,唇齿相依也会不小心咬到。两个有缺点的人,磨合得好,就会变成完美的结合,磨合的不好,无论谁是玉、谁是石,下场就是俱焚。能互称一声老伴,其实就是两个永不放弃的人,共同寻找着在每个阶段结合的方式。我和袁瑶瑶正是如此。

杭州,(摄影:葛亚琪)

袁瑶瑶

年生于台湾省台南市。年毕业于静宜文理学院外文系。年与阮义忠结婚,年生儿子阮玺。-年于进、出口贸易公司工作,并翻译了大量的摄影信息及书籍,其中《当代摄影名家暗房技巧》、《安瑟·亚当斯回忆录》、《黑白摄影的技术与艺术》、《摄影的发展与市场》等书由摄影家出版社发行。年与阮义忠共同创办《摄影家PhotographersInternational》杂志。年起开始于《慈济月刊》撰写“随师行脚,摄影笔记”专栏以及慈济志工列传《看见菩萨身影》,至今已完成31本。

编辑:狄夏

设计:邹巍狄夏

校对:董晓鹏

图片及资料来源:阮义忠摄影中心

我们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

因为我们是从土而出的,

我们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40年前,阮义忠凭一本台湾客运车价目表,走访从未去过的地方,一个人,用相机天真狂热地记录着一个时代。

年,《人与土地》首次发表,成为纪录历史影像的重要部分,展现了个人口述历史的价值。

30年后,阮义忠先生《人与土地》作品首度全面展出。

此次展览,不只是摄影艺术的回顾,更希望借助影像唤起我们的回忆和检视。

我们坚信,在这个时代,纪实摄影依然是对生命的自省和学习。

阮义忠摄影工作坊由于杭州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及同仁彭娌娌、成都文化总监何明及同仁周海川的协助,得以自年顺利展开,目前已于杭州、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潍坊、昆明、台北、哈尔滨、长沙、厦门、苏州、深圳等地设立。工作坊学员成果联展《从一开始》自年于各城市巡展。

小班制(每期7-10人),传授美学理论之外、更由阮义忠先生手把手教习传统暗房技术,期间安插展览和讲座,以期面对更广泛人群传播摄影观念和人生哲学。

诚挚感谢以下各单位提供上课场所及展览空间:杭州:快门摄影艺廊、影尚视觉北京:三影堂、佩宝PIXBOX成都:梵木艺术馆厦门:茗荟苑、三影堂厦门分馆、海沧文化馆长沙:K+创客影像空间昆明:千奇艺术空间潍坊:山东和扬地产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摄影系、菲林公园FILMPARK哈尔滨:晶石影艺工作室苏州:书香世家连锁酒店、耦园、光影旅行网深圳:企业家摄影协会广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已于年6月1日启动征稿,详情







































北京那间医院看白癜风好
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bbfz/7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