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山下
叶小杰专栏
再回厦大
文
叶小杰
盛夏的一天,在厦门出差,同事提议到厦大走走,于是一行几人打车直奔南校门。我特地喊了在校的师弟到校门口接应,还好排队的游人并不多,我们刷了身份证也就进了厦大。毕业已经三年,我的身份早就从厦大学生换为厦大校友,可心中的母校情结,仍是那样强烈。
高大的榕树撑起了天然凉伞,绺绺根须垂直而下,无声地述说生命的坚忍,刻画出岁月的轮廓。聒噪的知了隐藏树间,没完没了地演奏夏天的乐章。走过图书馆,走过管理学院,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路上背着书包的学生、悠闲漫步的游客,还是昨日的风景。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穿行,我时不时地向同事解释厦大各栋楼的布局和厦大的趣事。行至群贤楼群,大家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抓拍这充满历史底蕴的民国建筑。陈嘉庚先生的塑像还是那么高大,无声地注视着他倾力建设的学校。当年,入校之时就听说过嘉庚先生“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的故事,现今想来,由衷地多了几份敬意。都说厦大的校友特别爱母校,这无形当中就是受到了校主精神的感召呀。
芙蓉湖还是那么波光粼粼,恰似那小家碧玉惹人思慕。遥想当年,多少回在饭后沿着芙蓉湖畔散步,多少回望着湖里的黑天鹅沉思。时光呵,悄悄就这么过了三年呀。绕着芙蓉湖来到小广场,这是隔湖观赏嘉庚楼群的绝佳位置,因而聚集了大量游人。抬眼望去,高大的嘉庚主楼在傍晚的天空下分外雄伟,清秀的凤凰木上花开正艳。岁月在厦大的身上,仿佛不曾留下什么痕迹,只是变得更美更厚重了。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步至建南大礼堂。恰逢“七一”党生日,大礼堂有演出,学生们正忙着检票入场。仔细想来,以前在建南大礼堂参加过的典礼、观看过的演出也不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年前的毕业典礼。那一天,我骄傲地从校长手中接过博士毕业证书,心中的激动溢于言表。呵,时间过得真快。
绕过大礼堂,呈现在眼前的就是气势恢弘的上弦场。半圆形的看台依山势环绕,巨大的运动场上,三三两两的学生正在锻炼。师弟很细心地跟同事们寻找拍照的角度,力求将厦大最美的一面留在大家的记忆里。走在运动场上,才想起来:哦,好像很久没好好锻炼身体了。
天色已晚,我们一行人走进蔡清洁楼的餐厅。我点了几个最具地方特色的菜肴:烧仙草、五香、海蛎煎、炒老蛏……同事们大快朵颐,直呼吃得过瘾。是呀,舌尖上的厦大,又岂会让人失望呢?若有机会,我真想再尝尝勤业餐厅的馒头、芙蓉餐厅的卤面……
在芙蓉隧道的涂鸦墙上,我努力辨认着哪些是毕业前已经有的,哪些是后来覆盖上去的。终究发现,还是有很多已经更换了,就如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每年都是新的。走着走着,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想起那著名的旋律:“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纵使我们可以再到厦大走走,可学生时代的感觉,终究是没了。
入夜,海风带来了丝丝凉意。嗅着那带着咸味的空气,走在熟悉的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厦大教会了我很多,有知识,有精神,有信仰。从一个自卑的跨专业考生,到逆袭成财务学博士;从对科研一无所知,到可以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这是厦大赋予的。尽管已经毕业多年,我还是习惯在闲时看看厦大的新闻,还是习惯在每年校庆时看看厦大的直播,还是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menshangbao.com/bbfz/1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