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 http://m.39.net/pf/bdfyy/
七旬老人期待一首“厦门的歌”
鼓浪屿人庄德昆坚持音乐创作,举办公益声乐沙龙
声乐沙龙上,庄德昆指导参与者。受访者供图
庄德昆
人物名片
庄德昆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声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声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声乐教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兼职声乐教授,福建神学院特聘声乐教授,厦门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
他爱鼓浪屿,爱声乐。从省歌舞剧院到高校,又从课堂走向社会,七旬的他唱歌、写歌,期待着厦门“市歌”的诞生,期待着厦门能通过音乐走向世界,也幻想着时光穿梭,回到那时常举办家庭音乐会的小岛上去。他就是鼓浪屿的孩子庄德昆。
创作歌曲“示爱”琴岛
作为专业声乐人士,每唱一首歌前,庄德昆都会先了解歌曲背景、研究歌词内容等。在他看来,只有如此,才能用心、用情将歌曲演唱到位。
身为鼓浪屿人,庄德昆对《鼓浪屿之波》这首歌再熟悉不过了,每每演唱都能赢得掌声阵阵。但他一直有个遗憾:“《鼓浪屿之波》广为传唱,甚至成为厦门的一个符号,但其实歌里唱的是台湾同胞来厦旅游,登上日光岩远眺,思念基隆港。”回想自己从事音乐工作几十年,庄德昆时常感慨自己唱的都是别人家乡的歌,为什么就没有一首故乡厦门的歌呢?
任区政协委员期间,庄德昆曾写过一份名为《关于把厦门打造成国际音乐城市进一步拓展我市音乐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在这份提案里,庄德昆提出了开展征集、评选厦门“市歌”活动的建议。“如果有一首有影响力的‘市歌’,这对于提升厦门的知名度、推动厦门音乐文化的发展将有积极作用。”庄德昆说。在之后的大大小小场合,庄德昆都呼吁大家共同为厦门写歌。
当然,庄德昆也一直坚持自己“动手”。年,他创作了《故乡,鼓浪屿》直抒胸臆,表达了一位鼓浪屿人对琴岛的迷恋;年,他又写下了《鼓浪屿小唱》,用闽南童谣串起了鼓浪屿上的地名,再唱尽鼓浪屿的优美风光。
年7月,鼓浪屿申遗成功。当时远在多伦多女儿家中的庄德昆得知消息后,立即提笔写下了几句简单的歌词,随后由音乐教育家殷承典为它谱上了旋律。这份初稿在两人之间传递,改完歌词,调整旋律。最终《鼓浪屿之歌》诞生了,后在大家的提议下更名为《故乡情》。
《故乡,鼓浪屿》中有这样的歌词:“无论走到哪里,时常把你怀念……”除了怀念,无论到哪里,庄德昆都会带上关于鼓浪屿的歌,随时与身边人分享。日前,庄德昆等赴台湾参加一个研讨会。期间,他就向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高川,唱起了《故乡情》。
13年义务办声乐沙龙
与对音乐创作的坚持一样,庄德昆还十三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另一件事———每月第4个周五,在市文化馆组织举行声乐沙龙。这是庄德昆和知名男中音歌唱家吴培文、知名男高音歌唱家黄钟提议发起的。
13年来,参与声乐沙龙的人越来越多,活动“基地”也在市文化馆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分别位于市老年活动中心和厦门老年大学。
2月22日下午,春节后的第一次声乐沙龙如期在市文化馆二楼的排练厅里举办。这次沙龙名为“年厦门市文化馆声乐沙龙新春演唱会”,热爱声乐沙龙的老朋友们都来了。
以往的声乐沙龙活动像是面对面的交流分享,声乐专家们普及声乐知识,如讲解什么是声乐、如何科学发声等,之后是参与者们现场来一段片段演唱,由声乐专家做有针对性的点评。
但2月22日的这场活动与往常不太一样。活动前,声乐爱好者们在群里接龙报曲目。在新春演唱会这个舞台上,他们可以将曲目唱完整,以听取声乐专家们的点评、建议。当天,二重唱、小组唱、小合唱等轮番上阵,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虽然声乐沙龙与很多大型活动无法相提并论,但它坚持走过了13个年头,参与的市民数千人次。庄德昆介绍,参与活动的专家们都来自厦门市声乐研究会,均为义务教学。活动平均每场都有三四十名参与者,年纪最高的达92岁,最小的只有七八岁,也常能见到外国友人的身影。
“声乐沙龙面向社会,主要是为了满足音乐爱好者自我提升的需求,也能提高大众的音乐素养。私心也是有,主要是我们不想因退休等原因,丢了我们的专业。”庄德昆告诉记者。
在提升大众音乐素养、营造浓厚音乐氛围方面,庄德昆说:“鼓浪屿的音乐文化底蕴根植在我们小时候的家庭音乐会里,大家自发地在一起交流、分享,期待着越来越多的优秀音乐人才来厦。
(来源:年2月28日·海西晨报·第A10版·音乐厦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