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三连发高度

《福州日报》分别于1月15日、1月18日、1月19日报道马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揽才引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创新扶贫模式”、等方面工作成效。

1月15日

《福州日报》

刊登标题为

《揽才引智马尾奏响发展强音》

原文如下

鼓励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马尾年拿出“真金白银”。记者日前获悉,马尾企业新招用首次在马尾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按每人元的标准领取吸纳就业补贴。截至目前,3批50家企业招录的名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马尾区人社局已陆续将就业补贴发放到位。

  这是马尾区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实现人才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缩影。“十三五”以来,马尾区人社局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惠民生与促发展相结合”为工作主线,秉承“马上就办”工作理念,全力以赴、担当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多措并举稳就业保民生,全面落实惠企惠民政策,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人才是关键。马尾在人才引进上下大气力,先后出台《马尾区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八条措施》《福州市马尾区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等引才政策,签订《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引进人才专项协议》。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总裁高腾,是马尾培育的高端人才,被列入“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

  “我们搭建了引才平台,让英雄有‘用武’之地。”马尾区人社局负责人说,马尾区拥有马尾人才港“双创”示范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国家、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等众多平台。院士工作站增至10家,数量居全市第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达5.9万人,其中引进ABC高层次人才81人、福建省工科类青年人才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人、紧缺急需人才13人。

  马尾区还多措并举推动创新创业,建立众创空间、创业孵化示范基地4家,17家创业企业被评为“植根榕城”优秀创业项目,4家企业获得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减轻企业负担,马尾区人社局及时打出“免、减、降、补”政策“组合拳”。

  “这笔费用的减免,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也激励我们更好工作。”医院人事经理谢春玲说,该医院有参保职工60多人,医院省下元。

  在马尾,企业轻装上阵并非个例。年2月至12月免征中小微企业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年2月至6月减半征收大型企业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为马尾企业减免社保费1.95亿元,家马尾企业领到稳岗稳就业补贴1.64亿元,保障企业良性发展。“十三五”期间,马尾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

  去年,全国8个城市启动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马尾是福州三个示范区之一,今年马尾将立足福州台商投资区、物联网等特色,持续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建设。

  14日闭幕的马尾区“两会”提出,主动融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强区、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创业创造新高地。在引育创新人才方面,实施引智工程,大力引进和培育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精准对接融合;用好“零门槛”落户政策,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在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实施侨商回归工程,发挥海外华人华侨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作用,引进新产业、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

1月18日

《福州日报》

刊登标题为

《企业设工作室一站式调解劳动争议》

原文如下

 “来件收到,公司会及时派人核实情况!”日前,在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政企事务部高级总监陈海珠用手机OA办公系统“EMobile”一一回复员工们的诉求件。

  记者看到,该公司设有一个和谐劳动关系服务室,职工有诉求就可以到服务室反映。公司还在此基础上,创新开通“线上”维权直通车,办公系统界面上不仅有日常办公板块,还增设了“诉求直通车”,员工们的诉求内容可以直达企业高管。

  为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在马尾,设立和谐劳动关系服务室的企业已有6家,高新园区、马江园区、出口加工区、琅岐经济区成立了和谐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为企业和职工提供用工管理、人才招聘、劳动争议调解、政策咨询、困难帮扶等指导和服务。

  “设立和谐劳动关系服务室,可以保障职工权益,助推企业健康发展。今年马尾将实现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马尾区人社局负责人说,这是马尾开展国家级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创新举措,以此服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去年,人社部确定在全国8个城市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全国唯一试点省会城市、全省唯一试点设区市,福州在鼓楼、马尾、福清三地试点,通过改革创新,打造3个示范区、7项工作机制:打造鼓楼区、马尾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福清市创建“无欠薪”城市,创新“两新+三方”党建引领、企业用工管理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自主协商、劳动关系风险防控、“区域+行业”协同治理和劳动纠纷多元化解7项机制,争取用2年时间,探索打造“区域示范、机制联动、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福州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提供鲜活经验。随后,马尾区出台实施方案,立足物联网等产业特色,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

  “如今在试点企业,很多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能得到化解,不能处理的问题,企业和职工联系园区、人社部门调解。”马尾区人社局劳动关系法规科科长曾芳晞说,企业设立和谐劳动关系服务室,不仅让职工维权提速增效,而且为部门下沉服务企业提供了平台。

  截至目前,除了6家企业设立和谐劳动关系服务室,万德电气等马尾32家单位获得福建省劳动关系和谐园区和企业荣誉,罗星街道、星云电子等38家马尾单位被评为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乡镇(街道)和企业。

  马尾纳入试点,与此前改革创新颇具成效有关。此前,马尾区设立了全市首个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累计为人次提供法律援助,该做法已向全市推广。马尾还创新“预调援合快联”六字诀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1月19日

《福州日报》

刊登标题为

《技能扶贫“满”了西海固的“库”》

原文如下

 “我每个月收入元左右,寄回家元,家人用这些钱在老家盖起了新房,今年他们将在新房过第一个春节。”来自宁夏西海固的陈满库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闽宁协作,他两年多前来到马尾务工,使家庭摆脱贫困、实现小康。陈满库现在担任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班组长,本月6日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

  西海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黄土高原丘陵区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地的统称,常年干旱,被左宗棠称为“苦瘠甲天下之地”。陈满库家在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寇庄村。

  “满库”这名字是爷爷取的,希望他给家里带来满仓粮食和金银。哥哥姐姐仅上完小学,只有陈满库,家人勒紧裤腰带决心供他读书。可没想到,上完初一,他便要辍学,气哭了母亲。13岁时,他跟着父亲挖树坑,成年后辗转多地务工,都没攒下钱,也试过开饭馆,因为没经验而负债了。年正为还债发愁时,闽宁劳务协作招工的好消息来了。“当时村支书在村民群里说马尾有工作机会,还有不错的补助,我没多想就报名了。”陈满库说。

  陈满库对这一天印象深刻——年11月10日,他搭乘由马尾区人社局组织的包车,从老家踏上了脱贫路。一张免费车票,让他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普通流水线工人成长为如今的制造部班组长,管理着50多名员工,还发动老乡到马尾务工。

  “日子好过多了,不愁吃穿,家里新房年建成了。”陈满库的父亲陈孝平说,“我种地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家里主要收入靠满库,儿子稳定的收入让全家心里很踏实。”

  陈满库的奋斗脱贫路,是马尾与宁夏原州扶贫劳务协作的一个缩影。

  马尾区人社局负责人说,马尾区人社局扎实开展“勇担新使命激情再创业人社走前头”主题活动,在闽宁协作方面,形成政府推动、多方参与、精准对接的工作局面,过去3年,共接收宁夏籍劳动力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发放交通、生活和稳就业等补贴.81万元。尤其在去年复工复产中,通过免费包机优先吸纳原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人,发放交通、生活和稳就业等补贴.85万元。

  除了接收宁夏籍劳动力外,马尾区还注重扶贫扶智,持续创新技能扶贫模式,形成“政-校-企-基地”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实现从技能人才培养、实训生产到高质量就业的新路径。“扶贫扶智打造飞毛腿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扶贫工作典型案例。

  “我们为原州学生提供免3年学费以及衣食住行全免费的技能学习机会,连实习、就业都安排好了。”福建省飞毛腿技师学院常务院长唐大强说,这就是马尾依托飞毛腿技师学院创新建立的扶贫长效机制——校企结合一条龙技能扶贫新模式。原州学生第一年在原州学习理论知识和基础实操,第二年到福州学习技能实操和考级考证,第三年下半学期在飞毛腿公司顶岗实习、安排就业。今年,71名级原州学生将毕业,是原州分校首批毕业生。

  “在马尾,我学会很多技能,由一名贫困生成长为技师。”飞毛腿技师学院三年级学生母得余,来自原州区头营镇,他是马尾一条龙技能扶贫新模式受益者,春节后将在飞毛腿公司顶岗实习,7月毕业后到飞毛腿公司上班,月工资可达元至元。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bbfz/12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