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中国重汽国之重器

年12月16日,《济南日报》在导读版重点导读、一版报眼开头隆重推出了全文一万多字的对中国重汽的深度报道。报道由获得全国新闻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的《经济日报》资深记者管斌采访。现在此转载,以飨读者。

中国重汽国之重器

经济日报记者管斌

济南的冬天,不是总像老舍前辈写得那样富有诗意,有时候也遭遇尴尬。

马纯济喜气洋洋,今年1-10月份,销售整车15.5万辆,同比增长20.1%。本就丰润的脸上,眉角眼梢一含笑,就满面绽放着圆满了。他是到物流园观看重汽新车节油挑战赛的。

突然,喊声响起:“书记来了,董事长来了……”

寒冷的时节,恰逢一种围堵。

用户急切:“马书记,急等着提车,提不出,咋办?”他们知道领导来了,都围拢过来。

“给我时间,大家放心!”马纯济郑重承诺着。

他知道企业在加班加点地生产着,订单急剧增加,一时生产不出,他也确实着急,但形势喜人,他禁不住喜上心头。冷风吹着他稀疏的已是黑白夹杂的头发和一旁稀疏的泛黄的树叶,喜鹊频频鸣叫着,仿佛传递着产销两旺的捷报。

也是像现在一样寒冷的时节,也是一种围堵。

那是17年前,刚到中国重汽上任的马纯济,被上访的职工围了起来。

10多个月没发工资,此起彼伏的讨薪声浪中,激荡着焦灼。同时,眼神里还流露出对他“马到成功”的期盼。

“给我时间,大家放心!”马纯济郑重承诺着。

一阵冷风吹来,吹到他圆乎乎的脸上和满头黑发上。远处的杨树稀拉着黄绿相间的叶子,喜鹊的叫声,此时听来透着酸楚和苦涩。

他心里能不复杂吗?原来的中国重汽集团,特大型企业集团,职工12万人,由中央直接管辖。后来举步维艰,下放重组,马纯济承接来重担:负债高达.67亿元……

如今,窥济南东部雄视群楼的重汽科技大厦之一斑,可推知企业“全豹”,这个拔地而起的“感叹号”,仰天感叹着人间奇迹!这惊天动地的感叹,是由滚滚不已的车轮声轰鸣而成,从济南北部滚滚东去的黄河,分明听到了这雄壮的民族之声!

创新是人类前行的巨大引力,在无限的时空中,书写着历史。

对于重汽来说,创新就是企业的基因,代代传承,延生着不竭的篇章。重汽把自己当成一个零部件与民族紧紧拧在一起,与时代同行,与国家共进,是创新使这个企业一次又一次为国争光。

年,北京,长安街,寒风,一个人发痴般地等着,张望着,终于来了一辆捷克斯柯达卡车,他缠上车,问着,画着,惊叹着:“能拉8吨啊!”他就是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的副厂长王子开。厂子刚成立,就主动请缨制造国产重型卡车的任务。图纸、样车……没有,共和国连一辆自己造的重卡都没有,别国的卡车在这里也不容易看到,这才有了他的长安街上找车,问车。

他们要为国造车,年4月,中国第一辆自主开发的重型汽车产品——黄河JN,问世了!5月4日,毛主席深情地抚摸着刚下线的新车,赞扬“黄河”车是中国工人阶级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丰硕成果!

从此,我们有了两条“黄河”——“母亲河”黄河,生生不已,奔流不息;国产车“黄河”,亦如大河奔流,奔流在祖国大地上。

上世纪80年代初,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汽车工业“缺重”问题日益凸显。国家以宏大的气魄,成立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后又更名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成为计划单列企业,中央副部级单位,下属63家企业,分布在山东、陕西、重庆、浙江、新疆等14个省市自治区。这个原中国重汽集团,全面引进并实现了斯太尔技术国产化,展现着重卡的威武,向着世界先进水平,勇猛地推进一步。

这样强大的阵容,这样雄厚的实力,仿佛庞大的联合舰队,畅游在大海上,有着广阔的前景。然而,市场经济汹涌的波浪,任性地摇动着计划经济组成的舰队,也许起初的摇动并未在意,当感觉到严峻时,已是惊涛拍“舰”。

破产?还是重组?这是个问题!

何去何从?一个企业在等待着生死攸关的抉择。

一级级的调查研究,一次次在进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慎重思考着:如果破产,将给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带来重大损失……

根据国家需要,从民族汽车工业大局出发,年第74次总理办公会议决定,原重汽集团一分为三,分别下放山东、陕西、重庆,将重汽主体部分下放山东管理,保留“中国重汽”名称。调任济南市副市长马纯济担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兼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从工人到车间主任,32岁就担任一家汽车企业的厂长,当了济南副市长,又分管工业,帮助处理过不少企业的困难,甚至解决企业的危机。他算得上懂经济、懂企业的领导,可当重汽的担子压来时,他还是大有泰山压顶之感。

国内的、国外的来要债,职工要工资,7万多人要分流5万多……怎么样使这个因陷入绝境而下放的企业起死回生?

马纯济在重汽察看着。他发现保险箱的门没锁,拉开一看是空的,他幽默地说:“空好,空了就有容,有容乃大。咱要做的是让空不空!”

也确实还有不空——位于济南市中区党家庄的山上有几千辆库存车。在这各种车当中,马纯济看到了“黄河”车,他的心中一震,耳边响起激昂的旋律:“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他掉下了泪水,泪水滴在锈迹斑斑的“黄河”车上。他从小在济南长大,到黄河边上戏水,到千佛山顶上眺望黄河,他对黄河有感情。“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纵经九曲十八弯,黄河从不忘入海的初心,总保持强大的动力,重汽要像黄河一样奔腾,要创新如流,奔流不已,纵有泥沙,纵有曲折,前行不怠!

民族需要黄河,黄河不能断流;国家需要“黄河”,“黄河”不能停产。“保卫‘黄河’”!

马纯济在第一次干部大会上,扳着手指,洋洋洒洒讲出中国重汽的十大优势,激发出大家的热情,把库存车拆了,翻新零件,再作使用。这闲置已久的库存,一经盘活,就成为当初重汽的实在的物力。

闲置就是浪费,激活就是力量。重汽这台大机器需要的正是激活,如何激活呢?

创新,促进产品不断升级,这是最直接的激活。

年1月18日,新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他们深切地感到对斯太尔技术,强调消化吸收多,再创新不够。时不我待,他们不愿“潜龙勿用”,急于“飞龙在天”。年5月就推出了在斯太尔91重型汽车平台基础上改进的“飞龙”系列中型汽车。

飞龙,技术不太理想,市场反映也不如人意。但马纯济在大会上大讲特讲:“以前我们只是照抄照搬,比着葫芦画葫芦,现在比着葫芦画了个瓢,这就是创新!今后我们要深度消化吸收再创新,要培植金种子,种金葫芦、宝葫芦!”他们需要的是创新的勇气和热情。

他们眼观着欧洲技术,耳听着客户需求,改进低风阻驾驶室,开发国际水平的空调系统,设置符合人机工程的新型仪表台,采用数控总线结构的电器控制系统更是开国内重型汽车之先河……这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斯太尔王”系列一推出,就备受







































中科医院专家
北京市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jfashion.com/xmsbjj/5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