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州镇地处南安东部,与泉州中心市区接壤,自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年)作为闽南首置的东安县治起,作为郡、州、县治所在地年,曾为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闻名遐迩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闽南文化”发祥地,泉州市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泉州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正式投用;兴泉铁路、医院征迁工作全面完成;“护城河”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成立丰州古城历史文化研究会,传承千年文脉……一桩桩、一项项都是古郡丰州焕发新活力的真实写照,如今这座千年古镇,正踏着深化改革的春风,主动融入泉州、南安城市建设,发挥人文、历史、区位特色,打造“一镇识闽南、一天历九朝”的闽南文化特色旅游区,再现“闽南文化大观园”。
(丰州镇年宣传片)
九日山下,晋江北岸,依山傍水的丰州镇。
莲花峰清风徐徐,高处望下,红砖古厝守住了千年古镇的乡愁;机声隆隆,一条条快速通道正在铺就;九日山下游客络绎不绝,“海丝”旅游带不断升温……在丰州这座千年古镇,古城与新区齐飞已成为发展的最美底色。
留住古镇的清幽,也就留住一份乡愁。如何让古镇在保持古韵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是个巨大的考验。这些年,丰州古镇同样接受了这样一份考验,逐步打通了历史与现代的联系。如今,古镇虽具现代感,但古韵仍在。
护城河清淤整治
守护生态家底
“盼望那么多年,这一天终于来了,护城河重现碧水清波,是许多老丰州人的愿望……”近日,在丰州护城河清淤现场,看着挖掘机奋力“挥舞”的场面,家住丰州护城河旁的老人黄阿伯感慨道。
九日山下,晋江北岸,依山傍水的丰州镇。
在丰州土生土长的黄阿伯,见过护城河清波粼粼的样子,也亲眼看它越来越黯然失色。
据历史记载,丰州的护城河可追溯至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年),丰州古城垒石为城,在其外围开凿了一道长米、宽8-10米的壕沟作为护城河。
在古时,丰州古城环城水系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护城河环绕丰州古城自西向东流淌,担负着周边村落的防洪、灌溉、航运任务,不仅起到维护城内安全的作用,还有排洪泄涝功能。
水清如镜的“丰州河”,承载着几代人儿时美好的记忆。
在丰州镇旭山村社坛自然村,经营小商铺的黄清良如今70多岁了,祖上三代人都在护城河旁生活,作为一名老丰州人,他对护城河的改造进展非常 我欲海晏河清,必先除淤浚污。今年6月,泉州市山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南安丰州灌片项目启动。这意味着,陪伴丰州古城走过多年的护城河,将通过清淤整治“变身”,“一河清水绕城郭”有望再现。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金鸡拦河闸库区及北高干渠北侧,涉及埔头排灌渠、桃源水库排灌渠、新亭排灌渠及后田排灌渠等4条渠道,整治总长度8.69公里,计划投资万元。项目涉及桃源、丰州、后田、埔头等村,目前已完成清表约m2,完成清淤并外运m3,完成土方开挖m3等,完成总投资额的18%。
唯愿一河清水绕城郭,绿色美景将可期。相信不久的将来,护城河将成为彰显古城形象的重要窗口和文化名片,当地居民可以尽情领略古城风光。
古城蜕变升级
打造宜居新城
古镇要发展,“闭门造车”不可行。随着时代发展,丰州人民对生活环境、基础设施、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打造新邑丰州,成为摆在丰州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首要课题。
近年来,丰州镇积极衔接泉州市北峰丰州组团规划,以项目带动为支撑,优化布局,完善配套,健全功能,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山、水、城”相融的丰州生态宜居新城。
高铁沿线,房屋外貌整齐划一,原本裸露的房屋已经披上“红装”,一股浓浓的“闽南风”扑面而来……走进丰州燎原村,仿佛走进了风景画中。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燎原村,裸房披“红装”,新村绿意浓。
其实,在10个多月之前,燎原村的人居环境并不容乐观,建筑外立面“光秃”、布局凌乱,空地杂草丛生,环境卫生差强人意。“以前高铁沿线有晒稻谷的、有圈牛棚的,还有鸡鸭舍,整体杂乱无章。”村民王阿伯回忆道。
而如今,村子俨然变了模样,家家户户贴上了光滑的瓷砖,有些院子里还修砌了凉亭、小花园,裸房披“红装”,新村绿意浓。
整治后的燎原村名声大噪,吸引了厦门、永春、德化等地的人过来学习交流;全省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在丰州燎原村举行时,参会代表盛赞其为“燎原样板”。
“目前燎原村已经全部完成裸房整治,全村无裸房,还实施了添绿补绿。”燎原村党支部书记王芙蓉说。
王芙蓉介绍,为了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旅游,燎原村还成立了燎原村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邀请泉州市源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策划发展方案,计划从乡村旅游、商业一条街、寺庙文化、颐养中心、民宿体验等方面进行规划,以“星火燎原”促乡村振兴。
如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春风”吹绿了丰州土地,目前丰州镇基本完成4个村整治任务,整治裸房宗、平改坡宗,装饰房屋外立面44.7万平方米,新建绿地和绿化带2.7万平方米。
推进环山片区生态旅游规划实施道路“五有工程”建设,完成西华洋滞洪片区南安段征迁任务、深化“厕所革命”、推动港湾式公交亭及公共单车站点建设、开工建设年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规划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完善镇区自来水管网建设,投入环卫经费多万元……在建设宜居新城的路上,丰州古镇“动作”不断。
位于南安丰州镇的金鸡水厂(一期),供水服务范围为泉州中心市区及台商区、北峰街道、丰州镇。
传承千年文脉
助力古镇复兴
丰州镇,作为南安古县城,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闻名遐迩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闽南文化”发祥地。
九日山下游客络绎不绝,“海丝旅游”热在丰州这座千年古镇不断升温。
如何让这个拥有历史厚度的古镇重现千年古韵和风华?
近年来,丰州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丰州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传承与发展丰州古城历史文化,成为众多专家学者、人大代表 今年2月14日,丰州古城历史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
近日,记者走进充斥着古老文化气息的丰州书院,丰州古城历史文化研究会便是在这里挂牌成立。
清代乾隆年间创建的丰州书院,丰州古城历史文化研究会在这里挂牌成立。
“在这个清乾隆年间创建的书院,研究、传承、开发与保护丰州古城历史文化,担当起‘延续文脉,留住乡愁’的历史使命,让丰州古城的闽南文化和海丝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情。”研究会执行会长庄小金表示。
正如他所说,研究会成立后,开始设计出版《古城丰州》邮册,完善古城小散步路线;制作信封与打卡印章;与南安电视台《南安讲古》栏目组合作推出“走进丰州”系列故事;联合泉州市创意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泉州市清境桃源旅游开发公司共同举办“翰墨绘古城,丹青颂丰州”中国名家书画作品展等,助力古镇文化复兴。
“研究会将热爱丰州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乡贤集结到一起,致力于挖掘保护丰州文物与宣传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林清竹介绍,成立丰州古城历史文化研究会旨在共同传承千年文脉,守护文化遗产。
“目前,我们正在做古城旅游线路导览图、丰州古城部分景点简要说明牌,方便游客了解丰州,能有‘一镇识闽南、一天历九朝’的体验。”林清竹介绍,此外,研究会正在开展《丰州志》修编前期准备工作。
拥有年历史的丰州古镇,历史古迹众多,也是重现千年古韵和风华的坚实基础。图为位于丰州桃源村的陀罗尼经幢。
推广“古城小散步”精品旅游线路,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丰州小灯塔”“燕山小筑”相继成为热门文创IP打卡点;丰州老人傅文川手绘油画《古城武荣海丝源头》;桃源村90后傅沈阳自创丰州版《青花瓷+红尘客栈》《唐人街》,将古城丰州的往事今朝娓娓道来,唱出“印象丰州”……传承千年文脉,助力古镇复兴丰州故事仍未完待续。
THEEND
(转自海丝商报)
丰州事,我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