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充足养料助教师“二次成长”
该校通过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把学生引领到更大舞台
厦门六中举办教师论坛
▲六中教师参加板书比赛
文/本报记者杨继祥林岑
图/本报记者黄晓珍
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取决于良好的师资队伍,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专业素养将影响学生一生。
多年来,厦门六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发展。开办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走近专家、对话名师、制定教师培养梯队计划等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亮点纷呈,共同构筑起“养料”充足的“培植室”,培养出一批批既专业又敬业的人民教师。
荏苒一甲子,春华成秋实。经过60多年的积淀,厦门六中建立了一支富有人文情怀、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作为六中“求突破、促发展”的首要抓手,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秀青年教师汇集
为六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林慧慧是一名“90后”,去年她大学毕业,就迫不及待地加入厦门六中的教师队伍,成为一名数学教师。林慧慧说:“六中对青年教师培训、指导的机会非常多,学校对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视正是我最看中的。”她的一席话道出了众多初出茅庐的新教师的心声。
近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教师为六中的师资队伍注入一股股新鲜的血液。他们纷纷表示,六中的平台非常适合教师“伸展拳脚”。
“青年教师需要精心栽培,其实,许多教师在从业几年后,会出现‘高原现象’。这时,帮助他们实现‘二次成长’至关重要。”厦门六中教科室主任张建阳告诉记者,当前,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对教师不断学习、理性思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请进来、走出去”就是六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其中一招。张建阳向记者介绍,六中每年不仅派老师外出学习考察,还邀请著名的教授、专家以及各地教研部门的同行来学校讲课研讨,不断为教师“充电”。
数据显示,近3年来,参加各类培训的六中教师达人次,其中到省外参加培训的教师达人次。此外,江苏语文名师史金霞、北京十一学校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山东昌乐二中培训部主任贾述生、青岛一中名师李芳等“大咖”先后走进六中校园,为六中教师带来一场场精彩的讲座。
走近专家、对话名师,老师的视野开阔了,专业修养也提升了。老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在不断改进,教学效率在不断提高。厦门六中校长刘卫平表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大重点。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没有强大、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把学生引领到更远的地方、更大的舞台。”
“青骨班”开全市先河
培训力度比省市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还大
事实上,在六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举措中,最抢眼的一项当属“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以下简称“青骨班”)。
5月24日晚上,记者走进六中仁和楼,第四期“青骨班”的首场论坛正在精彩上演,学员林淑一、张莉辉、马江龙等三位年轻教师作为辩手轮番上台,就“教师主导作用”这一主题各抒己见。其后,由陈怡、陈青燕、赖永森等三位资深教师组成的导师组出马,就三位学员的表现进行详细点评。
“太有挑战性了!无论是对学员还是导师,各方面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林淑一说,这次论坛只是本期“青骨班”的开端,接下来,他们还要通过发表CN级论文、开设校级以上公开课和讲座、撰写结业论文、独立命制单元或阶段试卷等一系列任务,才能顺利结业。
“这已经是六中举行的第32次‘青骨班’论坛了。”张建阳介绍,每期论坛都直击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最敏感问题,如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精细化管理、论文的撰写、课程选题等。论坛中不仅有学员与导师之间的交流,还有导师之间、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开放式的交流中萌发学员和导师“二次成长”的生长点。
据张建阳回忆,他在东北师大培训的时候,他的导师、东北师大化工学院周士东教授听了他关于“青骨班”的介绍后感慨地说:“一个论坛办三四次不新鲜,但你们的论坛办了30多次,很了不起!没有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坚持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
在导师组组长李钢看来,六中开办的青年骨干教师论坛,是该校十多年来搞得最为正规的一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举措在全市开先河,不仅培训力度比省、市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还要大,而且更加细致,类似“头脑风暴”,让大家共享思想的火花。
青年教师刘明是“青骨班”的首期学员,他回忆说:“不同学科的老师聚在一起,激发出的能量是超乎想象的,同时有导师指导,我们的成长非常快。”在第二届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刘明取得特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据介绍,厦门六中的“青骨班”培训,已成为该校一张闪亮的名片,《人民教育》年第7期以“把教育梦想做到最巅峰”为题,对厦门六中“青骨班”的做法进行专门报道。“青骨班”引来山西、青海、新疆等地的校长、教师前来取经。
“‘青骨班’的目标直指‘学师共进’,具有共进性、主体性、校本性、开放性的校本培训特点。”刘卫平说,通过多期培训,已锻炼出一批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兼备、在省市有一定影响、能不断促进自己“二次成长”的骨干教师,为深化实施新课程改革和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截至目前,已有90名学员、86名导师参与培训活动。
教学高手层出不穷
化学、物理、地理等优势学科亮点纷呈
如今在六中,新老教师“师带徒”结对帮带已经成为常态。老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六中校本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教学高手层出不穷,化学、物理、地理等优势学科亮点纷呈。
“每个教研组都制定了详尽的名师规划,对教师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培养。”张建阳告诉记者,各个教研组里的“领头羊”带着年轻教师一起成长,效果十分显著。
“我们地理组各个老师都在业界响当当。”在六中执教地理30多年的正高级教师李钢自豪地说,教研组里不仅有正高级教师,还有省市学科带头人、市专家型教师,师资队伍十分强大。
规范教研组活动、评选优秀教研组、与友好学校“同题异构”教学;课题研究、教学反思、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众多教研活动在六中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据介绍,目前六中教师正在做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8项、区级课题0项、校级课题6项。下个月,六中还将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全体教师都将参与其中,通过技能竞赛进一步提升各项基本技能。
刘卫平说,教育是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事业。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去陪伴、影响学生,在成就学生学业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事业,真正享受教书育人的幸福,这样的理念已经成为六中老师的价值诉求。
三个梯队
特级教师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专家型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0人、市级骨干教师59人……六中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形成了省市名师、校级骨干、青年教师三个层次的教师梯队,包括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校级骨干教师。
以上图文摘自年5月26日《厦门日报》
白颠疯早期证状治疗白癜风那里最好