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文教丨关于家庭文明建设习大大这样说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12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关于家庭文明建设习大大这样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刘云山参加会见并出席表彰大会。

习近平首先代表党中央,向受到表彰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习近平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习近平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各方面要满腔热情关心和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中央文明委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本次活动以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8个方面为评选标准,从全国范围评选了户文明家庭。

福建文明家庭代表获习近平接见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共表彰了户家庭,其中厦门游文晃等来自福建的8组家庭代表晋京接受表彰,并受到习近平的亲切会见。

福建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

兰华雄家庭(龙岩)

游文晃家庭(厦门)

曾云英家庭(莆田)

连美华家庭(泉州)

邱菊珍家庭(三明)

谷豫东家庭(漳州)

施增英家庭(福州)

朱邦月家庭(南平)

游文晃家庭(厦门)

变卖家财资助位贫困生

▲出现在《新闻联播》上的游文晃

▲游文晃家庭

昨天的《新闻联播》中,一个厦门人熟悉的面孔出现了,他就是变卖家财,资助位孤儿和贫困孩子的游文晃。

“省吃俭用帮助贫困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这次的表彰,是个激励,鼓励我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昨天游文晃接受导报记者电话连线采访时说道。

这位贫困孩子口中的“游爸爸”,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家人。妻贤子孝,家庭和谐,全家人树立热心助人的良好家风。其中,儿子游超凡用压岁钱和暑假打工收入资助了一位贫困大学生,而他们一家人省吃俭用,至今还是骑车和乘公交出行,衣服穿了十多年依然在穿。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年游文晃心梗病危,抢救时他还不忘交代老婆:“如果我走了,辛苦你们继续帮助这些孩子,他们没爹没娘,孤苦伶仃,很可怜。”游文晃老婆毅然答应:“好。”

爱和善是可以传染的。在“游爸爸”的熏陶下,乐善好施的人多了起来,“有(游)好人”道德模范工作室在江头街道成立。

施增英家庭(福州)

下乡义诊59年来从未间断

▲施增英家庭

此次,施增英的女婿、《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陈强作为家庭代表晋京参加表彰大会。昨日,导报记者电话采访了陈强。

据了解,施增英是已故著名肿瘤专家潘明继的夫人。从年开始,她和丈夫潘明继每年春节都回老家南安市乐峰镇湖内村为乡亲们义诊。后来学医的近30名潘家后辈陆续加入义诊行列。年潘明继去世后,潘家子孙仍延续其夫妇开创的义诊传统,至今59年来从未间断。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潘明继、施增英家庭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区五好文明家庭,还被评为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去年9月,其家庭成员作为全国最美家庭代表,还应邀赴京出席纪念抗战70周年阅兵观礼。

谷豫东家庭(漳州)

为民奉献谷家家风代代相传

▲谷豫东家庭

有一种父亲叫谷文昌,有一种家风叫谷家家风。谷豫东是谷文昌同志的小儿子。父亲谷文昌在任东山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他没给家里留下金银财宝,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代代相传。

父亲离世后,母亲史英萍始终省吃俭用,生活清贫,却资助了30多位特困生。谷豫东也时刻将父母的教诲铭记于心,生活朴实,工作勤恳,获得多项荣誉称号。而他的女儿谷宇凤年考取福建省选调生,被分配到漳州的一个乡镇工作。她在基层一干就是10多年,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先后被授予漳州市“优秀共青团员”、“学习之星”、“青年创业良师益友”等荣誉称号。

年6月,谷豫东家庭被授予“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连美华家庭(泉州)

照顾瘫痪丈夫30年不离不弃

▲连美华家庭

“我现在在北京,刚刚领完奖,就要准备回泉州。”电话那头,连美华说道。

连美华是泉港区峰尾镇郭厝村村民。30年前,连美华的丈夫郭厚才在煤矿施工中受重伤,腰椎完全性骨折、全身瘫痪。三年住院期间,连美华每天夜里都是趴在丈夫的病床边打盹,按时给丈夫按摩、翻身,用真情唤回丈夫的生命,但省吃俭用的她却因此患上严重胃出血和营养不良症。回家治疗后,为了不让丈夫肌肉萎缩、生褥疮,连美华每天不停地为丈夫翻身、按摩,压尿、抠便,正是她无微不至的护理,创造了瘫痪病人30年无褥疮的奇迹。

不仅如此,连美华还任劳任怨耕作1.5亩土地,并将一双儿女培育成人。连美华家庭也因此获评“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福建省十佳和谐家庭”。

培养好孩子,需要好家风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昨日在京举行,受表彰的文明家庭为全国千千万万个家庭树立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榜样。良好家风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相亲、社会和谐美好、后辈健康成长,需要大力提倡。

当前,“校园欺凌”“女生裸贷”等青少年行为失范现象时常见诸媒体。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风涵养的不足。类似事件提醒人们,要培养出好孩子,离不开好家风。

中国人自古重视良好家风的塑造与传承。“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样的古训比比皆是,无不是强调良好的家风涵养、优秀的家风传承对培养子孙后代的重要性。“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良好家风由长及幼潜移默化,自上而下代际传承,启迪、规范、教化着一代又一代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一家三口取代了四世同堂,家庭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家风涵养与传承逐渐淡化;另一方面,在下一代教育上出现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行为等偏差。青少年行为失范的背后,往往有着不容忽视的家庭因素。

成风化人,有范可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课堂,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亲人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刚刚评选出的全国文明家庭,正是家风建设传承的榜样。这些家庭传递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崇德向善、友爱互助等,应该成为千千万万家庭的共同价值追求,使一个个小家的和美淳良,支撑起整个社会大家庭的风清气正。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福建日报、海峡导报)









































白癜风治疗方法哪种好
昆明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jj/6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