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二十载,创业新征程厦门日报创新

本报记者林露虹通讯员郭文晨

  在美国学习、工作近20年的胡亦宁,与另外两位合伙人创办海德星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将微型压电马达及其应用推广到各个领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拥有留学背景及国际著名企业工作经验的洪伟从澳洲归国后,创办了光伏企业清源科技,今年6月,清源科技IPO顺利过会;青年学者蔡伟伟和同事开发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回国后参与创办烯成公司,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如今的烯成已是国内石墨烯领域的重要企业……

  这些创业人才的例子,在厦门创新创业园俯拾即是。20年来,厦门创新创业园坚持火炬高新区“人才带动”发展战略,始终将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领军型创业人才来厦创业作为工作之重,为科技人员创业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的厦门创新创业园,已成为厦门市“双百计划”和福建省“百人计划”的最重要载体和平台,担负起全市领军人才创业孵化和培育的重任。

  创新政策吸引人才

  年3月,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我国首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为厦门的引智工作提供政策支持。消息甫一刊出,众多海外学者的咨询函件如雪花片般纷至沓来。当年,共有65位留学人员带着项目来到厦门创业园创业。

  十多年后,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施立华回忆厦门创新创业园发展历程时,将年《规定》的出台视作厦门创新创业园打开知名度的重要节点,“一时间,创业园在全国的孵化器中打响了品牌,团队也在这一过程中成长了。”

  年,火炬高新区又推出人才政策“升级版”——《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境外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办法(试行)》和《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两个《办法》”),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吸引和集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

  数据彰显了人才政策的“磁石”效应。据统计,从年至今,共有多名各类科技人才落户创新创业园,其中海外留学人员人,占来厦创业留学人员总数的90%,博士和硕士创业者比例超过90%。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自年以来,厦门创新创业园已承接70位厦门市“双百计划”人才落户创业,其中有8位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业型人才;3位人才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5个团队、26位人才入选福建省“百人计划”,4位人才入选福建省首批海西创业英才。

  优化环境留住人才

  当然,利好政策并非厦门创新创业园引才聚才的唯一关键因素。“逐步完善的专业化服务和园区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样是吸引人才的重要部分。”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主任黄永鸿介绍说。多年来,厦门创新创业园积极构建创新载体,形成集聚效应,为人才提供充分发挥才智的空间和舞台。在他看来,一个科技人才往往将带动一个产业,产业互动将形成产业链,进而构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性循环。20年来,正是在一批创业领军人才的引领下,厦门创新创业园逐步形成光电子、电子信息、新材料、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与环保等优势产业。

  如果说一揽子政策和实打实的配套赋予了厦门创新创业园独特的硬环境,那么接地气的服务则是厦门创新创业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软实力”。“我们的特色魅力是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就是说你在厦门市很难找到一个像我们这样既有国资背景,又有企业化运作的全方位服务机构平台。实际上我们就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这个桥梁给企业提供了很多便捷,所以他们就会觉得我们就像保姆一样,无论他们碰到什么问题或困难,都可以找我们,我们都将全力以赴帮助解决。”黄永鸿说。

  

  海德星科技创始人胡亦宁:

  愿和厦门创新创业园一道发展壮大

  作为火炬高新区引进的境外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之一,海德星科技创始人胡亦宁与厦门的结缘,正是从两个《办法》的出台开始的。年,胡亦宁还远在美国硅谷为国际知名企业西科工作,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决定到厦门走一趟。“除了厦门,我们也考察了北京、苏州等地,但厦门的动作最快,创业园贴心的服务也很让我们感动。”时隔多年,胡亦宁依然对当时创业园给予的一系列暖心服务记忆犹新。

  入驻厦门创新创业园,使胡亦宁获得了火炬高新区“七个”的政策支持——万元生活补贴、住房和创业场所各平方米以上3年免租金、万元以上创业扶持资金、最高万元的贴息贷款、最高万元的个人所得税补贴、万元以上创业担保资金。“这‘七个’对我们初创企业来说尤为珍贵。”胡亦宁说。

  如今的海德星,业务已从压电马达研发拓展到将压电电机和直线电机应用在显微镜平台,并计划在显微影像数字化领域进行深耕。回顾这一路走来的创业道路,胡亦宁颇为感慨,“现在有许多创业基地,但我想厦门创新创业园是最有内涵、实力最强的,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和厦门创新创业园一块发展壮大。”

  烯成新材料总经理刘长江:

  在创新创业园支持下打造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

  年9月成立的烯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石墨烯制备设备和石墨烯产品应用研发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石墨烯行业首家实现产业和实质性盈利的公司。年9月,烯成得到A股上市公司德尔未来的青睐,收购其54%的股权。

  “烯成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和厦门创新创业园在场地配套、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密不可分。”烯成总经理刘长江说。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和厦门创新创业园的鼓励和支持下,厦门烯成新材料公司正积极推动资源整合,在园区内成立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在刘长江看来,搭建平台,有助于释放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把更多的产业链相关企业吸引到高新区。可以预见,在烯成引领下,厦门创新创业园将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助推我市新材料产业链的发展。









































白癜风怎么医治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bbfz/7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