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浅悟
“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要把自己、把眼前看得太重,看得太大。也不能因为难以在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就什么都不做,不能因为自己轻如鸿毛而妄自菲薄。”
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视事业如泰山,把岗位看做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倍加珍惜在位时,尽职尽责,有所建树。
近日,不少媒体重新刊登了年的一篇文章《勤奋真诚坦然尽责——与习近平聊做官与做人》。这篇文章记录了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这段谈话。
距这篇文章发表已过去了16年,距习近平初入政坛已过去了30多年。现在为您盘点习近平历年来在做官做人方面的言谈实践,希望给您们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启示。
新官上任:先弄清“当官发财两条道”
“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清清爽爽、义无反顾地去当官,不要把当官作为一个满足无穷贪欲,获得无限私利的一个捷径,那样迟早要完蛋。”习近平在今年1月1日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告诫之语似乎还在耳边回响。
事实上,早在从政之前,习近平就曾冷静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年出版的第7期《中华儿女》杂志中曾刊登了一篇对习近平的专访文章,从这次采访中就可以看出他对自己从政之路的清醒认识。
“在第一步跨入政界之前,首先要在思想上弄清楚两个问题,这就是你要走的是什么路?你所追求、需求的是什么?”习近平用“熊掌和鱼不可兼得”来形容“当官发财两条道”。他表示,从政是一种事业的追求。若你既要从政,又想发财,那就只能去当让人指脊梁骨的脏官、贪官。
在接受《时代潮》采访时,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依然坚持这样的想法。他说:“有人问我当县委书记与当省长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我觉得在个人意识上没什么变化,最多的感觉是责任沉重了。现在,我决不会因为得意而沾沾自喜,失意而闷闷不乐;不会把升迁看成是绝对的成败。”
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后,习近平在反腐过程中也多次提到这点。对于一些官员“为官不易”的论调,习近平曾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批评。他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
做官为民: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习近平00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曾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七年多上山下乡的经历,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管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用这首由郑板桥《竹石》改编的诗作为他上山下乡的最深刻体会。
习近平在年接受《中华儿女》杂志采访时回忆了他上山下乡时的一段经历:刚去上山下乡时,由于年龄小,又是形势所迫,他并没有长期观念,也没有注意团结问题。后来,在长辈的教导下,他跟群众一起干活,努力跟群众打成一片。“群众见我转变了,对我也好了,到我这儿串门的人也多了,我那屋子逐渐成了那个地方的中心”,“渐渐地就连支部书记有什么事都找我商量”。
年-年,习近平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当时宁德地区基础差、发展慢,省委想让他去改变那里的面貌,当地群众也希望他能带着大家变。然而,在经过认真调研后,习近平认为,宁德的经济基础薄弱,不可好高鹜远,还是要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办事,多做一些扎扎实实打基础的工作。“最后来看,我的看法还是贴近实际的。”习近平当时在接受《中华儿女》杂志采访时说,“一般讲,刚来的时候,说一些让大家热血沸腾的话很容易,趁大家的劲‘踢三脚’也容易,但是这个劲一挑起来,接着将是巨大的失望,我不能做这种事情。”
年5月发表于《浙江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用“人民的勤务员”来形容党员干部。他说,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为官修德:“领导干部老老实实做人”
在习近平的政治生涯中,他始终在思考做官与做人的关系。习近平在年接受《时代潮》的采访中坦承,“人的生理基础只有一个脑袋、两只手、两只脚,工作不可能尽善尽美。”正是由于“做人”如此之难,他当时对自己如何做人的回答是:“在我看来,我现在的地位应该是芸芸众生中的前排观众,以人为镜,不断地充实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年至年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上发表短论《做人与做官》。这篇文章后来收录在《之江新语》一书中。习近平在文中写道:“领导干部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也是一个普通的百姓,要会做人,做好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珍惜自己的人格魅力,洁身自好,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
做什么样的人?用习近平的话讲,就要做“老实人”。所谓“老实人”,就是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的人,就是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规律的人,就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就是勤勤恳恳工作、努力进取创造、任劳任怨奉献的人。这是在中央党校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师资班开学典礼上,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向党员干部们发出的号召。
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老老实实做人,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要从平凡小事做起,在点点滴滴中体现,特别要在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对工作尽职尽责、对群众满怀真情、对成绩谦虚谨慎上下功夫。
习近平用“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来要求领导干部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在年10月8日举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他这样告诫官员们:“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
珍惜在位时
(二OO四年一月十五日)
一个领导干部,在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更有限。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倍加珍惜在位的时间,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视事业如泰山,把岗位看做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倍加珍惜在位时,尽职尽责,有所建树,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
(二OO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说到底,就在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必须把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使之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各项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就坚决不办。
成功之道在于锲而不舍
(二OO四年三月八日)
“八八战略”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结合。浙江目前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长期工作积累的效应。十月怀胎,才能一朝分娩。我们要饮水思源,与时俱进,要像接力赛跑那样一棒一棒地接下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而要在前任的基础上添砖加瓦。这是一种政治品格,是正确政绩观的反映,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当然,形势在发展,“逝者如斯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做工作要顺应变化,应时而变,应势而变,不断开拓创新。创新是“三个代表”的精髓,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发展、不可能前进。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新疆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